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90|回复: 9

(报告文学)游艾山公园 观当年秦始皇避暑洞(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10-22 09:07 编辑

640.webp.png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满山遍野的五彩,是秋天的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它绘制着硕果遍地的画卷,诠释着春华秋实的含义,承载着丰收的喜悦。
    秋天是个怀旧的季节,很多的故事和人都在不经意中被勾连,悄悄的说声想念,似乎总是在这样一个凉气渐深秋天,蓦然回首,金色秋天,仿佛一夜之间来临,漫卷尘埃,飞扬阡陌,席卷心的城池。
                 (一)
    2024年10月20日上午,书法家郝效德老师从莱芜区赶到钢城区设宴请酒,本想在饭店吃个饭,觉得光在饭店吃饭没啥意思。于是,有文友提议,去富泰庄园酒店附近艾山公园逛逛。
    艾山,坐落在南城子坡村东南。东为付家桥、海眼,南为宋家庄,北为双山。磁莱铁路由西经过。山北阴属于南城子坡的山地。
    南城子坡。 相传明朝末年,多村在这里居集,渐以形成村落。一日,王姓看到这里,紧靠牟汶河,河水涛涛,南有艾山,北有双山,附近又有城堡,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和众乡亲商量村名,北边有个城子坡,址又在南边,所以定 为“南城子坡”。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末年,洪承畴人马所到之处鸡狗不留,生灵涂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日,一队人马杀气腾腾,攻破北城子坡城堡后,又一路向南烧杀掠抢,一鼓作气打到了现在的双龙山歇脚时,便派幕僚向南刺探情况,幕僚前行一段路程,遇到一个长相古怪的李姓黑老头就上前问话:“前面是什么地方?”李姓老头回答道:“是南城子。”幕僚一听说是“事难成”,感觉这个字眼很不吉利,就停止打探,拨马而回。
   来到洪承畴面前说道:大势不好,前方是“事难成”,不能再前进了,如果再前进一步,恐怕对吾军产生不利。洪承畴很迷信,感觉“事难成”对自己大大不利,就命令部队撤退,不再向前扩张半步。
   再说那位李姓黑老头,在路途中与幕僚所对的话,全被躲藏在草丛中避难的人听到,等人马撤退后,人们再看那位李姓黑老头时,只见一条黑龙腾空而起向牟汶河飞去,尾随其后,一直跟到村子的西边,只见那条黑龙落入牟汶河水就不见了。
     人们得救了,平安了,为了纪念这位李姓黑老头,对他感恩戴德,答谢救命之恩,将村名定为南城子,由于址在坡上,后来人们更名为“南城子坡”
640.webp (1).png
                  (二)
    艾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艾陵之战曾发生在这里。遥想当年,艾陵之战,旌旗猎猎,战鼓擂鸣,留下了可歌可泣不朽的传奇。
     艾山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公园。环境秀丽,风景怡人。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最大限度地守护和传承历史,区政府对艾山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新建了7500余平方米的‌艾陵广场,并打造了270平米的‌地雕小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艾山的由来以及“‌艾陵之战”的战斗场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走进艾山公园,清风徐徐,林木葱茏。公园在保留原山体植物的同时,进一步对环山路两侧补植高大的乔木,增加林荫、丰富色彩,形成了环山林荫绿道。
    拾级而上,郁郁葱葱,山与城融为一体,营造出“春季山花 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季红叶满山、冬季挡风阻寒”的景观,为秀丽的山体增添了几分动人的姿色。
    这里还有俗称一线天的地质景观“纳凉洞”,自然天成,冬暖夏凉,常有周边市民来洞口纳凉避暑,洞口便能感觉凉爽宜人,是炎日避暑的好地方。
    据说,此洞是秦始皇东巡时在此驻跸纳凉的洞,故称秦始皇避暑洞。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10-22 09:09 编辑

