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09|回复: 3

钢城地名故事(130)贤女庙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6 09:44 编辑

640 (1).jpg
    贤女庙村,地处济南市钢城区的南端,南、东、西三面与新泰接壤,北面与西施村相邻。374户,1217人,985亩耕地,2500亩山场,区域总面积4500亩。
    据村碑记载:贤女庙村,原名龙盘庄,因村北、西有一条土垄,似龙盘绕,因名龙盘庄。后因村中铁匠之女为帮助父亲给村南山占山为王的大王铸成头盔,跳入熔炉献血。为怀念铁匠之女,在村建贤女庙,村因名贤女庙村。
     传说,建村之初,有一条长300米、宽50米的自然土垄,酷似一条龙,龙头在村东北,龙身居村北和村西,龙尾居村南,把整个村子圈在中间,故得名“龙盘庄”。后过几年,盘踞在村南山上的山大王,在跑马梁下建造了一个打制兵器的作坊,由村里手艺高超的王铁匠,掌钳打制各种兵器。王铁匠家里有一小女,爷俩相依为命。
    这天,山大王命令王铁匠,三天之内给他打造一副盔甲,过期就要砍头。眼看两天过去了,头盔也没有铸成,晚上,王铁匠满面愁容,长吁短叹。女儿问其缘故,其父如实相告,女儿听后心急如焚,但又苦于不能为父亲排忧解难而伤心落泪。晚上她忧心忡忡地躺在床上,蒙胧中,见一白胡子老头向她走来,问她为何愁哭,她实话实说,如实相告,白胡子老头告诉她:“只要与鲜血共铸,头盔就能铸成。”
    随着父亲的一声长叹,女儿从梦中醒来,细想梦中情节,断定是神仙指点,心里便有了主意,于是对爹说:
   “爹,明天您再铸一次吧,到时我自会帮您。”
   其父虽说不相信女儿会有什么好办法,但也只好答应了。第二天,当铸头盔的炉火熊熊燃烧时,女儿头蒙红布,突然跃身跳入火中,王铁匠一下子懵了,待清醒过来后想救女儿已来不及了。只见炉内已铸成一个金灿灿的头盔,头盔上闪现出女儿的模样,铁匠面对头盔悲痛欲绝。
     女儿为救父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壮举,深深打动了乡亲们的心弦,众口齐称她为贤良女,并建庙以示纪念,还把村名改为“贤女庙”。
    贤女庙,明中期建村后隶属蒙阴县管辖;清代沿袭未变;1914年至1939年划为蒙阴县七区:1941年划归新甫县,后划归新蒙县;1945年划归新泰二区:1958年划归翟镇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划归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1月划归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寨子乡;1993年划归钢城区寨子乡,2001年1月划归艾山街道办事处。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贤女庙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23-12-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6 09:48 编辑

  贤女庙村系牟汶(清水)河支流发源地,村内村外河流沟壑常年清水潺潺,汇集河流流经西施、中施、东施、寨子等村后汇人牟汶河。
    该村区域内有平顶山、纺车山、寨山等群峰秀山,环村三面,形成了天然屏障,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风水宝地。贤女庙南北大街、一口水井、一盘石碾。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人丁兴旺,住宅不断增多,村庄向东岭、西岭发展,形成了三片集中住宅区,各道路通达、规划整齐,家家有水井或自来水管,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贤女庙村山多、景多,美丽传说也多。
   (一)平顶山: 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神仙在天上住得烦了,想到人间走一遭,看看凡间的好山好水。神仙乘玉皇大帝午睡之机,悄悄溜出南天门,驾起祥云到凡间。兴致高昂的神仙把天下名山大川游了个遍,估摸玉帝快醒了,又驾起祥云,准备返回天庭。
     途经寨子村时,神仙看见许多老百姓滞留在牟汶河河两岸。神仙感到疑惑:天色将晚,百姓还聚在这儿干什么,怎么不回家?他上前一打听,原来,这些百姓等着过河回家,而渡口只有一条船,不巧的是这条船损坏了,还未修补好,百姓只得在此等候,还不知哪天才能修补好呢。
     神仙想,自己应该怎样帮助两岸百姓,让他们脱离困境呢?神仙捻着雪白长须,一拍脑门:给百姓造一座桥,这样,不就解决问题了吗?神仙赶回天上,到仙山里取了一块整平的石头,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他怕别人笑话他拿着一块石头走路,便把石头变作一头大肥猪,自己也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老农民。从西向东行至贤女庙村的路上,他遇到一个有几分仙风道骨的老者。老者拦住他,问他赶的什么,声势那么大。神仙不能让他看破玄机,掩饰道:
“没啥,一头猪而已。”
老者问:
“去哪儿?”
“去寨子吧。”
老者哈哈大笑,
“这恐怕不是一头猪,而是一块平顶石头吧。你想到寨子去修桥吧?”
