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旧在,夕阳更生辉。多年来,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的老干部志愿者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建设、增进人民福祉为己任,深入挖掘、传承、发展嬴秦文化的精神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得丰硕实践成果,为济南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 片。 坚守赤子之心 牢记“国之大者” 时间回溯到20多年前,时任原莱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的刘宗元偶然了解到:有证据表明,嬴秦发祥地在莱芜。这让一向重视文化工作的刘宗元非常振奋。他当即协调组建历史文化研究组,着手研究嬴秦历史与莱芜的渊源关系。自那时起,嬴秦文化就成为刘宗元的“心头大事”。 临近退休,组织问及以后的生活怎样安排,刘宗元坚定地说,“我要继续从事嬴秦文化研究。”诚如所言,退休后,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嬴秦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上,奔波于北京、陕西、甘肃等地,忙碌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现场考察等各种场合。 身边人有时不理解,退休了何苦这么劳累?他说,“文脉和国脉紧相连。保护和传承好嬴秦文化,是对革命老区人民负责,也是对国家、对民族文化负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如果能把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发扬光大,即便是再吃几年、十几年的苦,哪怕搭上我们这一代人的后半辈子也值得!” 从省十二届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岗位上退休的毕玉惠回忆说,“刚开始我们的史学资料比较匮乏,专业人才屈指可数。但是大家有一个共识,文化的动能是澎湃且持久的,如果嬴秦文化与产业融合的路子走通了,必然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装配上新引擎。”正是这样的执着信念,支撑着这个团队的老干部志愿者跋丘山涉汶水,溯真知于瓦砾,求实践于垄野,一干就是20年。 20年间,嬴秦文化研究院成立党支部,这是目前济南市为数不多的以区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为主要职责的基层党组织;嬴秦文化研究院也被认定为“全国先进社科组织”,中国先秦史学会在此设立两个研究基地和五省交流促进会;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市文化和旅游领域社会组织工作会议上,嬴秦文化研究院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了嬴秦文化研究的成果,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嬴秦文化研究的这棵大树在济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日益繁盛茂密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嬴秦文化研究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签约开展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 坚守抱朴之道 永葆实干精神 成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何况是日复一日刮摩淬励的学术研究。在大力推动嬴秦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中,以刘宗元为代表的老干部志愿者遇到很多现实困难,也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发轫之始,首要的是如何解决人才问题。刘宗元想到一起共事过的老同志。每有闲暇,刘宗元就挨个去老同志家谈心交流。在他的倡议推动下,嬴秦文化研究院很快组建起来。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名老干部加入到志愿研究中来。宋继荣退休前一直从事文物管理工作,退休后他主动请缨投身于文物的探源考证中,一部部专著陪伴他从青丝熬到了白发。 然而,嬴秦文化研究的史料浩如烟海,仅凭热爱是不够的,研究嬴秦文化的突破口该怎样选择?老同志柳明瑞在严谨的史实辨析基础上,半年多时间闭门谢客,写就30万字专著《嬴姓溯源》,开始叩响嬴秦文化研究的大门。史学泰斗孟世凯先生被刘宗元、柳明瑞的学术“痴心”和研究成果打动,亲自为该书作序,留下“七月成书”的佳话。 有一次紧急出差,几位老同志凌晨3点启程赶往德州高铁站,到达北京后辗转一个多小时的地铁与专家会合,推介、研讨、交流……一直忙到下午一两点才吃口午饭,马不停蹄赶回济南时已是夜深人静。 近年来,嬴秦文化研究院的老干部志愿者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顺利承办两届全国性的嬴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确认济南市莱芜区为“伯益封地,嬴秦祖里”“嬴秦始源”的历史地位。人民网等国内众多权威媒体予以报道,专家学者陆续来到“嬴城遗址”进行考察。2024年5月,《大众日报》整版刊发长篇报道《莱芜嬴秦:从“东西问”到“古今问”》,再次在学术界引发强烈反响。 坚守为民之本 矢志奉献作为 嬴秦文化怎样才能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人民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推动嬴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刘宗元和老干部志愿者们着手与相关院校、企业对接嬴秦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事宜。 毕玉惠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纪念活动上,为了争取一位权威人士的支持,70多岁的刘宗元穿插在人群缝隙中一路小跑,自己则在他身后跟着跑,两人终于赶在发车前,将刘宗元挑灯疾书的6000字长文塞到对方手里。在场的人无不为两位老人踉踉跄跄的身影所动容。 在各方努力下,2019年,中国济南第三届嬴秦文化暨中华嬴秦文化园规划研讨会召开。如今,园区已经确立规划,并被列为省级重点文旅项目,持续20多年的嬴秦文化研究,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时期。 曾有学者疑惑:嬴秦文化研究团队一开始并不是史学专家,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审慎叩开文化之门并最终在学术殿堂里拥有一席之地?为什么国内历史研究、文旅融合、新闻媒体等众多领域的大师巨擘、权威机构对这个研究团队给予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直到这名学者深入了解之后才豁然开朗——是老干部志愿者们20多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奉献,感动了相关各方,成就了嬴秦文化研究。他们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认定于民有利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他们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团结作战,肝胆相照,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有着科学的发展规划,从探源到建园,梯次推进,有机衔接;他们有着一心为公的浩然正气,20多年来,他们从未领取过分毫报酬,都是在无私奉献、默默付出。 皓首穷经膏晷其继,碧海苍梧大道其光。老干部志愿者们倾尽心血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发挥优势作用为鲜明特征,富有时代气度、齐鲁风韵、泉城特色的新时代中华区域文明传承发展新模式。
原标题:丹心共筑“嬴秦梦”——济南市老干部志愿者发挥优势开展嬴秦文化研究侧记 选自2025年4月18日《济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