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9|回复: 5

报告文学)牟国文友游沂源618战备电台旧址(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29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10 编辑

    640.webp.png
   编者按:为了让牟国文友在参观618电台旧址过程中感知革命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这次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它与其它类型旅游活动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即都具有经济性、消费性和社会性),又有不同的特征如严肃性和政治性。
   从高处俯瞰618战备电台,它掩映在群山环抱之中。坑道洞门口更是布满了岗亭、沙袋、铁丝网和高射炮。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游客们诉说这个电台的神秘。
景区还有真人CS游戏。沟壑纵横,碉堡林立,“硝烟”弥漫,“流弹”纷飞,紧张激烈的气氛和场面,会使人一时产生记忆错位,宛如回到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      
                                      引     子
   在沧桑岁月里,总有一些事件,静静地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峥嵘。 618 战备电台旧址,就是这样一个隐匿在大山,神秘厚重所在。
    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望着过去的荣光,等待着后人去揭开它那层神秘的面纱,聆听它那段波澜壮阔历史。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24 编辑

    640.webp (1).png
   当时施工战士的战斗口号是:”是英雄是好汉坑道施工比比看。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天大困难也不变……备战备荒为人民,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献礼!”等。
   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押了口水继续说,此地海拔高度400米,相对高度200米,占地面积229亩,发射功率50千瓦,能够覆盖淄博、临沂、潍坊、泰安等13个市县。电台机房,设在山中坑道内,坑道总长470米,施工面积越2820平方米,前后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战士,施工用了八年时间。
   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还和文友讲述了618电台三个敌我斗争的故事。
    一例是1971年正当电台安装调试设备节骨眼上。一天晚上,两名电台技术人员,在树林中发现有个黑影闪过。观察到黑影处有亮光发出,确认不是野狼出没后,两人一个紧盯着“黑  影”,一个回电台搬兵,全台战士一声令下,持枪合围,一举将“黑影”抓获。
   后经审查,这是一个以矿工身份潜伏在鲁村煤矿的国民党特务(潜伏已长达3年)。他昼伏夜出,摸清了618战备电台的位置,被擒获时正要向外发信号传递电台位置。
   一例则是1975年沂蒙山区人民,听到的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信号已经由618电台转播。初春的一周,连续3个深夜,值班室电话都在0点后响起,话筒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哭声,这边一问话对方就挂断。
   事有异常,电台的战士警觉地加强了夜间巡逻。果然,值班警卫战士,在巡逻到 618西洞口时,隐隐约约听到了一种奇怪声音,循着那细小的声音仔细查找,最终在柴油库旁发现一个黑匣子,用专业设备检查后确认是一枚定时炸弹,当爆破专家拆除引爆装置时,距爆炸时间已不足20秒。
    三例是峨峪大队的社员,正在生产队田间劳作,突然发现有个陌生男人拿着望远镜鬼鬼祟祟的四处观望,形迹十分可疑,他们急忙给施工的6082部队首长打去电话通报情况。首长派出了官兵对该男子进行盘查,发现其随身携带一本外国护照、一个高倍望远镜,还有一部拍摄有多处军事设施照片的相机,随后战士还在其内衣口袋中发现了一张手绘的618战备电台坑道施工图。经核实,此人是一名专门刺探军事情报的间谍。
  济南市《牟国文学》 主编田茂泉看了看文友继续说, ”618”战备电台,是个保密单位,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在此工作人员都不能跟家人透露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进入618之前,每个人都受过专门严格的保密培训,这是铁的纪律。只要进入618战备电台基地,就要与外界切断一切的联系。
     有个动人的故事,值得一说。当时,山东广播电台的一对美丽、漂亮、年轻的夫妻同时接到调令,但是神圣的使命超过了儿女情长,两个人也只是跟对方说要去外地工作,其它的就只字不提。没想到的是,当她们跟随组织来到618战备基地时,却在人群之中找到了彼此。原来他们接到是同一项任务,那就是到618战备电台安装调试无限发射设备。
    虽然他们是夫妻,但他们更是共产党员,在国家利益面前他们都选择对对方保密,以此来守护组织交给光荣的任务。谋成于密而败于泄,三军之事莫重于密,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责任。
    特殊年代,复杂的环境,决定了当时人民解放军战士和工作人员,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强烈的使命感和革命的责任感,锻造了每个人坚强的心。
    他们没有叫苦叫累,更没有退缩。反而,艰苦而充满危险的岁月里“618人”,苦中有乐,生活有声有色。
    在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年代,无数年轻人坚韧不拔,斗志昂扬,把青春热血和坚定信仰都倾洒在了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中。
     从2004年起,淄博市广播电视总台投巨资对坑道内外的设施进行了完整的修复,再现了当年历史风貌。   
    2006年4月21日,618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举行了隆重的 揭牌仪式,尘封40年的618战备电台正式对外开放,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当年底,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最后,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还和牟国文友讲解了618电台名字的由来,电台的命名源自扬得志将军敲定日期。这个日期,作为电台的名字具有纪念意义。
   另外,618代表着电台的某个特定频率和广播时段。以此命名直接反映电台特性,这个名字让听众在调频时迅速识别并记住。
   除此之外,618还承载着电台的文化理念或目标。在中国文化中,数字吉祥(6顺8发1是天数),是美好的寓意。电台创始人选择618这个数字,希望通过它传达出电台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精神面貌。
   同时,这种命名方式也有助于电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13 编辑