  正巧,此时玉帝睡醒了午觉,在天庭点名,念到这位神仙的名字。神仙来不及多想,急忙腾云驾雾而去,那“一头猪”被老者一说破,立刻现了原形,变成一座平顶的山。
  老者走进村里,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神奇经历。人们跑出去一看,可不是吗?一座平顶的山拔地而起。于是,当地百姓便称之为“平顶山”。
  (二)纺车山:原名叫狐狸山。传说很久以前,在汶河源头贤女庙村“狐狸山”上,居住着一对打柴的夫妇。因山高、林多、人少,几乎每晚上都有狐狸来他家捣乱。于是,樵夫便设下了圈套,想制服狐狸们。
  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樵夫的老伴正坐在纺车前聚精会神地纺纱。忽然,听到一种异样的声音:“叽里卡拉卡拉,卡拉卡拉,叽里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妇人下意识地抬起头向四处看了看,无意中发现,在破旧的纸拉门的破洞里,有两只晶亮的黑眼珠在滴溜溜地转动。在明亮的月光的映照下,透过纸拉门,可以隐约地看出那是只正在模仿妇人纺线的小狐狸的身影。妇人差点笑出声来。但她忍着佯装不知,照样转动着纺车。从那以后,狐狸每天晚上都来到樵夫家,悄悄地躲在门外模仿着纺线的动作。
  一天晚上,小屋的后面传来了一声尖叫。妇人战战兢兢地走出去一看,原来是那只调皮的小狐狸中了圈套。“好可怜啊。不该设这个套子嘛。”妇人一边说着,一边把狐狸从圈套中放出来。 不久,山上的树叶凋落了,冬天来了,雪下起来了,樵夫夫妇到山下的村子里去过冬了。
   第二年,春天来了,樵夫夫妇又回到了这山上的小屋。一开门,妇人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一捆捆白线像小山一样堆积在房间里。而且,本应积着厚厚一层灰尘的纺车上系着一堆纺了一半的纱。“啊,真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回事啊?” 妇人一边想,一边在房里烧起饭来,正在这时,只听又是一阵“唧里卡拉卡拉,卡拉卡拉,唧里咕噜咕噜,咕噜咕噜”的声音。妇人很惊讶地转过身一看,在板门背后看到一点点茶色的尾巴。偷偷一瞧,只见小狐狸很熟练地在纺纱来,像妇人一样,把纺出来的纱捆起来堆放到一边。突然间它发现妇人在窥视自己,猛一惊,赶忙一蹦一跳地离开了房间,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山林中。
   后来人们依据这个传说故事,感到“狐狸山”这个名字不雅,便改名为“纺车山”。
  (三)寨山:据说是个仙山。这里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无论何时,驱车来到寨山,眼前不同季节的景色,都会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早春,冰雪消融、吐新纳绿、神清气爽;初夏,山花烂漫、林海连绵、尽收眼底;金秋,层林尽染、野果累累、别有情趣;寒冬,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獐狍尽现。寨山,集山、丘、林于一体,是广大游客消夏、避暑、摄影的好去处。
   传说很久以前,山下村子里有一个穷人家,只有娘俩,儿子叫刘宝,靠上山打柴养活自己和母亲。一日,刘宝正在山上打柴,突然老天爷下起了大雨,刘宝无处藏身,正焦急间,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座房子,就不假思索地躲了进去,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刘宝走出房子继续去砍柴,这时另一个浑身湿透的柴夫走过来,看见他,奇怪地问:
  “咦,你身上怎么一点也没淋湿,你在哪儿避的雨?”
刘宝朝刚才避雨的房子一指说:
“在那间房子里……”
话没说完自己先愣了,这一片自己常来打柴的树林子,哪来的房子呀。他再找刚才避雨的房子,却除了几块乱石什么也没有。那个柴夫怀疑地看看他,走了。
  说来也怪,那个柴夫一走远,房子又出现了,刘宝以为自己看花了眼,走近看看,用手摸摸,不是崭新的松木房子又是什么?刘宝正奇怪间,从房子里走出一个美丽的山姑,朝他招了招手,要他进屋。后来刘宝就和那个山姑在那间房子里生活了起来,刘宝打柴种菜,山姑织布做饭,他们恩恩爱爱,幸福无比。一年后他们还生了一个女儿。
  又过了一年,刘宝想娘想得厉害,就偷偷跑下山想看看娘,回到自己的村子时,却发现自己一个人都不认识了,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门了。刘宝急得直掉泪,拦住一个白胡子老人问他知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那个老人想了半天才说,他听他爷爷说过,一百多年前,村里有一个叫刘宝的青年去山上打柴,谁知一去就再也没回来,村里人都说他被老虎给吃了,他娘伤心的也去世了。刘宝说:
   “我就是刘宝呀!”那个老人呵呵笑着说:“年轻人,别开玩笑了,你是刘宝?刘宝如果活着,现在恐怕也得一百多岁了。”
   说完摇摇头走了。
   刘宝忽然明白,自己肯定是遇上仙女了,俗话说“天上一日,人间百年”,自己明明才离开村子两年多,可是那个白胡子老人却说自己是一百多年前离开村子的,不成,得回去找山姑问个清楚。刘宝回到山上,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却没有了房子的影子,只剩一堆巨大的石头堆在那儿,而石头上正是自己走前房子里的摆设,床和椅子的模样依稀可辨,就连床上女儿的小脚丫印都还好好的,山姑见刘宝偷偷地走了之后,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回天上去了……
    又过了几年,山姑思念刘宝,领着她的宝贝女儿从天上回到了寨山。一日,长大成人的女儿下山买东西,不小心失足跌入沟中。恰逢贤女庙砍柴回村的王小路过,便放下背上的木柴,跳入沟中,将山姑女儿救起。山姑女儿看着自己的救命恩人,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便芳心暗许,以后的日子,每当王小上山砍柴,山姑女儿便为自己心中的爱郎遮阳送水,两人日久生情,便私定了终生。在经历了无数次的争执之后,山姑终于决定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小这个善良的穷小子。