            (三)
   在艾山公园北门口,映入文友眼帘的是”艾山公园”的标志和脚下“艾陵之战”花岗岩壁画。艾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登山拾阶而上,步履维艰。山上森林茂密,树种以松柏、法桐等作为常绿植物,并与景石、造型松、红叶枫等进行搭配,形成了别致且秀美的人为景观。
    最让人叹为观止是悬崖峭壁上的柏树,从岩石缝中长出来,咬定青山不放松。
     因不是节假日,游客稀少。树叶已凋落,红叶满地。这里应是夏、秋旅游观光的最好季节。来此游览,爬山,锻练身体;参观,知史增智。
    随着深秋迈进,树叶子渐渐变黄,一阵风吹过后,树叶子纷纷落下来,既像在空中飞舞的黄蝴蝶,又像小精灵乘坐着金色的飞毯缓缓地落在地面上。
    抬头仰望天空,树木就像举起一支蘸满黄色油彩的大笔,要看到飞落在山上的片片黄叶,使我联想到了那句“秋风扫落叶”的古训,更使我心里感到伤心和可惜。
    在上山牌坊处,牟国文友问我:“艾山那个地方好玩‘’?我说:“主道50米往西10米处,有当年秦始皇驻足的”纳凉洞”景点。文友急于看”纳凉洞”,提起精神望上而爬。
   沿途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红叶,点缀着绵延起伏山峦,分外妖娆。茂密红叶营造了温暖小气侯,让野草得以碧青。
    不一会,凉爽的秋风吹在文友的身上,好像母亲的手在抚摸着自己。在上山台阶上,我边走边给文友介绍纳凉洞的情况,文友听的入神。

    据说洞内神秘,洞底平坦,洞两侧各有两耳室,门里形状各异,俱矩整。四壁、洞顶、洞底皆有凿痕,是人工凿制。洞底面突出高约1米,有石阶三级,室内呈长方形,南北约10——12米,东西约16——17米,高约3米,平顶,直壁。洞中央有水池,曰:龙头池。洞底有石佛两尊,一尊为大肚袒腹弥勒佛。

   另一尊为艾山圣母,全身涂银粉,熠熠生辉。若置身洞中,气氛神秘阴森,感到两腋生风,凉气袭人……  

   说着,上山的文友,顿感一股芳香沁人心脾,闻到一股香气,文友顺着香气走过去,仔细一看,原来是上山台阶上的菊花开放了,有黄色的,有紫色的,有橙色的,还有粉红色的,风儿一吹,她们就翩翩起舞,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又好像争着向我们展示她们的美丽。

     文友继续向上爬,一直爬到上山主道50米处,山势变得陡峭,能尽赏满山满谷的秀美风光。一层层的山峦,一层层红叶,一层层的松柏树林,还有遍山的野山菊,装点着这傲娇的原始山野。
   正要从主路往西走,去纳凉洞,有人说:  "等一会,还有几个文友没跟上来”。于是,提前爬上来的文友席地而坐,等没爬上来的文友稍作休息。


     休息中,极目远眺,青山隐隐,野田棋布,山下小城楼房,高大林立,气势开阔,心情悠然,呼浊气,纳新流,周身舒畅,世俗琐事,皆抛云端。顿时,感到山因我而高,我因山而畅,山人合一,妙在其中,乐在其中。

     环视四周,正西莲花山形似莲花,西北九龙山酷似九条卧龙,正北双龙山状若两条龙盘踞,南面双凤山形若两只凤凰,而艾山高枕其间,故有镇山之称。

   我在想,难怪当年秦始皇在此驻跸?休息了一会,其他文友跟了上来,我们从主路岔道一块往西来到了纳凉洞广场,环视四周,北侧七间平房,灰瓦白墙,隐藏在竹林之中;东侧五间仿古长廊,背山面西;南面数块巨石相叠,造型别致,独具匠心,不经意间,自成一景;西面高坡之上建有一座四角仿古凉亭,东连广场,西通步道,常有人在此拍照小憩。