640.webp (1).png                                 (一)
    2024年8月28日上午,济南市《牟国文学》一行10人,怀揣着期待与敬畏,踏上前往 618 电台旧址的旅程。车子在宽阔的公路上疾驰,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前奏。
    当文友们看到战备电台旧址还有三公里时,大家的心情便激动起来。不一会,618 战备电台旧址便映入牟国文友的眼帘。
    这座地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战备电台,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散发着一种独特庄重与威严。
    一进大门,门两侧红色标语“深挖洞 ,广积粮 ,不称霸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字赫然于墙上。文友们驻足观看,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拾阶而上,文友在“618备战电台旧址”标志性建筑旁肃然留影。
    踏入景区,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仿佛在提醒着每一位访客,这里曾经承载着国家的重要使命。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牟国文友走进坑道,如同两条沉睡巨龙,分别向东西、南北方向延伸。
    浓郁的军事战备色彩弥漫在坑道中,让文友不禁对那个特殊的时代充满了遐想。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里就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枢纽,每一条指令、每一份情报,都可能影响着局势的走向。
   继续深入坑道,牟国文友被一种神秘的氛围所笼罩。这里的一切,似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拐弯,有一道厚重的拱形门,是防冲击波的,突出了它的“三防”作用。所谓“三防”就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
    穿过厚重的“三防”,进入洞中,洞高有一人多高,洞体以砖砌成,两侧有规律地开出房间。洞内墙壁上悬挂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壁画,让人们仿佛回到了火红的革命年代。
    谁也不会想到,隐秘的山洞内部却有一个完整的生态。洞里齐备的设施展示出当时设计的专业性和前瞻性,里面的各种摆设包括绿色军用水壶、绿军装、旧桌椅、大大小小70个房间,均按照转播设备的技术要求建设;直播室、导播室、图书室、候播室、电台技术部、制作部等,能够看出当时广播电台的点点滴滴。里面还有保存完好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使用的防毒面具、电视、收音机、录像机,还有最经典电报机。
    据说,这地下坑道离山顶有 70 米,是当年为了防核爆而精心设计的安全距离。想象着在那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人民解放军战士为了保卫国家,不惜一切代价,精心打造这样一个坚固的堡垒,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17 编辑

       640.webp (2).png                   

                             (二)
    穿越618战备电台山洞,像阅读一本沉重的战争史,那锈迹斑斑的发电机、鼓风机,保存依旧的战士宿舍,那一扇扇沉重大门,让人遐想、深思。
   文友在坑道中漫步,时间仿佛凝固,沉浸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思绪万千。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无数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的青春和梦想,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文友在狭窄的坑道中,参 观了展区陈列的珍贵影像资料、图片、实物,看着坑道两侧墙上张贴的各类具有年代感的如生化武器战之防御、火药制备的图片等。大家如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战备环境的艰苦,感受到当年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无形压力。
   在展室里,文友还知晓了战备电台,在战争中广泛用途。如: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其作用无处不在。众所周知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共地下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用无线电台进行斗争,最后完成了任务,他向延安发出了最后的告别信号: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烈士虽然牺牲了,但电波是永远不消逝的,其精神永存。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扮演者刘世龙拿着报话机,斩钉截铁地大声呐喊: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然后手紧握爆破筒纵身一跃冲向敌人,与敌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可以说战争离不开电台。
   铭记历史,勇毅前行。走出坑道洞口,恍如隔世。阳光向暖,微风徐徐,崭新的618战备电台即将再次呈现在文友的面前。
   几十年岁月积淀,红色电波“声声不息”。如今的618电台,虽然已不再承担战备任务,但它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岁月,成为今天进行国防教育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回望历史,618战备电台是一本浓缩的国家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教科书”,见证了山东广电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彰显了绝对忠诚、勇于奉献和担当的老区人民品格和对党的无限热爱。
    618 战备电台旧址,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见证了时代变迁,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也见证了解放军战士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阶级敌人斗的丰功伟绩。
    一路征程,一路奋进,传播红色电波“声声不息”的618电台,已然是一本浓缩的“教科书”,一部激励干部群众奋进精神的“活教材”。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618电台,正努力让红色电波发出更强的时代声音,为擦亮沂源文旅红色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21 编辑

