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65|回复: 0

[玉石] 顾景舟生大师平三大遗憾:供春、掇只、文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 0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越了解顾景舟,越发觉得一代大家自有风骨。可能是因为热爱、重视,便越发小心谨慎,不敢轻易涉足。在顾老的一生中留下了三件憾事:供春之憾、掇只之憾和文集之憾。

供春之憾

顾景舟先生一生严谨清正,恪古礼,守风骨。他是一个手艺人,更是一个传统文人。

关于传世的第一把壶,供春壶,景舟先生曾做了许多研究。因为关于这把壶存世、真伪众说纷纭,其中也包括储南强先生捐赠的,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那把供春。

从整理的景舟先生口述来看,景舟先生对博物馆的这把供春也是存有疑问的。他曾经对供春壶曾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并准备把研究结果发表,后却因有人以不应对紫砂的大好形势发出不和谐音为由加以劝阻,故最终未能成刊。

景舟先生晚年曾与其弟子潘持平口述供春壶的鉴别,谈及其一生曾鉴定供春壶一十三把,藏家皆言壶是供春所作,而盖为黄玉麟所配,实在是太过巧合。从形制风格与工艺手法来看,顾老认为,这一十三把供春壶皆是黄玉麟所作。他对一十二位藏家都言明是仿作,却唯独对一上海松江老人说此壶是真品。

“徐姓老人年逾古稀,视此壶为珍宝,且又有心脏病,我怕闯大祸,故违心说是真的,仅此一把而已。”

时过境迁,直到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此事,用最后的力气交待家人:“那把壶是假的,要翻过来。”

于是关于未能厘清的供春壶,成了顾老一生中的一大遗憾。

大亨掇只之憾
   
20世纪80年代初,宜兴蜀山一潘姓人家在家中发现了大亨掇只壶。潘家晚辈为了鉴别真伪,特请当时宜兴紫砂二厂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来家鉴定,在确系邵大亨真品时提出愿以一壶换取徐的上品两壶。

后来徐汉棠又将此事告诉师傅顾景舟。顾景舟一见此壶,真是爱不释手,称赞乃是一件稀世珍品,放在家里几个月,宠爱有加,再三解读。之后,此事被潘家晚辈知晓,推故此壶不予调换,并立即取回收藏,后被许四海先生收藏,原作藏于四海壶具馆,成为镇馆之宝。

也许是对经典的过分崇拜不轻易上手,也许是对艺术的过于严谨不随便动手,也许他年事已高不方便出手,也许是为了留下永远的“思念和追求”,很多的也许大都是猜测,但终因多方原因,顾老一直未曾上手。

顾景舟去世前,曾专程赶至上海再看一眼大亨掇只壶,那是最后一眼的痴情。
景舟掇只终未有现世,是顾老的一生的遗憾,也是紫砂界的一大遗憾。

文集之憾

顾老在晚年向亲友透露过想出一本个人传记的想法。遗憾的是,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当年曾有编辑找到顾老,想出一本《顾景舟壶艺集》。选出顾老各个时期创作的有代表性的紫砂壶,然后由顾老把每把壶的创作构思、制作经过和艺术特色写出来。因顾老的书法很好,最好让他亲自用毛笔把文章誊清,再署名盖章。一壶一文,图文并茂,壶艺书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顾老听明后同意了,他说作品出版的不少,但一是没专集,二是大都是商业性的,不是艺术经验的总结。他也很希望能出这样一部书。但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于找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往往壶一制好,人家就拿走了,连一张照片都没留下。

现在东西在哪里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人家也不一定肯拿出来的。于是这件事只好暂时搁置下来,谁知这一搁,就成了千古的遗憾!

这三件事不单是顾老的遗憾,也是紫砂界的遗憾,更是无数爱壶之人的遗憾。

20241203012842front2_0_84182_FgZilJkk3V2VJ6EsWfO4cf7Shh8q.jpg
20241203012842front2_0_84182_FrhHMVigiz-OzO88MfZwUcsCPb3y.jpg
20241203012842front2_0_84182_Flkguvsem2APNI_WQ0nGdFQ3j9Io.jpg
20241203012842front2_0_84182_FowNmxPsM3kAUNn0uWQwyaifVuo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5-20 0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