  从此,贤女庙村的女孩子们就都有了“山姑”仙女的妩媚。直到今天,人们还流传着一句民谣,“贤女庙的姑娘不用挑,个个都是杨柳腰。”来称赞贤女庙村的大姑娘们。
   的确,现在贤女庙村的女孩子们,个个眉清目秀,妩媚俊俏,实在招人喜爱。

  贤女庙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村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其事迹可歌可泣。从1937年起,村里的王永丰、王日胜、陈洪木、怀玉法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1943年建立了党支部,从此揭开了贤女庙村的革命新篇章。他们对党忠心耿耿,英勇不屈,令后人敬仰。
   在革命战争年代,贤女庙人为了革命事业积极参军参战,他们跟着革命队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建立了不朽功勋。抗日战争时期参军的老八路有孟继胜、孟继保、王西兰、陈建福等人。1946年大动参,村青年团长的怀传礼带头参军,这一年全村有12人加入到革命队伍行列。从抗日战争至今,这个村先后有40多人参军入伍,其中:孟继胜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陈建福复员后于1960年参加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了他,代表会上,朱德总司令专门授予他一支半自动步枪;怀传礼参军后,先后参加孟良崮、莱芜、淮海、渡江、抗美援朝等战役,多次荣立战功。这个村现有革命烈属12户,8名伤残、复员军人。
  1954年贤女庙成立了两个互助组,1955年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乡联社,贤女庙与西施、东施、中施、清泉岭共五个村合并为一个大队,贤女庙分为10队(生产队)、11队、12队。1957年,乡联社解体、各村分立。1958年成立公社,贤女庙成为独立的大队。
   贤女庙村自建村以来就重视教育,村内人才辈出.早在清末年间,秀才王永康(又名王平南)就在本村设立学堂.村里肖俊峰,属1947年南下干部,曾任浙江金华地委组织部长、行署专员。建国后,村内正式成立小学。1994年,为改善办学条件,村里投资10余万元新建起了高标准校舍。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先后有230多人考入大专院校。值得骄傲的是贤女庙村还出了一个神医,名叫王西武,他是当代作家田茂泉的同学,为百姓,为乡邻治病救人,受到广大百姓的称赞!
  坚持兴修水利,不断改变生产条件,是贤女庙村的一大特点。在20世纪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该村响应上级号召,立足本村实际,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先后建起了5座水库、塘坝,新增水浇地300多亩。
   1993年以来,贤女庙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新发展“寒露蜜桃”500亩,成为富民的主导产业。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村里推行水利产权改革,在对原有集体水利设施进行承包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实行户建、联户建、集体与户联建等方法兴修水利。
  目前全村已拥有水库塘坝45座,蓄水10万方以上的水库3座,塘坝42座,总蓄水量50万立方米。
  水利设施的兴建,带动了全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1986年,村里在平顶山脚下实行统一规划,新发展红富士苹果500亩,全村产苹果300多万斤,年纯收入100余万元。
  在20世纪90年代,贤女庙村新发展寒露蜜桃500亩。在全村走出了一条沟沟建库、库边落户、库内养鱼、库外植树的富民之路。充分发挥山场面积大的优势,从1995年以来,坚持大搞山区开发,完成开发治理面积2000多亩,新修环山营林路10余公里,拓宽乡村公路3公里,架设高标准的水泥板桥4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农民增收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
  村里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发展成现在的植桑养蚕、红富士苹果、寒露蜜桃、瓜菜生产为一体的多模式种植结构。村民收入不断增长,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75元。
  近几年来,贤女庙村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实行招商引资,搞好土地流转承包,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在南山脚下、水库边上新建了依山傍水的“碧海山庄”宾馆及颇具地方风味特色的餐饮店,在路边田野,新发展的荷塘片片相连,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无数游客前来休闲、娱乐、垂钓、享受自然风光、领略山村神韵的好去处,也受到了外来投资者的青睐。
   2019年1月划归济南后,贤女庙村人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整治,经济有了新的发展。贤女庙村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开起新的征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硬化、亮化、美化了文化娱乐广场。使居民过上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
   贤女庙姓氏分别为孟、陈、王、怀、刘、李、肖7姓,以孟、陈、王3姓人口居多,孟姓为500余人,陈姓、王姓各300余人。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2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