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7|回复: 0

[玉石] 您知道哪些人在养菖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4 00: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养菖蒲是哪些人?或者说是哪些人在养菖蒲?这其实是蛮有趣的一个问题。在古代,文人养菖蒲是一种流行方式,更是一种思想文化的表达。朱熹在《郭寄山中旧知其一》中有如下描述:“结茅云壑外,石涧流清泉。涧底采菖蒲,颜色永芳鲜。超世慕肥遁,炼形学飞仙。未谐物外期,己绝区中缘”。诗人隐居山林,于山涧之中采集菖蒲,有着一种飞升成仙的理想。通过养菖蒲,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理想,是那个时期特点。也就是说,养菖蒲的人,有一种“飞升成仙”的期许。

菖蒲在宋代相对盛行,文人和僧人间也很盛行养菖蒲,通过菖蒲表达着自身的一种思想境界。如苏轼曾在《赠常州报恩长老》一诗中调侃侍养菖蒲的报恩长老:“碧玉碗盛红玛瑙,井华水养石菖蒲。也知法供无穷尽,试问禅师得饱无”。字里行间能体会出菖蒲以其清雅之姿,与纯净水的结合,更显其生命力之顽强与纯净。在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美好,也寓意着修行者的清净之心,展现了人们修行中的宁静、纯净与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当代都是哪些人在养菖蒲呢?其实,大体上可以将养菖蒲的群体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看重菖蒲“经济”的人。这类群体,在菖蒲被“炒作”时期,就更显的明显。早年,菖蒲曾出现过论叶卖钱的“盛况”,多少人怀着“投资”梦想而接触了菖蒲,转而养上了菖蒲。关键是,还有一个无法让人拒绝养菖蒲的理由,且简单而有力:“年份越大,草越贵”。有这样的动力,会吸引一部分群体养起菖蒲来,试问谁不逐利呢。这类群体,在菖蒲炒作热潮退去后,会显的有些失落与彷徨,越往后,菖蒲大概率就是被“冷落”。

另一类群体则更看重菖蒲的文化与观赏价值,养菖蒲是生活的一部分,忙而有闲,打发打发时间。这类群体应该是目前养菖蒲的主力,对菖蒲文化有一定了解,也是更看重菖蒲的观赏价值,是养菖蒲的中坚力量。在这个群体中,笔者不太确定年龄层次,盲猜下年龄应该是40+为主。

还有一类群体,其实就是结合了上面两类群体“之和”。也就是养菖蒲,兼具投资与观赏。这其实也是一种心态。虽然现在菖蒲价格都比较平民,但菖蒲价格曾经被“炒上天”的历史经历,也会深深的刻印在人们心中,谁知道哪天历史会不会重演呢?这类群体,其实也是养菖蒲的重要力量。

以上是笔者简单列举三类群体,不一定全面,但也大致覆盖。事实上,我们将菖蒲与兰花摆在街上,10人中,都不一定有一人能认出菖蒲,而兰花几乎所有人都能一眼认出。这就是菖蒲在当下面临的现实情况。因此,对于养菖蒲的人来说,无论是那种目的,都是在传播着菖蒲文化与认知,我们都需要给予鼓励与支持。

本文章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相关文章。
20240924005042front2_0_881332_FvbuG6lkF4T9v9aDQf76toUBPjDD.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5-20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