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两棵古柏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前寺庙内共有7棵古柏,当年日寇入侵时,对这些古柏进行了野蛮采伐,当伐到这棵最大的古柏时,从锯齿处冒出了鲜红的血液,日寇吓得没敢再采伐,幸存了这两棵。
南官庄桥位于村北,在**附近。20世纪70年代末由村民捐资助建。捐资之时,村民踊跃捐款、捐物,自愿出工、出力,历时2个月建成。颜、当路接桥而过,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南官庄村十分重视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小学,后在花雨山建立初级中学,有李自勤、李志斌任教;1984年与北官庄合班并校,成立“北官庄联小”。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23年,南官庄村考入大学的学生共计110人。
南官庄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莱芜战役间期,南官庄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50年,南官庄村成立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转入高级社,实行“按劳分配”。1958年南官庄村与北官庄村、状元沟村实行“三村合一”,成立(行政)大队。困难时期,南官庄社员挖野菜,吃树皮,顺利地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领域发生了变化,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南官庄大队社员和全国一样,白天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大鸣大放。深掲猛批,除了写大字报,贴大字报外,还橫扫一切牛鬼蛇神。红卫兵还叫四类分子扫大街等。
1970年南官庄大队遵照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发展农副业生产。社员生活不断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一打三反"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的政治运动。统称为"一打三反"运动,是"斗、批、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1974年南官庄大队开展了反潮流(反到退、反复辟,打倒帝修反,批判封资修)和批林批孔活动,政治运动达到了高潮!墙上到处都是林秃子和孔老二的漫画以及抓革命,促生产的文字,政治上虽一度混乱,可粮食产量稳中增升。
1980年南官庄成立了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1981年南官庄村人除勤劳耕作外,还积极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如村民韩呈鹏,是本村第一个建立食品厂的人,后开办酒厂,资产超过200万元。村民李同文、李振成、马常青等,专营钢材销售,他们从莱钢购货,运送到各地,兼营煤炭购销,率先致富。
1982年12月南官庄村落实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生女户苦不堪言,有的为了生儿子,逃到了山西 、河南、东北等地,有的民办教师不当,背井离乡去生孩子。墙上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生一个孩子好”等。违背了自然规律,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特别是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使下一代,少生,不生、生不起孩子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新婚夫妇在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村干部又收了回去,有的新婚妇女明天就生,今天拉去卫生医院强迫流产,家人和新婚夫妇都苦不堪言)。
1985年南官庄村架线通了电,村民从此抛弃了煤油灯,用上了通明的电灯。村民购买了电视,开阔了视野,接收了新的信息,激发了干劲。经济收入猛增,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1986年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来南官庄村视察山楂生产,称赞南官庄的工作“思路对头,有成效,有特色”,并鼓励当地村民,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1988年在南官庄村两委的带领下,大力调整了种植结构,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新增姜地20亩,桑田15亩,使种植结构更为合理,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
1997年南官庄村落实“羊圈养,牛做槽”的指示,镇、村成立了逮羊队,一见放羊的就逮,逮住就上羊汤馆,畜牧业受到了冲击,村民意见很大,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有的养殖户直接关闭(不干了),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损失。
1983年南官庄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5分水浇地,3分山岭薄地(兼林果)。村民积极性大增。
2002年南官庄村,如雨后春笋发展个体经济。有三十多人从事运输业、采石、建筑、装饰、饮食服务业、种植业等,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2021年南官庄村两委,对村里的道路又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环境进行了治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南官庄村,家家户户有存款,有小汽车、有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达19000多元。
2024年南官庄的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村两委班子,思路开阔,提升道德素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现村中有李、马、韩、吴、刘、密、孙7姓。7姓之中以李姓最多。毛姓虽为最初迁民,但现已无,只村北有一毛家林留有佐记。村民自迁居此地以来,繁衍生息,人口逐增,世代和睦相处,形成了民风淳朴、勤劳勇敢的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