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70|回复: 5

钢城地名故事(128)寨子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640.jpg
    寨子村,东邻宋家庄村,北邻方家庄村,东南为高家庄村。全村面积1718亩,800多户,2812口人。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初年建村,村北有奇石,形状酷似木工用以加固卯榫用的“楔子”,寓意为此地有“楔”形石,必定牢固,系风水宝地,居此再也不会漂泊他乡。随着演变,演化成“寨子”,故名寨子村。
    传说,明洪武初年的一个冬天,朱元璋率3000兵马在九龙山一带征战,不料敌军早有准备。一场激战下来,朱元璋大败,剩下的残兵败将,顺牟汶河南撤,敌军紧追不舍。乘着夜幕的掩护,朱元璋一行撤到了寨子村北一个陡崖,后面的追兵越追越近。
    朱元璋见陡崖附近有一楔子石柱是绝好隐身之处,便令手下顺牟汶河岸南撤,引开敌军的追兵。他和一随从下马来到了“楔子石”后面隐藏起来。刹那间追兵到此,眼前除了陡崖和楔子石,无人无马行踪。这时只听到南边有喊叫声,这是朱元璋的部下故意为吸引追兵所为。敌军随即挥马向南追去。
    寒风凛冽, 楔子石为朱元璋二人遮挡着猛烈的北风。征战一天的朱元璋这才感到饥寒交迫,十分疲惫。他将紧攥着的马缰绳拴在了“楔子石”上。与随从紧紧依偎在一起,吃了几口炒面,吞了几把雪,便打起瞌睡。
  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随从将朱元璋叫醒。恢复了体力的朱元璋,望着为他遮风挡寒和拴马的楔子石,双手合掌,面对楔子石道:
   “寨子石,救我一命,待成大业,再行拜祭!”
   说罢,和随从挥马而去。
   "**金口玉言",后来人们根据朱元璋误说“寨子石”,将村名定名为“寨子”。
   据说寨子村定名后,还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清末民初,寨子街非常繁华,人来人往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很多村民到街上做买卖。为了提高寨子村的知名度,茶余饭后与外乡商人拉呱时,故意夸大其辞(其实就是吹牛)。
说什么寨子村有“一里三孔桥”,被人理解为一里路长的桥只有三孔,跨度之大当时罕见。“八步连环桥”更是神秘,实际上是南北向的“吕海桥”和一座石条铺成的东西向小便桥。“三山夹一井”更是闻所未闻,走近一看,竟然是三个土屋山墙“夹一井”。      
   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竟有外地人专程赶来,一睹风采或取经,来人站在小石桥上打听“三孔桥”,令人哭笑不得。细琢磨起来说得没错,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美谈。
    传说归传说,吹牛归吹牛。寨子村历经了沧桑,无论是日伪政权、陈团的驻守蹂躏,还是曾经的乡政府驻地,寨子有它的耻辱,也有它的辉煌,现虽不是乡镇政治中心,但经济中心的地位依然存在。钢城区有四大集,北是颜庄,南是寨子,东是黄庄,西是庙子。如今“寨子大集”可以说在钢城区是大集之一。南来的,北往的,新泰的,钢城的,莱芜的,沂源的,蒙阴等客商依旧络绎不绝。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2 13:09 编辑

    寨子村,民国年间隶属蒙阴县;1941年划归新甫县清泥乡;1945年划为新泰二区,1958年划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划为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划为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寨子乡,1993年划为钢城区寨子乡,2001年划为艾山街道,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寨子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民国时期,寨子村和其它地方一样,军阀混战,土匪蜂起,为了抗拒土匪侵扰,在村周围修起了圩子墙。圩子墙设东、西、南、北四门,四角筑有碉堡,村民轮流设防,以备土匪骚扰。
   到了1938年底,陈三坎投靠了新任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不久陈三坎得一新的任命,驻防寨子村并参与围攻驻扎在新泰县城的日军。然而陈三坎却继续实行消极抗日的政策,不仅没有进军,反而以新纳寨子村小妾之名将部队停在了寨子村不动。日军抓住这一机会,于1939年7月6日,以500日军逼近寨子,陈三坎得知后,一枪不放,逃之夭夭。
   不久后,陈三坎的结拜兄弟陆名扬来寨子村找他,几番威逼利诱,陈三坎认贼作父,公开投降了日本人,并大张旗鼓地给日军送去了“降书”,同时,接受了日军的国旗和“纳降书”。
   为了向主子表功,陈三坎在投降日军后的第三天,便迫不及待地配合日军对我新泰县机关进行了围攻。9月,他又率伪军围攻打莲花山抗日根据地,并在通往莲花山的施家峪村安营扎寨,日军委任他“山东中部民团司令”。
   为打击陈三坎的嚣张气焰,寨子村地下共产党员联合四支队秘密在施家峪展开了“锄奸行动”,经过数小时的激战,陈三坎的防线崩盘,狼狈而逃。
   逃往新泰后,日本人并没有给他好脸色。他为了在日军面前表现,以寨子为中心,四周辐射新泰、莱芜、蒙阴等地建立起一套立体防御体系。不仅在寨子修了高墙炮楼,还在寨子以北“村村安据点,山山筑炮楼”。到1941年底,陈三坎已经发展7000余人,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在寨子修建了发电厂、兵工厂等。
   1942年3月,日本人突然要求对陈三坎的队伍进行整编,陈三坎觉得不妙,连夜拉着7000多名伪军从寨子躲进了蒙阴一带,再次投靠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对于陈三坎再次投靠,沈鸿烈是不放心的,对陈三坎的队伍进行了整编,整编结束后又命他回新泰围剿日军,陈三坎不情不愿地向新泰县进发。途中因烧杀抢掠,遭遇到我山东抗日游击队沉重打击,陈三坎的七千多人剩下不到两千人。
   1942年7月,陈三坎率领着不到两千人的溃兵投靠了吴化文部。不久后,吴化文接到戴笠密电,让其“投日剿共”,陈三坎跟着吴化文再次投靠了日军,日军将其部改组为“和平建国军”,专门负责剿灭我山东抗日游击队。