   整个小院布局,犹如北京四合院,上有大树环抱,下有花草簇拥;近观风吹叶动,远闻林间鸟鸣;凉风习习,典雅幽静,似如仙境,实乃一处品茗聊天,洽谈商贸,坐而论道,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广场的东南角是纳凉洞,俗称一线天。自广场到纳凉洞,有一条近20米长的开放式隧道。一进入隧道,就会感觉到一股冷气徐徐吹来,距洞口越近,感觉越凉,赛过室内夏天的空调,而且吹出的气流,分上下两层,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隧道两侧,壁水漓漓,涝泉哗哗,汇流于沟底石孔之中。

    石隙之中,野树天生,竞相攀高,似想逃逸古洞的控制。站在纳凉洞口,隔着铁门,目睹纳凉洞壁,却森森然,只见洞内光线昏暗,能见度较低,目之所及,洞中比较平坦的地方不足二十米。
    “洞府人家”老板曾在这里存放苹果、啤酒和肉鱼蔬菜。为了节省安装空调的费用,还曾在洞口招徕顾客。直到现在,隧道内还有几张白铁皮餐桌存放于此。

    纳凉洞的地质奇观,自然天成,冬暖夏凉,也常有周边市民来洞口纳凉避暑,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因洞内冬暖夏凉,俗称清凉洞。
    素有:“三月赏景看日出,六月纳凉在洞天”。“艾山纳凉洞不错,盛夏三伏无酷暑。六月入得纳凉洞,清凉如水世间无”的美誉。文友想进去看看,洞口却被一道铁门拦住,说是为了游人的安全,以防入洞不测。

    又一传说,纳凉洞是山东沂蒙生建铁厂(劳改队)开凿出来的(可信不可信)。此洞直通前怀(阳面)宋家庄,有二里之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古时的纳凉洞口繁华,经常有文人骚客前往,洞口附近建有文昌阁、魁星阁、书院、观稼亭,红墙绿瓦,金碧辉煌。为游人观光休息场所。

   宋僧人在此写下了《纳凉洞记》,记载了秦始皇在此避暑的来历。

    巍巍石洞树苍苍,
    石窍生风宫殿凉。
    避暑秦皇何处去,
    空留明月照山房。

    艾山茫茫似砥然,
    一峰突兀起平川。
    历来登山宜三月,
    行宫亭阁别有天。

    麟泽秀灵奈此地,
    鸿泥爪迹记当年。
    新来不识民未安,
    凭栏贪看万户烟。  

     默读着古诗, 猛回首,恍然隔世穿越。当年秦始皇东巡在此驻跸是何等得风光荣耀,只可惜纳凉洞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往事越千年,离开纳凉洞,我在想:官职、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人生苦短,活一百岁,才三万六千天。有生之年,好好的活着,过好每一天,要做个正直、正派的人,不图虚名,不畏权贵,不随波逐流,这才是人间正道。

   从纳凉洞折回,文友们一气之下,从主路爬到山顶。因为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来过,诗人张道同老师腿脚不好,没有继续往上爬,两人作伴,从东侧返回下山,沿途(山上)看到了“艾陵之战”大型壁画和“三皇,五帝碑”,两人既激动又欣喜。诗人张道同老师激动地说,亏了没爬山顶,要不,就看不到这景点了。

                (四)
    下山回来,在济南市钢城区富泰庄园酒店吃饭,文友们各抒己见,把今天在钢城区艾山上所看到一切,都说了一遍。收获不小,大开眼界。

    饭前,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介绍了各位到来的老师基本情况,并欢迎文友的到来!
    他说,为答谢文友脍炙人口赞美诗文,书法家郝效德老师专程从莱芜区赶到钢城区设宴请酒,值得称赞!  同时,欢迎大家的到来!

