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5587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4-11-2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82980
|
西街村隶属莱芜区口镇,位于莱城以北l4公里,口镇镇政府南部。村东部与南、东、北三街犬牙交错,西、南两面分别与太平、冶庄二村相邻,口姚公路穿其北境而过。现有人口2648人,耕地1752亩。西街以地处口镇——吐丝口,又名土子口,东西大街西部而得名。西街村现有42姓。
据史料记载,土子口建于周朝,则西街村的先民们早在2000多年前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明嘉靖年间已有西街之名。
口镇“清咸丰年间筑石寨,称博济寨”。寨墙年久失修,民国初年,赵家村绅士宁子彬主持重修,重修后的寨墙上窄下宽,墙基宽约10米有余,顶部宽约5至6米,墙上设有墙垛,墙垛上面有枪眼,每隔百十米便有一岗楼,岗楼略探出墙外尺许,三面设有枪口、炮眼,这增强了其防御能力,可三面迎敌,且为防攀墙而上增加了障碍。圩子墙外有一圩子濠,通过五个城门与外界相连。寨内有“义务丁”(当时家中拥有五亩地者须出一丁一枪,义务防守,是为义务丁,归寨主宁子彬调遣)和“保卫团”防守。坚固的城墙,严密的防御措施,使吐丝口多次免遭匪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地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清末民初口镇商业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商业为莱芜之最”。西街村因其地处西通泰安,东达博山的要道两旁,更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商业繁华一时。
西博济寨办公驻地位于西街隅头子的西北角上,园内旗杆高耸人云。博济寨以“艺赡”为商号办有铁工厂,木工厂,丝工厂,布工厂等事业,当时在莱芜是第一家。铁工厂和木工厂在西街隅头子(“隅首”的俗称)以西的街道两侧,铁工厂以生产生活用品如铁壶、铁锅等为主,可以造枪,当时“义务丁”所用基本上都是铁工厂生产的,53块银元一杆。西街申孝端等在里面做过工。木工厂在路南侧,聘请博山焦鲁彬师傅传艺,西街赵继泽、韩玉民等都从中学过手艺。
除以上公办厂子外,更多的是个体私有经济,位于西街的商号、店铺占了整个吐丝口的一半。当时章丘、宁阳、博山、胶东以及莱芜境内其他地区的很多人都来此开设商号做买卖。莱芜县立东盐业公司(老百姓称“盐店”。1935年后改为义东盐业公司)是外地人在西街开的最大的商号,立东盐业公司老板姓孙,是南方的大资本家,当时盐店拥有上百间的房屋,上千万的家财,宁子彬主持重修博济寨时,所需钱款盐店便出资一半。盐店上通官府,家中养有军队——“盐巡”,设有旱牢、水牢各一座,用以查私盐,垄断盐的经营权,整个莱芜所需盐都要从这里购买,每天赶着毛驴,提着布袋,挎着篮子排队买盐成了当时口子街的一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盐店停业,1945年,日本人占领口镇,拆了盐店的房子修了东门里的炮楼子。
“复兴”是西街村人开办的最大的一个商号,创始人申荣光,当时是莱芜县第二区区长,财政局局长。“复兴”拥有酒店,油坊,铁器铺,药房,酱园,钱庄等商业,生意兴隆,后由申荣光的5个儿子申玉昌、申玉润、申玉华、申玉莹(字秀甫)、申玉琪共同经营,其中申玉莹是总掌柜,他还担任着吐丝口镇长。“复兴”七代未分家,店铺、宅院散居西街各处,家宅和店铺皆盖楼房,现在位于隅头子以西路南还保留有当时“复兴”所盖的砖木结构楼房1座,这座楼房本用来开“洋油公司”的,但未及正式开业,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随即停业,虽历经百年,这座楼仍十分坚固,现在已成为村民耿元华的酒楼。