   1944年日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时,8月15日,陈三坎匪帮配合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结果在9月1日反被我军包围在沂水葛庄,经过两天的激战,陈三坎匪帮覆灭,陈三坎本人被俘。在押解回根据地途中,陈三坎知道自己手上血债累累,再无活命的可能,于是在途中悄悄吞下了一块金子,没等回到根据地便一命呜呼。
   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寨子村的村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进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1946年村民家家分到了房子,人人分到了土地。正当村民奔走相庆,迎接幸福生活的时候,国民党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寨子村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青年人踊跃参军,壮年人运军粮、抬担架;妇女做军鞋、军袜,全村人全力以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有10名青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阚顺吉牺牲时年仅19岁。
   过去,寨子村虽然是古村落,历史悠久,商贸重地,有便利的交通,内地的土产运得出去,沿海的鱼盐运得进来,寨子村也曾一度繁华;但生产力低下,农业作物产量极低,大多数村民仍然生活贫困,人们只好靠野菜、树叶充饥,住的是低矮拥挤的草房子,生活苦不堪言,不知有多少人病饿而死。
  特别是莱芜战役间期,村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47年土改工作队进入农村,发动群众,寨子村成立了农协会。组织佃户们,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1952年寨子村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底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走上集体化道路。1958年大跃进,村民吃上食堂,1960年寨子村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1961年在大队帮助下,社员 贷款建起了油坊,架设了电线。1964年四清,社员在平坟头,扩大土地面积的同时,封山造林,整修河堰。1971年成立了寨子翻砂厂。1972年打机井3眼,修建水渠3处。经过数年的奋斗,扩良田近百亩,整平土地50多亩,建成200孔1.5公里长的“长征渡槽”一处。到1982年又在村北河、南河整修河堰8000多米,造地140多亩。1982年建成扬水站,全村安装自来水。1986年建成108亩红富士苹果基地。经过一系列农田基本建设,使全村人均土地增加0.1亩。大多数土地得以灌溉,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人们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寨子自古重视文化。1935在刘嘉谟捐助下,成立山东梆子剧团。剧团规模多时有60多人,60多个剧目,闻名周围几十里乡村,其中有3人参加莱芜梆子剧团并在该团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文革中,剧团演《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现在,过节和村中有喜事,老演员们仍坚持上场演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村民的致富热情,青年们外出打工做买卖赚钱,在家的人到集上贩菜、摆摊。
   1991年莱钢特钢厂收废铁,废钢,为了提高废钢废铁的附加值,村里建立了再生铁冶炼小炉,小炉最多时达80多只。从此,寨子村民不分昼夜地劳作,走上了致富之路。全村800多户,至少有1/2成了百万元户。村中的几个大户,固定资产达几千万元、几个亿元,成了钢城经济的台柱子,东西大街两侧,有银行、有邮电、有超市,有百货,有医院,一句话,应有尽有。街道两侧卖买兴隆,瑞山饭店红红火火。现在寨子村家家户户有轿车,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值得骄傲的是,寨子村还出了个上亿大户阚洪亮,他是新泰十二中高中三级学生,当代作家田茂泉的同学,他懂经营,会管理,厂子管理的井井有条,把液化气产业做的红红火火,庄邻庄乡为之自豪!
   进入21世纪,寨子人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整治。村容村貌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一走进寨子村的东西中心大街,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映入眼帘,加上路两旁整齐的房屋和新建起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了能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村里在原有的两个娱乐广场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两个健身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休闲娱乐场地。
   寨子村现有:张、刘、李、阚、孙、吕、吴、 魏、闫、陈、和、崔、蔺、冯、王、袁、袭、何、徐、尹、马、赵、禹等姓。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发表于 2023-12-3 1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楔子石”还有吗?
发表于 2023-12-3 1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临沂把楔子就叫做寨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9 0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