   今天文友们逛了附近艾山公园,必定受到启发,特别是看了纳凉洞,文友们大开眼界。
    艾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艾陵之战曾发生在这里。艾山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公园。环境秀丽,风景怡人。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次在富泰庄园酒店举行酒会,是书法家郝效德老师的一片心意,总感到文友赞美他的百米长卷,过意不去,并多次说请酒答谢!请文友们今天上午不必客气,吃好、玩好,一醉方休!
   最后祝书法家郝老师酒会举办成功!同时,祝牟国文友书法长进,诗美、文美,福气多多,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书法家郝效德老师感恩文友赞美他书写的百米长卷。
   他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景色迷人,遍地金黄。十月是个丰收的时节,是个圆梦的时光。
    看到秋色,满眼的画卷让人心潮澎湃,让人激情万分。但随着深秋渐入尾声,天由暖变凉,眼前那种秋风扫落叶的场景着实让感到有些凄凉,有些叹伤。

   但对今天前来参加这次聚会的文友而言,心里却暖意浓浓,情义长长。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团伙,那是友谊的象征,真情的流露,诚意的展现。这不仅让我倍感欣慰和高兴,更倍感感激和感动。感谢各位文友的到来,感激各位的支持与帮助。

   济南市《牟国文学》是一个济南市网信办备案的正规平台,它像一株牡丹花从生根到发穿,到拔杆结蕾,再到开花绽放,历经风霜雪雨,不断发展成长,长出了一朵朵绚丽多彩的鲜花,结出了香甜的丰硕成果,成为了文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闪耀出道道光芒。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受到的是满脸的快乐、满心的满足、满身的荣耀。在这里我要放声大喊一声:我是济南市《牟国文学》的人,我光荣!我自豪!我骄傲!

   说真心话,济南市《牟国文学》能有今天,是田茂泉主编领导、组织、策划的功劳,也有各文友辛勤汗水的结晶,更是大家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向田主编及各位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致敬!

   独木孤单难成行, 滴水集成汇海洋。众人捧才火焰高, 群心荟萃定辉煌。
    这次我和张道同老师合作的百米长卷展出,多亏了文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大家的热情相助,就没有展出的成功。

    文友们不怕辛苦,不仅亲临现场助兴,而且在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的带领组织下,还写了多篇有份量的重要文章予以发表,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让俺和张道同老师的名声大震,美名远扬。
    亓慧老师写的《诗、书合体撼天地》一文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关注与好评,现点出率已多达一万一千多人次。市文联副主席王桂军看了亓惠老师的美篇后,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推荐到有关媒体予以推广。

    大家的热情相助看似平凡,但它却充份体现出了一种关爱,彰显出了一种友情,透露出了一种诚心。展现出了《牟国文学》是一支有责任心、有向心力、有凝聚力、有战斗、团结实干敢于人先、敢走新路,甘创佳绩的队伍。在此,特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济南市《牟国文学》越办越好,在新时代创出新辉煌!祝大家天天快乐,年年进步,福寿安康,再创佳绩!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饭间,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还给文友介绍了双龙山的景点。
   他说,艾山公园北200米处有个小山,叫双龙山。山上有亭子,景点,有两条龙争夺龙珠,广场上停满了各种车辆,有蓝球场,有绿地,有休闲之处,进门不收门票,有机会文友可去看看。

   传说当年玉皇大帝派东海小黑龙,掌管双山子周边的河道,让他旱了行雨,涝了治水。哪知这小黑龙到此任职之后,不为民造福,春天干旱不行滴雨,老百姓的庄稼都干旱而死。夏秋之季,这条恶龙又兴风纵雨,河水暴涨,把眼看到手的粮食冲走。逢年过节,还要百姓用童男童女作为供品。弄得这一带的百姓民不聊生,纷纷外出逃难。

    当地的土地爷和山神几次劝说,都让小黑龙打得鼻青脸肿,只好上天庭奏明玉帝。玉帝知道,龙颜大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没想到小黑龙的武艺十分高强,每次来捉拿他的天兵天将都被它打败。没办法,玉帝决定派大青龙、二青龙统领五千兵将,去捉拿小黑龙。临走交给大青龙、二青龙两件宝物:一根银针和一条银索。

