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93|回复: 0

游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牛记庵古村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 1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作者:讷言
20241202180254front2_0_877827_Fl8hP1VsnJm8NxUVR3OhdTnWA_MU.jpg

        昨天是周末,大女儿驱车带领我们到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牛记庵古村落旅游去了。从周村出发,汽车行程大约30公里,经过车峪口,就进入了一道峡谷,峡谷两旁,除了自然形成的崖壁之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痕迹,这大概是开采石头的遗迹,也可能是专门为了拓宽道路故意而为的,不管怎样,这对拓宽道路都起了积极作用,如果不是这样,进入车峪口的道路就没有这么通畅,也不会有这么宽绰的停车场,牛记庵被拓展为旅游景点,我们得感谢这些开拓者们。

        我们进入车峪口之后,就进入了一条很长的峡谷之中,这条峡谷大约有5公里长,弯弯曲曲,这里除了崖壁就是崖壁,却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很明显,这条峡谷之中大概只有牛记庵这一个村落,只是我们还没有走到峡谷的尽头,所以才没有看到村庄的影子。

到了一处停车场,也就到了牛记庵古村落旅游景点的收费站,这里有“AAA级景区”和“国家级古村落”的旅游标志物,告诉我们景区就要到了。

  我们停下车子,进入景区大门,按照旅游指示牌的引导,从步行旅游线路进入了景区,这里是一条很深的峡谷,峡谷被一道道大石堰隔断,形成了若干块人工梯田。梯田土层深厚,树木参天,遮天蔽日,幸亏现在是冬季,树叶都落光了,要不然,我们在这里行走,是看不到周围的景物的,因为这里的树木太高大了。高大的树木都生长的梯田里,验证了梯田的土层是非常深厚的,土地也非常肥沃。这道峡谷虽然不宽,大约只有10~15米宽吧?但是有很多层级,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大寨村的“狼窝掌”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修建而成的,要不是经过那次史无前例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这条峡谷之中的牛记庵村,是不会有一垄好良田的,因为整个峡谷之中,除了这条沟谷之中,可以人工制造出一些小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就只有山坡和石壁了,那里只能生长一些低矮的灌木丛,这些高大的树木全部生长在这一道道的梯田里,树种以梧桐树和香椿树为主,香椿树也不同于别处的香椿树,一棵棵都非常笔直挺拔,犹如亭亭玉立的歌女。我想,这样虽然好,但是也给够椿芽造成了不便。为什么人们会把辛辛苦苦修建出来的梯田都栽上树木了呢?这大概是与现在村庄里面的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去了,无人耕种了有关吧?

        这一道道的梯田都被旅游开发者用铁梯子连接了起来,形成了步行旅游线路,梯田泛尽,我们来到了一个瀑布撞击坑下,只是现在是枯水期,只有悬崖和撞击坑存在,而没有瀑布,而人工铁梯的平台却是搭建在撞击坑之上的,让我们在脑海中看到了另一番风情。步行旅游线路与一条进山的柏油马路是平行的,步行旅游线路泛尽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柏油马路之上。

        沿着柏油马路而上,很快就看到了游客宴会中心的大楼和“贵州无忧酒”游客接待中心的的大楼,大楼前面有一汪清水,我们在这里的凉亭里坐下来休息,不仅看到了硕大的黑天鹅,还看到了雪白的小板鸭,也看到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极危物种的蓝头潜鸭。它们有的叫声粗犷犹如戏曲里的花脸,有的叫声嘹亮犹如戏曲里的花旦,有的叫声低弱犹如戏曲里饱经沧桑的老旦,它们共同唱响了一台大戏。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兴趣,他们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心爱的饼干投放到湖水中,让它们吃,倒映出了一派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休息够了,吃了一些饼干,我们继续前进,在路旁看到了“牛鼻洞”景点,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自然景观,只是它被修建的柏油马路埋入了地下,好在埋而未掩 ,道路修建者还在柏油马路的一旁留出了一个可供游客下去的小坑,我们排成单行,沿着台阶而下,终于看到了“牛鼻洞”景观,穿过“牛鼻洞”,有一条石板路,在柏油马路的石墙之下,有两三米深,这是柏油马路的修建者专门为游客留出来的步行旅游线路,走在这条石板路上,还可以观看到石壁上的一个个小型的溶窟和顺着石壁倒挂下来的石钟乳。

从石板路上来,就又是柏油马路了。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牛记庵古村落,修建在矮处的石屋不多,有的还没了屋顶,而修建的悬崖绝壁之上的天屋却非常完好,这里的悬崖绝壁有四五层楼那么高,天屋就修建在上面,这样的天屋也不知道当初牛记庵村的村民是怎么修建的?难道他们有飞天之功,搬着石头,飞上去垒砌的?

