-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57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1-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77827
|
作者:讷言
毛主席最后十年,中国都做了些什么?毛主席一生的最后十年,即1966年到1976年,1966年毛主席已经73岁高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生七十古来稀”,但毛主席70多岁的高龄,还是坚持奋战在领导核心岗位上,豪情满怀,为中国的未来描绘着一幅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所以,作为我们后来人,应该清楚毛主席在一生的最后10年,中国到底都做了些什么。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面客观的回顾一下这十年里中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1966年,中国导弹核武试验成功,第一次含热材料的核试验成功。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建成了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成昆铁路掀起建设高潮,中国第一台100亿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1968年,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东风号建成,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新的氢弹试验。万吨远洋巨轮高阳号下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1969年,中国研制成功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第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中国第一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建成,第一艘万吨油轮踏青27号下水,中国第一座旋转氧气制造设备投入生产。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中国大飞机运-10项目正式启动。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建成,成昆铁路建成。
1971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集成电路数控机床问世。第一艘2万吨货轮长风号下水,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军行列。
1972年,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牌汽车问世,屠呦呦发明了青蒿素,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杭长铁路湘黔铁路先后建成通车。
1973年,中国又成功进行了一次氢弹试验,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三维测试测纬光电等高级产品研制成功。
1974年,中国第一艘2.5万吨级浮船坞黄山号建成。中国第一台应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建成。
1975年,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袁隆平等培育的杂交水稻通过鉴定。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地球卫星,下半年连续发射成功三颗人造卫星,被人们称为三星高照。
1976年,邮电部门发展传真通信技术,建成全国微波通信站。建成了第一个跨10万吨深水游港——大连新港建成,第一艘5万吨级远洋游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这一年,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现代化化纤连锁企业——福建**纶厂建成。
在这十年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三线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调整了中国的工业化布局,三线建设的建成,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的目的,与当时的军事格局和技术水平,中国具备了打不垮、炸不烂,能长期支持战争的牢固的后方基地。同时,也达到了使国民经济布局大体合理的目的,并形成了地方工业的完整配套体系。三线建设使中国有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震慑力。中国的三线建设在世界军事史上和经济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三线建设从1965年到1978年,全国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到70年代末,三线建设地区工业固定资产由292亿元,增加到了1543亿元。增涨了4.28倍,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增加到1270亿元,增长了3.92倍。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70年代在毛主席提出引进技术方面的四三方案。四三方案是70年代初,中国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这是中国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应用四三方案引进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新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到后来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到1982年全部投产,四三方案从50年代引进苏联的项目,相比于50年代引进苏联的156个项目,构建起了中国工业的基本框架,而这个方案则侧重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餐饮问题。而且开始了完全的对外开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联系,扩大对外交流,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为后来展开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007年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的外国专家把1978年以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统计了一下,发现1966年到1976年,工业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递增10.7%,只有1967年、1968年稍有减少,分别递增9.8%和9.9%。到了1969年递增16.9%,1970年递增19.4%。上世纪全球最大规模、最成功的工业化在中国,而同期世界的增长速度是3%,特别是1969年,国内公债全部还清。
众所周知,新中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所以毛主席当年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方针,保持同苏联的友好交往,以及坚定的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国家。但是毛主席的这种战略构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边同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保持友好往来,一边努力发展自己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随着中国工业军事科技的迅速崛起,当我们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强大起来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这样世界环境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中美之间长达22年的坚冰开始打破,过去一边倒的外交思想也开始打破。
1971年,毛主席运用乒乓球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策略,美国前国务卿基金组秘密访华,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互设联络处,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已经打破结冰。
1971年10月25日,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小兄弟的支持下,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表荣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同时宣布了建立中日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很快增长到150多个,基本摆脱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在对国家未来的描绘上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如何评价1966年到1976年这10年。我们从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就能找到准确答案。周恩来总理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超额完成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第四个五年计划仍顺利完成。农业连续13年夺得了丰收,在这十年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1100个大型项目,成功的进行了氢弹试验,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动荡、通货膨胀的情况相反,我国财政收支正常,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国在联合国长期被非法剥夺的席位得到了恢复,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增加到近百个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50多个。我们的斗争得到了各国人民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对这十年的科学准确的总结和评价。这正是毛主席的最后十年,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