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65|回复: 0

战国故事连载:匡章传(04)弃商修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4 0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作者:讷言
20240604012638front2_0_877827_FsWILcVs9orWdeBjJL3BqmmhQnCx.jpg
匡章,原名田章,世称章子,是齐国一等一的大将,他带领军队杀入燕国,攻破燕都,是唯一带领军队杀入秦国函谷关,逼迫秦国割地求和的人。然而,匡章与父亲反目,舍妻弃子,被称为齐国最不孝的人,匡章的父亲田鮪(wěi)亲手砍死了自己的妻子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匡章这么优秀,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呢?且听我慢慢给你分解,欢迎关注。
20240604012651front2_0_877827_FnnNqbWsK8svqvDkiD3x3dNubctu.jpg

         匡章为了避开村里人的风言风语,走出村子王金庄已经有两年了吧?他听说她的后妈胡莲儿出家当了道士也没有回去看看,就连自己的妻子、儿子他也没有回去看看呀!因为他太不能容忍村子里人胡说八道了,尤其是哪句“气死亲爹霸占后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事连绵的年代,各诸侯国但凡有点实力就试图吞并自己的邻国,不光大的诸侯国想吞并小的诸侯国,有时候小的诸侯国还想蚕食大的诸侯国,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边民受到邻国绑匪的侵扰事件也时有发生,燕国本来是一个体量比齐国小的诸侯国,但是燕国的有些人是从北方迁居来的草原民族,强壮彪悍,骑马擅射,经常进入齐国边境来抢夺百姓财物,还抢夺齐国人口补充战争的消耗,并且强抢美女填充后宫供自己享乐。

        那时候黄河还没有改道流入黄海,而是跟现在一样留入渤海,黄河就成了齐国与燕国的天然屏障,齐国黄河以北的那部分土地名义上是齐国的,实际上早就成了齐国与燕国争夺的战略要地,边民也被燕国抢夺的所剩无几,齐国黄河以北的这块战略要地就成了齐国与燕国争夺的焦点。由于隔着一条黄河,齐国对这个地区,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战略主动权已经被牢牢掌握在了燕国的手中。不仅如此,燕国对黄河以南的冲击平原上肥沃的土地、丰美的物产和强壮的人民已经觊觎已久,多次企图越过黄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次,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切准备,要越过黄河抢夺百姓财物了。他们准备的最必要的战略物质,一是足够数量的骑兵,二是足够数量的船只。

        燕国士兵在头人巴博尔罕的带领下,成功渡过黄河,来到了黄河南岸的章丘地区,抢夺了大批的粮食、牲口、青壮年妇女、小孩。到了黄河以北地区,他们抢夺了财物一是供应军队所需,二是供应被抢夺来的老百姓的所需。他们抢夺来的人口是为了补充由于原来他们的抢夺造成的黄河以北地区的人口亏空,他要让抢夺来的齐国老百姓重新开发耕种黄河以北这片肥沃的土地,打了粮食供燕国的发展之需。

        燕国的士兵在头人巴博尔罕的带领下,来到了章丘的王金庄,搅得整个村庄鸡犬不宁,大人被吓得惊慌失措,避之不及,被捉住后,拖走了;小孩子见到打扮怪异的燕国人,吓得哭爹喊娘。燕国士兵把女郎山下生产的粮食,包括品质优良、甘甜可口的章丘大葱扔到马背上,运到黄河岸边再装上了船运到了黄河以北,供他们享用。其中,大葱作为炖羊肉,凉拌牛肉的佐料。

        巴博尔罕的部下来到了匡章的家,见匡章的妻子生得美貌,是传宗接代的肥田沃土,于是用绳子绑了扔上马背,驮向黄河岸边;巴博尔罕的部下见匡章的儿子匡咏已经有四五岁了,欢睁大眼,伶俐可爱,长大了就是优质的兵员,也用绳子绑了双手,扔上马背,驮向黄河岸边。巴博尔罕命令部下把这些人员、财物装上木船,运往燕国控制的黄河北岸去了。