  柏油马路泛尽,我们来到了一个广场,中间矗立着一尊观音菩萨雕像,广场旁边还有一尊栩栩如生的石牛,小外孙是属牛的,对牛格外感兴趣,与哥哥在石牛旁拍照留念。广场深处就是一段比较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再经过一段花园,就来到了“牛角溶窟”。

“牛角溶窟”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窟,有10来高,5~8米深,大约有150米长,总体弯曲成牛角状,所以得名“牛角溶窟”,石窟贴近岩石的地方有大量的溶岩堆积,是流水冲击下来的石灰石溶解物析出后沉积而成的,有三四米厚,看上去很有年代感。石窟底部平坦,呈上坡状,旅游开发者还在这里放置了两个石桌,石桌四周备有石鼓,夏季人们在这里,坐在石窟下面的石桌前的石鼓上喝茶乘凉,非常舒服,很有一种脱离凡间、昏昏欲仙的感觉。现在虽然有些寒意,坐一会儿休息一下,也是非常好的,不过,坐石鼓是不行的,因为石鼓太凉,大概旅游开发者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周围还准备了两个木质连椅供人们休息之用,体现出了他们对游客的人文关怀。

石窟上面不时有水滴下来,“叮叮咚咚”地响,在石窟尽头下边形成了一个大水潭,水潭里的水本来应当是非常清澈的,但是现在是初冬,椿芽树上的香菱子都落进了水潭里,把水染成了黑红色,尽管如此,金鱼还在里面狂欢。这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清澈的泉水从石窟顶上滴下来,让小金鱼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走出石窟就是一段石级,拾级而上,就来的了西山坡上的牛记庵西村了,这里的房子都是石头的,虽然是瓦房,但檐头上有瓦檐石,这与我们那儿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房子样式是一致的,与众不同的是,他们这里的马头都是用石头雕刻而成的,而我们那儿的马头是用砖雕刻而成的。走了一段用铁道枕木铺设的空中街道,我们就来到了牛记庵,这是一座非常别致的庙宇,主殿坐西朝东,供奉的主神也别具一格,不是《封神榜》中的任何一尊神仙,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尊”塑像,可见,牛记庵村的人民群众对祖国有多么热爱。是的,牛记庵村的人民群众,过去为了避难,躲进了这个闭塞的山坳里,他们是多么珍惜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环境啊!所以,他们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化身作为神仙来供奉,乞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万万岁!”

       我们在牛记庵外面好看到了镶嵌在百丈崖上的“牛心石”,榜书在百丈崖上的“天上的村落”几个大字,还看到了“神牛泉”。走出牛记庵,沿着导游指示牌指引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悬崖下方的滴水溶洞,滴水溶洞中的水非常清澈,石壁上有四季常青的青苔,这时候我才知道,大概滴水溶洞中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暖的吧?要不,水为什么一年四季不断地滴呢?要不,为什么石壁上的青苔会一年四季常青呢?

从这里上到上面的街道,我们才发现,东边的山坡上有一个大型的铁笼子,我们断定那就是萌宠动物园的设施,于是就下了山,再向东山坡攀登。

        攀登东山坡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座长亭,里面有一杆大秤,秤勾上吊着一个钢筋焊接成的座椅,人坐在里面就可以进行称重量了,我们试了一下,还是比较准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攀登,我们来到了一条修建在山上的水泥路,水泥路的北头就是修建在一座山包上的萌宠动物园了。

萌宠动物园里有山羊、鸵鸟、梅花鹿、马、狼、羊驼、猴子、野兔等动物,引起了两个小外孙和同游的小朋友的极大兴趣,他们久久不愿意离开。
        沿着水泥路向南走,在拐弯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建在山顶上的休闲农场,更吸引我们的是前面的观景台,拾级而上,上面有一台望远镜,扫码支付之后,就可以向山下和远处瞭望了,牛记庵古村落的全景就可以一览无余了。
        下了观景台,顺着水泥路走,从牛记庵古村落西村的上方,就能转到牛记庵古村落的下面,在这条道路旁边,我们还看到了为游客住宿修建的空中旅馆,是钢架结构的,非常别致,架在半空之中。在这里住上一宿,很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在这里住宿,睡眠中,好像离嫦娥姐姐更近了。我们顺着水泥路走,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岔道,从牛记庵游客宴会中心的后面与主柏油马路衔接了起来,我们再没有沿游客步行旅游线路下山,而是顺着柏油马路而下,这样快多了,我们很快就到了停车场,带着愉快的心情乘车踏上了归途。


20241202180305front2_0_877827_FmbKY0rurydY7qUIig79hWbQwhro.jpg
讷言:微信名取自《论语里仁》取“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之意。山东省济南市人,男,汉族。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专文化,1983年参加工作。牛泉镇牛王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莱芜区书法协会会员,新泰市(县级)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十二家》加盟作家,泰安市(地级)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历史学会家谱专业委员会会员,全国百年临池艺术网名誉会员。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会员,会员ID340545。2024年6月被纳入《传世汉诗国际诗典》全国百名诗人山东诗人榜。

20241202180316front2_0_877827_Fqk8nvXrw0Ras63WYmSBsC-OYQQ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7-4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