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90|回复: 8

职称,套在老师们脖子上的绞索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8 1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今天闺蜜哭哭啼啼,一问是女儿职称没过,原因是没有论文,这项分丢了,山东原来弱化了论文要求,今年突然又强化了论文的要求,成了入门的重要条件。
凭心而论,老师们天天上课、评比、绩效、各种检查……就焦头烂额了,有几个真正有水平写论文的?就算有水平,谁有功夫写论文?代写论文的,网上倒是一搜一大把,这些人可有了活路了。职称和论文挂钩的政策,创造出了代写论文的市场,能发表论文的期刊更乐了,坐收渔利。
我感觉逼着中小学老师搞科研、写论文就是不务正业,老师们把心放在教育孩子身上才是正道,多和孩子谈心,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优缺点,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家校结合想,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一个孩子,这才是老师该做的,逼得老师为了职称买论文、买课题、买专利,搞的教育净土乌烟瘴气,挖空心思评职称,教学反而成了其次,职称,论文、专利、课题成了套在教师脖子上的绞索,苦不堪言。
刚才网上搜了一下,因论文跳楼的不少,没想到对岸也是这样,都逼得上吊了。
一家之言,说错了接受批评指正,真心希望领导们体会底层老师们的苦,当然也包括别的行业,取消职称评定,尤其是论文、专利这些有害无益的东西,还社会一片净土,让老师们安心教学,让医生们安心看病,都把心思用在正道,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0240108184311front2_0_817273_FjdQUQqhvosOEhyI3-blFcdaFtFW.jpg
 楼主| 发表于 2024-1-8 1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蔡英文的论文都是假的,还有几篇论文是真的?咱们就别搞这些有害无益的形式主义了
希望代表们写成提案,反应到上层,改革弊端,利国利民!
发表于 2024-1-9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你不想想原因是啥。基数太大,岗位太少。公务员为什么可以职级并行?因为上升通道极为宽广。一个机关,60%多的人是中层及以上。你就是啥也不干熬也能熬个中层干部退休。学校哪有这么多中级和高级岗位?有些教师老喜欢和公务员比待遇,有可比性吗?教师是个良心活,既然当了教师,就得对得起这份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24-1-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吃不饱 发表于 2024-1-9 09:00
你不想想原因是啥。基数太大,岗位太少。公务员为什么可以职级并行?因为上升通道极为宽广。一个机关,60% ...

最关键的不是岗位多少的问题,而是分配制度逼良为娼,逼着不务正业
当然,人多复杂,想设计个完全公平 的制度是不可能的
但至少是让老师们竞争的目标如何教好学生,而不是挖空心思地买论文、买专利、弄虚作假
如果老师们竞争的目标 是如何教好学生,哪怕累死、卷死也是在干好事、正事
目标不是教学,而是发明专利和论文,这是鼓捣的啥
发表于 2024-1-9 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光动动嘴敲键盘还不简单啊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一线教师质问:教育局一帮又一帮不上课的人,是如何晋升高级职称的?
2023-05-03 16:44 发布于:山西省


本文首发知心教师(ID:zxjs365)

中国青年报曾发起一项调查: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

调查中教师以73.2%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

评职称,已成为教师职业之痛。

01

教师职称最讽刺的地方!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最新修订的《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

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照规定晋升;

副高级以上职务应当与岗位设置相结合,

考察教师履职的表现,设定相应比例,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



也就是说,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之一是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但现实往往很奇怪,有些人连教室的门都不进,却评上了高级职称。

近日就有位教师发文质问教育局:

“各地教委一帮不上课的老师,他们是怎么瞒过职称办法,顺利地晋级高级职称的?各学校走马灯式一个又一个专职会计又是怎么评上高级教师的?”

教育局的人员基本都不上课,却都早早评上了高级;

学校的会计并不是由一线老师兼任,也早早评上了高级。

这些人不讲课、不备课,却享受着高级教师的一切工资福利待遇。

而学校里的一线教师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有的却一辈子都评不上高级。

这公平吗?这让一线教师如何服气?