        燕国士兵撤走后,整个王金庄村已经是空空荡荡的,没有一点活气了。而故乡王金庄发生的这一切变故,远在齐都临淄做生意的匡章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匡章在齐都临淄经商做的是什么买卖呢?他经营的是小本生意,无非就是烧烤羊肉串。现在的淄博烧烤业之所以这么火,原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兴起了,用料非常讲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齐都临淄是古代山东历史文化名城,整个山东北部的经济中心,既然经济文化繁荣,流动人口就多,在这里无论做点什么生意都能挣钱。可是匡章却没有挣到多少钱,一是因为烤肉串这个买卖本小利薄,二是因为前几年匡章在这里跟着老师孟子学习儒学结交了一些朋友,朋友来吃烤串匡章还不好意思收钱,那些觉得老不支钱不像话的人,扔下几个铜钱就走,这是好的;也有一些朋友觉得吃同学的东西算是看得起他,吃白食不支钱还背后讲匡章是不孝之子的坏话,还嘲笑他改姓,让匡章听到后很不自在。

        匡章自从离开故乡两三年了,也没有回家看看,他失去了母亲觉得塌了半边天,没有了母亲几乎就是没有了一切。后来又被许多人误解,自己成了一个齐国最大的不孝之子,为了避免听到人们的闲话,他抛妻弃子,离开了家乡,然而他们却是无辜的,他确实有些想念他们了,尤其是他那可爱的儿子,他确实有些想念他了。尤其是他隐隐约约的听到章丘闹兵匪的消息后,心中就有一种不详的感觉,于是他决定休业一段时间回家看看。

        不看啥事儿没有,他这一看,满脑子一片空白。好端端的家,一片狼藉,妻子和儿子全不在了,再去寻找,整个田家一口人也没剩。他环游了一下整个村庄看了看,已经是满目疮痍。他偶然看到了一位王大娘,也显示出了魂不守舍的神情,东躲西藏,匡章只好自报家门说:“王大娘,我是章儿啊!”

        大娘这才一擦眼泪,凄凄楚楚地说:“都被抢走了,上了黄河北了。”

        匡章一听,一下子明白了,他说:“我一定要冲过黄河,亲手杀了巴博尔罕!”

        接着就像疯了似的向黄河奔去。王大娘一看事情不好,就让藏在地窖里的大儿子王泉去追赶匡章,王泉追的黄河岸边的浅水中终于追上了匡章,诚恳劝告他说:“不行啊,你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匡章无奈地走出河水,喃喃地说说:“有朝一日,我有了本事,先杀燕贼,再灭秦寇,看你们还敢不敢来侵略齐国!”

        当家人、乡亲们受到掳掠的时候,匡章觉得他以前跟着老师孟子学习的儒家文化已经毫无作用了。俗话说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得学习一门精湛的武艺。要寻找学武功的场所对于匡章来说一点儿也不用费功夫。姜太公祠就是一个不错的场所。

        姜太公祠位于齐都临淄,是齐国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是姜子牙出道之前研习武艺的地方,也是后来追随姜子牙的人在这里学习武艺的地方。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商朝末年人,是周代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为大周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周武王封为齐国的第一代国君,被历代帝王尊封为“武圣”、“武成王”,民间传太公为神上神。姜子牙擅长占卜,会算吉凶,现在老百姓盖房子,经常写的一幅对联是:太公方才门前到,他说今日安门好;横披:太公到此,据说帖上这幅对联,能逢凶化吉,不是吉日也会变成吉日,可见,姜子牙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多厉害。姜太公是我国历史上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谋略家。姜子牙的这套学术被后人称为阐道,太公祠就成了传承阐道的道场。

        现在姜太公祠的住持是姜太公的第35代传人姜远芳,人称远方大师。他得到了上辈人的真传,不仅剑术高超,而且军事谋略名扬天下。所以到这里来修阐道的人特别多。来给他学习阐道的不仅有齐国的,也有鲁国的、魏国的……这些人来自周边诸侯国,都是当初与齐国签订了盟约的诸侯国,太公祠是不会接收敌对诸侯国的学员的。俗话说得好,远路的和尚会念经,远方的道士也一定会悟道,因此,远方大师远近闻名。

        匡章眼含热泪,告别王泉大哥,把心一横,依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返回了齐都临淄,舍弃了自己养家糊口的生意,到姜太公祠研习阐道去了。(未完待续)
20240604012703front2_0_877827_Fg_Gtzog4Ip3U0HWCiuMZkD94hGh.jpg
作者简介:讷言,男(1962~)济南市莱芜区人,牛泉镇牛王泉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泰市(县级)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地级)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家谱协会会员,全国百年临池艺术网名誉会员,中国原创音乐基地会员,会员ID340545。
20240604012810front2_0_877827_Fg-tSJK97bM9xYDPlH08cQBghGmy.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6 17: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