申氏几代人富有经济头脑,懂经营,善于把握商机。申氏家业第一次迅猛扩张源于申荣光,其时盛传钞票要贬值,吐丝口商家纷纷囤货,坐以观望。身为区长、财政局局长的申荣光以其敏锐的政治和经济视角认为钱只能会实,决不会贬值,于是将其所有店铺全部敞开供应,并不断从外地引进货源,买卖甚是红火,其他商店的老板很多这时还将自己手中的钞票到“复兴”店铺中兑成货物,想等到钞票贬值后捞一笔。一年后,就在复兴大赚特赚时,钱越发实了起来,申氏就这样积累了经营的资本。在经营上他们讲究以诚为本,薄利多销。80多岁的韩传吉老人回忆说,那时去复兴酒店打酒,复兴给称9斤8两,回家称称就10斤一、二两;卖给复兴粮食,在家称50斤,到复兴里一称就涨好几两。正因如此,复兴商号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以酒店为例,别的商号每个月只蒸一两天酒,而复兴每个月都蒸二十七、八天。可能与门第有关,现在申氏家族的后代很多人仍以经商为主,买卖干得不错。每天认识一个莱芜村庄82——口镇街道西街村
赢牟新生活
2025年04月16日 07:02 山东 听全文
西街村隶属莱芜区口镇,位于莱城以北l4公里,口镇镇政府南部。村东部与南、东、北三街犬牙交错,西、南两面分别与太平、冶庄二村相邻,口姚公路穿其北境而过。现有人口2648人,耕地1752亩,是莱芜市经济强村。
西街以地处口镇——吐丝口,又名土子口,东西大街西部而得名。西街村现有42姓。
据史料记载,土子口建于周朝,则西街村的先民们早在2000多年前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明嘉靖年间已有西街之名。
1939年,李光亭任村长。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西街村建立了人民政权,杨西俊任支部书记,王宪法、赵继泽、申淑端先后任村长。
1955年,西街建立初级社。
1956年春,全村加入高级社,西街、北街两村合办一个社,取名“新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由魏学业任书记,王宪法任主任。
1957年春,西街和北街两村分社,西街村称“新华社”,杨西俊任书记,王宪法任主任。
1958秋成立人民公社,村实行军事化管理,西街、南街、冶庄3个村为一个营,教导员申可玉,营长王宪法,副营长韩传喜;西街下设5个连,每连一名书记。
1960年口镇“四街一村”为一个大队——口镇大队。
1961年恢复西街大队。
1984年改称西街村民委员会。
1995年西街村建立村党委,这是莱芜市第一个村级党委。一直属口镇管辖。
西街村占据吐丝口的西半部,面积大,历史久,人们为了交待清楚某个地方的位置,或以建筑或以自然景观或以传说或象形等方式命名了许多小的区域,如西门里,三里庄,西南园,桥头,“牛角子”,盐店十几个区域。这些区域的范围虽不很精确,但为人们所熟知。其中以“南阳沟”最为著名,1947年2月20日,口镇攻坚战便从这里打开缺口,消灭了-军2万人马,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口镇“清咸丰年间筑石寨,称博济寨”。寨墙年久失修,民国初年,赵家村绅士宁子彬主持重修,重修后的寨墙上窄下宽,墙基宽约10米有余,顶部宽约5至6米,墙上设有墙垛,墙垛上面有枪眼,每隔百十米便有一岗楼,岗楼略探出墙外尺许,三面设有枪口、炮眼,这增强了其防御能力,可三面迎敌,且为防攀墙而上增加了障碍。圩子墙外有一圩子濠,通过五个城门与外界相连。寨内有“义务丁”(当时家中拥有五亩地者须出一丁一枪,义务防守,是为义务丁,归寨主宁子彬调遣)和“保卫团”防守。坚固的城墙,严密的防御措施,使吐丝口多次免遭匪患。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地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清末民初口镇商业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期,“商业为莱芜之最”。西街村因其地处西通泰安,东达博山的要道两旁,更是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商业繁华一时。
