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90|回复: 4

钢城地名故事(140)北城子坡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北城子坡村,北接上河沟村、南邻南城子坡村,东与逯家庄村接壤,西与清泥沟村交界。(现在已拆迁盖小区)全村有305户,954人。
   据碑文记载,北城子坡村,明初徐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地处齐鲁夹谷之地,附近又有城堡,址在山坡,曾用名城子坡,明末,村南(南城子坡)建村,因避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城子坡。
   传说,很久以前,河北枣强连年天灾,老百姓背井离乡。明朝初年,河北枣强有一户徐姓老人,早年丧妻,还拉扯着2个儿子,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这一年,徐姓老人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便被迫离乡,一路逃荒到这里。徐姓老人见此地是齐鲁夹谷之地,附近又有城堡,居住地又在山坡上,于是和膝下2个儿子商量,村名定为“城子坡”,明末,村南(南城子坡)建村,因避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城子坡。
   北城子坡地处丘陵,村北是北沙岭、黑山,村东南有双山(双龙山公园),整个地形基本上是北高南低。205国道南北穿村而过。磁(磁窑)莱(莱芜)铁路、莱新高速公路在村西1公里处,高速公路进出口沿村北穿行,村南部的钢都大街横贯钢城。北城子坡道路两纵三横,交通极为便利。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14 11:00 编辑

  村南双龙山公园:原名叫双山。传说当年玉皇大帝派东海小黑龙,掌管双山子周边的河道,让他旱了行雨,涝了治水。哪知这小黑龙到此任职之后,不为民造福,春天干旱不行滴雨,老百姓的庄稼都干旱而死。夏秋之季,这条恶龙又兴风纵雨,河水暴涨,把眼看到手的粮食冲走。逢年过节,还要百姓用童男童女作为供品。弄得这一带的百姓民不聊生,纷纷外出逃难。
   当地的土地爷和山神几次劝说,都让小黑龙打得鼻青脸肿,只好上天庭奏明玉帝。玉帝知道,龙颜大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没想到小黑龙的武艺十分高强,每次来捉拿他的天兵天将都被它打败。没办法,玉帝决定派大青龙、二青龙统领五千兵将,去捉拿小黑龙。临走交给大青龙、二青龙两件宝物:一根银针和一条银索。
    这天,小黑龙正在山下河道龙宫里大摆酒宴,庆贺胜利,虾兵蟹将狂饮乱舞,好不热闹。忽然值日官来报:大青龙、二青龙率五千天兵天将,领旨前来讨战,小黑龙一听,心中就有点惊慌,转念一想:大青龙、二青龙与我是同胞兄弟,我先给他点软的,凭我三寸不烂之舌,定说他个神魂颠倒。他要是不买账,我这几年武艺也大有长进,料也不会有多大闪失。不多时,就听天空响了三声炸雷。接着天上乌云滚滚,风雨大作。小黑龙连忙带领虾兵蟹将升起云头迎战。只见大青龙、二青龙,率领天兵天将浩浩荡荡,甚是威风。小黑龙装模作样地说道:“原来是大青龙、二青龙兄啊,多日不见,小弟十分想念,快到我宫里坐坐吧。”大青龙、二青龙的鼻孔“哼”了一声,异口同声说道:“不要装模作样了!你违背了玉帝的旨意,祸害黎民百姓,今天玉帝派我前来捉拿你这个孽障!”小黑龙皮笑肉不笑地说:“两位哥哥休听他胡言乱语,我来到此地之后,给这里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即使你弟有些小小不然的差错,你我是同胞兄弟,也得看在兄弟的情份上,让我三分。如果两位哥哥真的不讲情面,哼!我小黑龙也不是好惹的!”大青龙、二青龙,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气得“哇呀”暴叫:“呸,你这恶龙,少给我来这一套,你死到临头还不觉醒。我不与你费这口舌,今日不捉你回去,誓不罢休!”举起手中的方天化戟搂头就打,小黑龙也亮出雌雄宝剑相迎。
   三条龙摇头摆尾,你来我往,上下翻腾,打在一处。这一场恶战可不得了,只打得风沙遮住了日月头,双山上的大石头被刮得乱飞。天兵天将与虾兵蟹将也打在一块。这片的老百姓,家家屋门紧闭,不敢出门。就这么一直打了三天三夜。小黑龙的手下被打得七零八散,他也渐渐不敌大青龙、二青龙。
    这时,大青龙、二青龙却越战越勇,小黑龙一看,转身要逃走,二青龙早有提防,趁它一转身,扬起方天化戟打了下去,就听小黑龙“吱吱”怪叫了几声,朝双山顶上落了下去。大青龙、二青龙也不怠慢,按落云头,大青龙抠住小黑龙的鼻子,二青龙按住小黑龙的头,用玉帝赐的银针穿透了小黑龙的鼻子,用银索链子拴好,奏请玉帝发落。玉帝降旨:将小黑龙,打入双山以西十里处的卧虎山黑龙潭内受苦,由大青龙、二青龙,掌管双山脚下河道。
   大青龙、二青龙, 大义灭亲,为民除害,后来又为双山周围的老百姓造了不少福。当地百姓为怀念他们的功德,就把原来的双山改叫为双龙山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14 11:01 编辑