    640.webp.png   
    这次旅游,让牟国文友对618战备电台旧址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那些为国家默默奉献的人们,充满了敬意。文友相信,618 战备电台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三)
     吃饭闲息,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激动地向大家介绍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渴望和平发展环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国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国际上,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通过台湾问题和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与此同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修不断对我国施压,在北面发起挑衅。
   一时间,战争阴云密布,一触即发,备战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要准备打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
   1966年,中央军委密电济南军区,为保证一旦发生战事党和人民的声音不中断,决定在华东地区秘密建设战备电台。接到命令后,6月18日,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亲自来沂源选址兴建,发现沂源县鲁村镇峨峪村北山中,位置隐蔽,岩石坚硬,遂决定在此建设备战电台。代号:618,番号:山东人民广播战备电台。
    同月25日,山东省计委批准财政拨款,7月,华东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复此工程。
   1966年8月坑道第一期工程开工,1969年8月完工。1972年初春,进行第二期续建,1974年初竣工。
    由于保密需要,战备电台的施工建设由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完成。在山东省军区611部队警卫下,人民解放军工程兵6175 部队和6082部队,浩浩荡荡的开入大山。当时的峨峪岭,是一片几无人烟的荒山野岭,在这里施工打吭道,必须自力更生。
   无水可吃,战士们就自己打了3口小土井,无房可住,战士们就自己打坯、垒墙、搭草席,住进了简陋的工棚。遇上雨天,外面下大雨,棚里下小雨,无法让人入睡。
     艰难的施工,是一个检验忠诚的考场。”618”工程是绝密的,连施工部队的一号首长也不清楚工程目的,各个工程连队,拿到的施工图纸都是分解的,没有人知道完整的施工布局。即便要求如此苛刻,战士们始终以高度地无产阶级政治觉悟和革命使命感,坚决地执行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质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6175、6082部队的工程兵战士,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到了1969年4月后工程兵战士们在吃饭、施工前,必须做四个”首先”(一是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二是祝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x副统帅身体永远健康!三是齐唱《东方红》!四是学习毛主席最新语录!)。
    那时候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斗私批修,突出政治,战天斗地,以学促干。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阶级敌人斗,其乐无穷。办法总比困难多,人定胜天。人人弘扬“一大二公”大无为的革命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8-29 09:27 编辑

   640.webp (2).png
       也有的说,618电台,指的是中国一种军用通信设备,其名称618"是指6月18日。这个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事件。
    具体而言,"618战备电台"源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历史事件。1937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部队在四川甘孜地区茂县举行了标志性的会议。
   这次会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重整旗鼓、战胜敌人并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并运营一套战备电台系统,实现了与内外联系渠道的畅通。这个电台系统被称为"618战备电台",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象征。
   再者,随着时间推移,"618战备电台"逐渐演变成一个符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困难环境中保持坚定信念、组织力量、迎接挑战的精神。
    因此,这个名称常常被用来命名各种军事通信设备,以示对革命历史的纪念和传承。
   饭间,五行山书画院董事长崔传菊还清唱了《女人情》,把饭局推向了高潮。饭后文友观看了栖真观、刘家坡三生时代、桃花岛砚台文化博物馆、租屋苍舍等。
                  (四)
    幽深的山中坑道、老式的广播设备、浓郁军事战备色彩、神秘的洞中生活,展现出社会引起巨大的轰动!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探寻历史遗迹,缅怀那段峥嵘岁月。
   回望那座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战备电台旧址,牟国文友带着满满收获,踏上了归程。但文友们都知道这段历史,将永远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看后,为表达对沂源618电台旧址的敬仰之情,济南市钢城区五行山书画院崔传菊董事长写下了敬意的诗句:
战备电台居鲁镇,
大山深处隐真身。
坑道房间逐排列,
设备齐全待亲临。
饱赏图文开眼界,
家怀国情令世钦。
   诗人陈传彪看后激动的写下了佳句:
红色基地铭历史,
革命精神代代传。
历史古迹千年存,
文化遗产见证真。
     今天参加活动的有:济南市《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诗人张道同、摄影家初保江、篆体大家杜照安、诗人陈传彪、作家魏开安、五行山书画院董事长崔传菊、五行山书画院院长付本银、五行山书画院副院长孙晓芹、作家郭文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4 03: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