职称不公,早已是事实。

曾有一位基层教师向媒体反映:

“评职称的时候,校领导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和校领导关系近的老师也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这些人造成了对高级职称的垄断。”

甚至有教师总结了职称评聘不公的6大现象:

“领导先上”、“量身定做”、 “关系优先”、“看菜下单”……



评职称,有太多太多不公。

每一条都能撕咬得教师们痛不欲生,让他们体无完肤。

02

评职称让教师怨声载道!

教师评职称到底有多难?

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无奈道:

“老师评职称太难了,名额少,过程中有不公平现象,我每年都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但如今教龄16年,却还是评不上。

可职称对老师真的太重要了,工资、前途都与此相关。

但有时不是凭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真是感到心累。”

曾有网站对20多万名一线教师评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3%的教师认为手续繁琐,材料太多,占据教学时间;

16%的教师认为评选过程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的猫腻,不公平;

68%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师职称制度不能反映出老师的真实水平。

教师评职称,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

它使教师疲于奔命,写论文、拼凑课题、找关系上优质课……

为了一个荣誉证书,被迫勾心斗角,争得头破血流。

而学校也因职称成了“名利场”。

造假、拉关系、拍马屁轮番上演,职称评审黑幕也由此滋生。

前些年,陕西省旬邑县教师职称评定就闹出了“人情职称、关系职称、金钱职称”等突出问题。

违背重实绩、重一线、公正公平原则。

让教师职称评定成为官员走人情、搞关系、创收入的政治工具,让含辛茹苦、埋头苦干的一线教师们心寒。



更让老师无奈的是,职称也成了领导拿捏他们的一个法宝。

“想评上职称得先去献血!”



我们不得不承认:

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已经严重地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也已经成了教育行业的一个“搅屎棍”,污染了教育的一方净土。

03

还有多少个姚燕燕老师?

职称,是教师的一块“伤心地”。

一首《傲然职称歌》,道尽了老师的心酸和委屈:

“人生在世,谁无尊严?

职称评定,都有辛酸。

各级领导,层层设栏;

八卦炉里,反复熬煎;

同志竞争,尴尬红脸……”

前段时间,河南焦作17中姚燕燕老师,终于成功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她说:“这个职称评得太不容易,当在焦作市副高职称公示名单上真真切切看到了姚燕燕三个字时,瞬间泪目。”



爆料学校评职称潜规则,起诉教育局评职称不公。

9年奋斗3年折腾成副高,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艰辛。

姚燕燕老师是幸运的,至少她为自己争得了荣誉。

但现实中还有千千万万个“姚燕燕”老师,面对职称时无可奈何。

此前就有一位河南教师发文称要放弃职称。

“今后凡是与职称有关的事,我一律不干。

干等直转,不直转绝不会去参评,不争这个名誉啦。”



近年来,也有不少教师选择放弃参加职称评审。

“要想疯,评职称。”

“职称的事,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这些老师是甘愿妥协吗?

不是不愿意去争,而是就算最后争的头破血流也依然评不上。

甚至有可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只能无奈主动放弃评职称,做一个“高风亮节”、“与世无争”的教书匠。

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04

愿教师不再为职称而发愁!

要问职称晋升事,谁解其中味?

一线教师,人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职称,每个老师永远的心结。

评职称,摧毁了多少老师的理想。

别再让一线教师心凉!

职称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幸而,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陆陆续续地颁布了有关职称评审改革的相关措施。

去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从“调整职称评审专业”、“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创新职称评审机制”、“优化职称评审服务”等4个方面提出改革举措。



不仅国家,各地方也陆陆续续优化了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山东省: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吉林省:推出了“3010”政策;

山西省:将取消学校管理层评选“正高”;

……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利益。

让教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

唯有让老师不再为职称而发愁,才能安心静心从教。

一线教师们,都在期待职称评审制度的改变和完善!

他们呼吁:

“取消教师职称评定!按教龄直接晋升职称!”

“希望评职称不是以奖状而论,而是根据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等综合而论。”

“评职称至少要公开透明!不能一把手说了算!!”

他们期盼:

“职称与工资脱钩,老师也要多劳多得!”

“评聘标准和过程,要更加科学与公平!”

“增加指标和名额,别再让老师累觉不爱!”

这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与期盼。

希望有一天,教师不再对职称而耿耿于怀!

希望有一天,教师职称能使所有的老师都受益!

END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 0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姚老师:向职称黑幕说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14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