   这天,小黑龙正在山下河道龙宫里大摆酒宴,庆贺胜利,虾兵蟹将狂饮乱舞,好不热闹。忽然值日官来报:大青龙、二青龙率五千天兵天将,领旨前来讨战,小黑龙一听,心中就有点惊慌,转念一想:大青龙、二青龙与我是同胞兄弟,我先给他点软的,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说他个神魂颠倒。他要是不买账,我这几年武艺也大有长进,料也不会有多大闪失。不多时,就听天空响了三声炸雷。接着天上乌云滚滚,风雨大作。小黑龙连忙带领虾兵蟹将升起云头迎战。只见大青龙、二青龙,率领天兵天将浩浩荡荡,甚是威风。

    小黑龙装模作样地说道:“原来是大青龙、二青龙兄啊,多日不见,小弟十分想念,快到我宫里坐坐吧。”大青龙、二青龙的鼻孔“哼”了一声,异口同声说道:“不要装模作样了!你违背了玉帝的旨意,祸害黎民百姓,今天玉帝派我前来捉拿你这个孽障!”

    小黑龙皮笑肉不笑地说:“两位哥哥休听他胡言乱语,我来到此地之后,给这里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即使你弟有些小小不然的差错,你我是同胞兄弟,也得看在兄弟的情份上,让我三分。如果两位哥哥真的不讲情面,哼!我小黑龙也不是好惹的!”大青龙、二青龙,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得“哇呀”暴叫:“呸,你这恶龙,少给我来这一套,你死到临头还不觉醒。我不与你费这口舌,今日不捉你回去,誓不罢休!”举起手中的方天化戟搂头就打,小黑龙也亮出雌雄宝剑相迎。

    三条龙摇头摆尾,你来我往,上下翻腾,打在一处。这一场恶战可不得了,只打得风沙遮住了日月头,双山上的大石头被刮得乱飞。天兵天将与虾兵蟹将也打在一块。这片的老百姓,家家屋门紧闭,不敢出门。就这么一直打了三天三夜。小黑龙的手下被打得七零八散,他也渐渐不敌大青龙、二青龙。

    这时,大青龙、二青龙却越战越勇,小黑龙一看,转身要逃走,二青龙早有提防,趁它一转身,扬起方天化戟打了下去,就听小黑龙“吱吱”怪叫了几声,朝双山顶上落了下去。大青龙、二青龙也不怠慢,按落云头,大青龙抠住小黑龙的鼻子,二青龙按住小黑龙的头,用玉帝赐的银针穿透了小黑龙的鼻子,用银索链子拴好,奏请玉帝发落。

    玉帝降旨:将小黑龙,打入双山以西十里处的卧虎山黑龙潭内受苦,由大青龙、二青龙,掌管双山脚下河道。
    大青龙、二青龙, 大义灭亲,为民除害,后来又为双山周围的老百姓造了不少福。当地百姓为怀念他们的功德,就把原来的双山子改叫为双龙山了。

                 (五)
   书法家郝效德老师不亏是大家,比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还知道。他说,艾山,有一山三名的说法,原名为“碍山”后改为“艾山”、”爱山”,如今又改回艾山。

    艾山的名字源于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春,齐国高无丕率师至鲁都城郊伐鲁失败。鲁国想联吴伐齐报一箭之仇,就说服吴国伐齐。此时,齐军为挽回伐鲁失败的面子,想再伐鲁。吴欲称霸,趁鲁联吴之机打击强齐。于是,爆发了一场恶战。

   战役双方兵力各为十万,大体相当,于是吴上下右军分别由大夫胥门巢、王子茹曹、展如指挥,与齐军相对列阵。吴王夫差亲自指挥中军,列于吴三军阵后为预备队。齐军由国书率中军,高无邳率上军,宗楼率下军。吴军胥门巢率上军先到艾陵地,齐将国书亦至。公孙近率部迎天军,国书助之,大败胥门巢。时鲁将叔孙州仇率兵会吴,引吴国大军至艾陵西五里下寨。