   徐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七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17.1%)、山东(10.9%)、江苏(10.6%),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62%;其次分布于福建(8.3%)、安徽(5.9%)、四川(5.4%)、湖北(5.3%)、河南(5%),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占浙江省总人口的4.5%。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20.2%)、江西(9.2%)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64.5%;其次分布于安徽(7.1%)、福建(5.7%)、山东(4.8%)、湖北(4.2%),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的姓氏。宋、元、明期间,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四川地区的徐姓主要向两湖地区和南方迁移。全国仍以长江口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的徐姓聚集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广东重新形成另一大块徐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
  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徐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苏。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14 11:04 编辑

   北城子坡村,明清时期属莱芜县黄山保;民国三年,属新甫县清泥区;1951年属莱芜县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划归颜庄办事处城子坡镇(小乡镇);1985年属城子坡镇;1991年属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城子坡镇,1993年归莱芜市钢城区城子坡镇。 2001年寨子乡和城子坡镇合并,起名为艾山街道办事处,归钢城区管辖。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北城子坡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管辖至今。
  建村前,在村北庵子沟北边有尼姑居住的尼庵。清末民初,北城子坡只有四、五十户人家,村民日子不富裕,常遭匪寇骚扰。为躲避灾难,于1927年至1928年,村民先后在黑山和双山上修了围子,围墙用石块砌成,宽1.5米,高2米,土匪一来,村民就躲进围子。村民还组织起黑旗会,为首的是高洪申,全村有80多人参加,用土枪、杌子炮、生铁牛作武器,以打击土匪,保护村民。
  当地有了地下党组织后,高京哲成为该村的第一个共产员,他1938年加入党组织,1939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高京东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土改时,高京进任农救会长。土改后,全村80多户,400多口人,耕种1000多亩土地,其中水浇地只有30亩。山上、岭上全是旱田。1952年,村里组织起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北城子坡与南城子坡、徐家庄三个村合伙成立起先锋高级社。1958年,颜庄人民公社成立,该村属该社清泥管理区。1964年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扩充耕地面积。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北城子坡村搬土垫地,造了l2块耕地,建了两处塘坝、两处二级扬水站,修水渠1500米,引黑沙河的水,扩大水浇地400多亩。使亩产由建国前不足100公斤,增长到近1000公斤,1964年结束吃返销粮的历史。
  1965年205国道(当时叫博孙公路,从博山通往孙村)改道加宽,这给北城子坡村带来了极大便利和无限的发展契机。1966年管理区驻地由清泥沟迁到北城子坡,供销社和集市也一起从清泥沟迁到该村。1966年清泥沟农业中学也从徐家庄迁来,改为城子坡联中。同年年磁莱铁路通车。1966年下半年又修筑了沂蒙生建铁厂(劳改队)专用线。专用线从村中东西穿过,与205国道在村中相交处,修起了高8米、宽15米、跨度为20米的天桥,下面跑火车,上面跑汽车。这一来,北城子坡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变成了周围各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城子坡人自古崇尚文明。早在1935年就建起了私塾,第一个私塾先生是田永和。1948年建立村小学,教师是张华南,当时只有一个教学班,30多个学生。城子坡联中从1964年迁来,现改为艾山一中,有学生1300多人,24个教学班。自恢复高考以来,有228名学生考取了大学,其中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学生是高运生,第一个研究生是高  慧。
   1970年莱芜钢铁厂(以下简称莱钢,当时称七0一工程)建厂会战开始,莱芜、新泰、沂源、沂水四县民工万人上阵。为适应建厂的需要,村里办起了采石场、石灰窑、运输队、建筑队、供销社、旅馆、豆腐坊等一大批队办企业,年收入10万元以上,增加了集体和个人的收入。
  随着莱钢建设的发展,莱钢征用该村土地,在村中205国道以东建成了总仓库、小型轧钢厂,在村西,利用劳改队的西货场建成了机械厂,在村的北部建起了大片的(北山)职工生活区和莱钢第五中学。当时北城子坡村成了莱钢厂区,上个世纪85年村里又建起了自己的轧钢厂、玻璃厂,建筑公司。到1995年,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达到180多人,年创利税30万元。
   1984年,颜庄办事处城子坡镇(小乡镇)政府建立,镇政府大院就建在北城子坡村205国道以东。派出所、工商所、粮管所、卫生院、农业银行、信用社也随之在该村建立。北城子坡成了镇政府驻地。早在1982年村里就建起供销社一处,在钢都大街以南盖成一座950平方米的商业楼,安排10几家专业户搞起了餐饮业,盖起了两排平房,安排10多家经商专业户,还建起了批发市场。1995年开始兴建商城,历经7年,共拆迁旧房106间,投资45万元。现在钢都大街、九龙大街两边,钢都大街以北的3条南北街两旁都盖起了商业楼,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安排经商专业户145家,各种摊位194个,经营服装、家电、五金、建材、陶瓷、烟洒、餐饮、杂货等10多个门类的物资。至2002年,一座闻名全区的商城已经基本建成,从业人员370多人,年营业额达4500万元。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14 11:07 编辑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北城子坡居民真的富起来了。2022年人均收入19898元,存款百万元的户有30多家,存款50万元的有60多家。村里规划盖起了15座居民宿舍楼,其中五层楼3座,二层楼12座。有134户居民搬进了楼房,家家有了私人轿车。
   由于城市的改造,2023年1月北城子坡又迎来大拆迁,北面住宅楼房全拆,盖钢铁公园和居民小区,南已盖好的钢城公馆和东边钢城人民医院换发了勃勃生机,居民看病近,买东西方便,家门口就业,给北城子坡居民带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归济南后,北城子坡村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使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北城子坡居委会有12姓,徐姓最早,赵姓、高姓其次。高、魏姓居多。诸姓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9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