西博济寨办公驻地位于西街隅头子的西北角上,园内旗杆高耸人云。博济寨以“艺赡”为商号办有铁工厂,木工厂,丝工厂,布工厂等事业,当时在莱芜是第一家。铁工厂和木工厂在西街隅头子(“隅首”的俗称)以西的街道两侧,铁工厂以生产生活用品如铁壶、铁锅等为主,可以造枪,当时“义务丁”所用基本上都是铁工厂生产的,53块银元一杆。西街申孝端等在里面做过工。木工厂在路南侧,聘请博山焦鲁彬师傅传艺,西街赵继泽、韩玉民等都从中学过手艺。
除以上公办厂子外,更多的是个体私有经济,位于西街的商号、店铺占了整个吐丝口的一半。当时章丘、宁阳、博山、胶东以及莱芜境内其他地区的很多人都来此开设商号做买卖。莱芜县立东盐业公司(老百姓称“盐店”。1935年后改为义东盐业公司)是外地人在西街开的最大的商号,立东盐业公司老板姓孙,是南方的大资本家,当时盐店拥有上百间的房屋,上千万的家财,宁子彬主持重修博济寨时,所需钱款盐店便出资一半。盐店上通官府,家中养有军队——“盐巡”,设有旱牢、水牢各一座,用以查私盐,垄断盐的经营权,整个莱芜所需盐都要从这里购买,每天赶着毛驴,提着布袋,挎着篮子排队买盐成了当时口子街的一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盐店停业,1945年,日本人占领口镇,拆了盐店的房子修了东门里的炮楼子。
“复兴”是西街村人开办的最大的一个商号,创始人申荣光,当时是莱芜县第二区区长,财政局局长。“复兴”拥有酒店,油坊,铁器铺,药房,酱园,钱庄等商业,生意兴隆,后由申荣光的5个儿子申玉昌、申玉润、申玉华、申玉莹(字秀甫)、申玉琪共同经营,其中申玉莹是总掌柜,他还担任着吐丝口镇长。“复兴”七代未分家,店铺、宅院散居西街各处,家宅和店铺皆盖楼房,现在位于隅头子以西路南还保留有当时“复兴”所盖的砖木结构楼房1座,这座楼房本用来开“洋油公司”的,但未及正式开业,即爆发了卢沟桥事变,随即停业,虽历经百年,这座楼仍十分坚固,现在已成为村民耿元华的酒楼。
申氏几代人富有经济头脑,懂经营,善于把握商机。申氏家业第一次迅猛扩张源于申荣光,其时盛传钞票要贬值,吐丝口商家纷纷囤货,坐以观望。身为区长、财政局局长的申荣光以其敏锐的政治和经济视角认为钱只能会实,决不会贬值,于是将其所有店铺全部敞开供应,并不断从外地引进货源,买卖甚是红火,其他商店的老板很多这时还将自己手中的钞票到“复兴”店铺中兑成货物,想等到钞票贬值后捞一笔。一年后,就在复兴大赚特赚时,钱越发实了起来,申氏就这样积累了经营的资本。在经营上他们讲究以诚为本,薄利多销。80多岁的韩传吉老人回忆说,那时去复兴酒店打酒,复兴给称9斤8两,回家称称就10斤一、二两;卖给复兴粮食,在家称50斤,到复兴里一称就涨好几两。正因如此,复兴商号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以酒店为例,别的商号每个月只蒸一两天酒,而复兴每个月都蒸二十七、八天。可能与门第有关,现在申氏家族的后代很多人仍以经商为主,买卖干得不错。
在西街当时其他商号还有“顺香斋”南肠老店(清道光年间历城商人苏志廷所建)、“明德堂”(章丘曹氏所开)、“福聚堂”药铺,“会英居”饭店(西街韩诗传,魏巡仙,申云龙,黄五等合开),“源聚恒”酒店(韩裕仁、韩申书,郑西庆合开),“丰裕”钱庄(鹁鸽楼刘仲莹家所开),“人和”铁工厂(在西南园,西街许东来所开),“恒兴”铁工厂(牛泉上庄王玉章开办),“仁昌”窑货店(许同仁、许同礼兄弟合开,)“和盛”窑货店(方廷贵开办,还代理油果铺,兼制月饼、糕点等),“东(义)胜永”窑货店(李光庭、李光贵、李光襄兄弟所开)等。其中窑货店大都聚集在**至桥头以西的路段上,很是繁华,每逢二、七口子集,这里人山人海,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有“聚宝盆”之称。当时有人以西门外5大亩水浇地换窑货市里3间屋的地处,屋主坚决不换。
与商号同碧生辉的是西街的旅店业。从窑货市往西,散布着邵家店,李家店、谷家店、黄家店、申家店、韩家店,还有南店、北店等。众多的旅店中李家店最大,邵家店、谷家店常年有回族人居住,以宰牛为业。众多的旅店为远道的经商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西街人的收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