   哀公11年5月30日清早,夫差命叔孙州仇率吴军打第一阵,展如打第二阵,茹曹打第三阵,胥门巢率鲁兵三千往来诱敌。自引大军屯子高阜处,相机救援。齐军第一仗胜,吴上军则被齐中军击败,认为有把握战胜吴军,群情激昂,吴将胥门巢率部挑战,齐将公孙挥因昨天曾击败胥门巢,往迎出战。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吴军渐招架不住,吴王在高处看见,命伯引兵一万接迎诸军,亲率精兵三万、分三股反以鸣金为号,从一侧 穿插齐军,将齐兵隔绝三处。齐军首尾不能相顾。吴军见夫差亲临指挥,救援胥门巢军,勇气倍增,大败齐军,获齐军革车八百乘。从此,人们根据这场战役的发生将碍山改为艾山(艾陵)。

   碍山的名字,据说古时候枫山子和双山子上两个山妖,一个在枫山的山顶,一个在双山的山巅。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不知是哪一年,这两个山妖产生了爱情。

   后来,它们变成人,到人间来结为夫妻。母山(枫山)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公山(双山)变成一个英俊的后生。时常以歌相对,表达爱情。白天,它俩怕仙人看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的在此山幽会。因为它们都是山妖的化身,所以不能脱体于脚下的岩体。它俩向前走动一步,南北的山也会慢慢地跟着移动。因此,当它们相会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常常在夜里听道发出的动静。

    在一个深夜入静的晚上,此山刮起一阵阵大风,传来了一声怒吼:“你这妖怪,真不要脸!”吼声刚住,山体恢复了原样。后来人们才知道,这天晚上,神仙趁两个山妖来此相会的时候,惩治了它俩,从此以后此山南北道路格外狭窄,故名碍山。

   他押了一口水说, 还又一传说,很早以前的时候,南城子坡建城堡时,人们干的热火朝天,第二天,人们却发现此处起了一座大山,碍于修城堡而停建,因此,得名碍山。

    爱山的名字是东海龙王的爱女与田旺一段爱情故事。

   据说,东海龙王爱女嫁给牟汶河小青龙为妻后,夫妻感情不和,整天吵架,小青龙有时还对龙女实施家暴,并将龙女赶出家门到艾山上牧羊做苦力活,龙女受尽了煎熬、度日如年,痛苦至极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一天,田旺进京赶考归来,路经此地,慕艾山之名,登山游之。田旺因为问路,与龙女相识,并冒着九死一生危险,帮龙女把一封写给龙王的哭诉信送到东海。

    临行,龙女伫立在艾山一个山岗上,目送田旺远去。东海龙王收到书信后,得知小青龙不忠不义,对爱女施家暴的情况,速派太子赶赴牟汶河铲除了小青龙这一逆子,到艾山救出了多年不见的龙女,父女团聚,热泪盈眶、悲感交集,倾诉不已。

   从此,牟汶河中不再有龙,艾山上的羊群失去了主人,也自动绝食,不再吃草喝水,化作了石头。龙女回宫以后,为报田旺搭救之恩愿以身相许,龙父龙母也敬重田旺见义勇为,恩准龙女之愿,田旺亦欣然应允。

    不久,龙女和田旺经父王恩准,夫妻俩双双回到艾山上住了下来,行云布雨,保佑艾山一带五谷丰登。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爱情故事,将艾山改名为“爱山”。
     活动中,书法家郝效德老师、魏开安老师分别送给文友一幅墨宝,文友们高兴地收藏。

                (六)
    一天的游旅结束了,艾山公园美丽风景不再浮现在文友眼帘。但文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依然充满了喜悦和快乐!
    因为这次活动让文友们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纳凉洞的由来!

    今天参加活动的有: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书法家郝效德、诗人张道同、作家赵化英、文友鞠效义、作家亓 慧、篆书大家杜照安、作家刘金菊、诗人陈传彪、作家侯继国、作家魏开安、作家郭文京、五行山书画院长付本银、作家边文英、诗人初保江。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欢迎到济南市钢城区艾山公园来玩!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7: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看看艾陵之战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3 1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壁画,回忆场景!
发表于 2024-10-2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艾陵之战曾发生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4-20 02: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