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4|回复: 6

钢城地名故事(124)肖马庄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8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微信图片_20231128104124.jpg

    肖马庄,东邻卧龙港村,西邻庙子村,南邻胡家宅村,北邻北楼村。耕地面积1693亩,现有579户,1740口人。
   肖马庄村,因肖、马两姓建村得名。(1958年深翻土地时,在村南发现一汉墓群,约有几十座,面积不少于一亩。墓室全部用大青砖砌成。以后人们纷纷在这里挖砖垒鸡窝、砌墙头:同时,也出土了陶罐、铜钮扣、五铢钱。1970年春,村民曹心忠挖土垫**,曾挖出五铢钱100余枚。说明建村约始于汉代)。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荒无人烟。元末明初,一肖姓老汉从山西逃荒流落到这里,在小土坡上搭起了间茅草棚子住了下来。茅草棚西边有条小河沟,每到连雨天,山水顺着河沟流进牟汶河。肖老汉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他天天挎着讨饭筐,拖着打狗棍,到几里路以外的村庄转悠,可他不是去求爷爷告奶奶挨门乞讨,而是暗地里打听谁家揭不开锅盖啦,谁家有病人买不起药啦,谁家又要卖儿女啦……只要叫他知道了,他便悄悄扔下几串钱,接济受苦受难的穷人。就这样,附近村庄的穷人都叫他“活菩萨”。
   有一年寒冬腊月天,肖老汉到附近的白马山上砍柴,忽见一个汉子从腰上解下根草绳头,搭到树叉上要寻短见。他上前救下了这位汉子,问道:
  “唉!小伙子,年轻轻的,有什么事过不去,走这条绝路啊?”
   那汉子操着浓重的山西乡音,有气无力地喊了声:
  “大爷……”
  便跪在地上呜呜哭起来。肖老汉一怔:
  “哟,是俺山西老乡?快起来,快起来,俺也是个讨饭的。走,到俺窝棚里好生拉拉呱!”
   说着,拽起那汉子,又替他拾起讨饭家伙,一块回到窝棚里。原来,这汉子叫马二,只因山西老家连年闹灾,活不下去了,两口子便带着一个孩子,跑出来逃荒。谁知命不接济,老婆、孩子都在路上饿死了,剩下了他光棍一条,这不,又生了一身癞疮,寒冬腊月没处讨要,眼看山穷水尽,便走上了绝路。
   肖老汉一边听着马二哭诉他的不幸遭遇,一边忙着给马二烧水煮饭。他长叹了一声,对马二说:
   “唉,马二呀,咱爷们的命都一样,俺也是拖家带口来山东的,如今只留下一条老命啦,算咱爷们有缘,你就留在这里罢!”
   马二被肖老汉留下啦,一冬天,马二只见肖老汉给他寻偏方,挖草根,用水煮了洗癞疮,却没看到讨饭老头出门乞讨过。春天来了,马二的病渐渐好了,肖老汉帮他开出了一块荒地。秋天收完庄稼,肖老汉又帮他另外搭了个茅草窝棚。就这样,马二在肖老汉对面的土坡上有了一个新家。日子也算安顿下来了。不知是肖老汉的人缘好,还是这里风水好的缘故,这年,异地他乡的米姓、于姓、庞姓、康姓、赵姓等姓氏也纷纷迁来,渐成村落。成了村落,得有个名字。大伙商议,肖姓、马姓来的早,便取名为“肖马庄”。
   春来秋去,转眼间就是三年。马二的茅草窝棚已变成泥土房;肖老汉的茅草窝棚还是老样子。马二开的荒地,小块连成大块;肖老汉还是挎筐柱棍,走家串舍。这年秋天,肖老汉忽然一病不起,马二急得不得了,天天守在老汉的茅草窝棚里,替老人家煮汤煎药。肖老汉见马二待他这般殷勤,便觉得马二这个人,还有良心,心眼好使。
   一天,老头一阵昏迷醒来,看看自己实在没指望了,便把马二叫到炕前,苦笑着说:
“马二呀,咱爷们都是苦命人,可有点缘分哪,俺不中用了,有几句心里话托付你,指望你能把这一方的苦命穷人,时时记在你的心上!”
马二抹了把眼泪说:
“大爷,你说吧,俺马二记着就是。”
  “唉!”
   肖老汉叹了口气,叫马二扶他从小土炕上坐起来,指着他的破枕头:
  “你,把它拆开吧!”
  马二顺从地拆开枕头,又按老汉的吩咐,从枕头里取出一个沉掂掂的小破布包,打开一看,他愣住了!
  “呀!这是么……”
   马二盯着破布包里十几块黄澄澄、有小指盖大小的碎块块和一撮沙粒,生怕认错了:
  “是金子?”
   肖老汉点点头:
  “不错,是金子!”
  “呵!哪儿来这么多金子?”
  “走,俺去告诉你!”
   肖老汉挣扎着下了土炕,让马二扶着他,走出茅草窝棚,到村西小河沟边坐下来。
   那小河沟中间,有块碾盘大的石头。石头上有个饭碗大的瓢形窝窝,一股溪水冲着细沙,漫过石面流进石瓢窝窝里,又从石瓢把口流了出去。肖老汉指着石瓢窝窝,喘息着对马二说:
  “那年伏天,俺讨饭走到这里,饿急了,想捧口山水喝,没曾想昏倒了。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大雨把俺浇醒了,睁眼一看,这石瓢窝窝里,有块亮晶晶黄色的小石头子儿,还有些金光闪闪的沙粒,在水里打转转。俺捞起一看,天哪!这哪是石子、沙粒呀?是金子!俺赶忙收起来,打那以后,就在这住下了。这石瓢窝窝,是个金湾宝地呀,天长日久,俺摸到金湾的体性,年年入伏头场大雨,都是金沙冲进来,一年一次,早了晚了都不中,大雨一过,金沙就顺水冲走了……”
  马二听得正入神,肖老汉说到这儿停下来,抬眼看了看马二,把话茬一转说:
“唉!马二呀,人不能忘本哪!想起讨饭那会儿,高门大户把白米饭喂狗,也不舍给咱饿汉子一口。自打俺有了金湾,它不光救了俺,也帮了这一方穷家小户。唉!俺不中用了,把金湾交给你守着吧,可别忘了这一方的穷苦百姓,可别忘本呵!”
   不久,肖老汉病死在茅草窝棚里。马二把老头埋葬了,取出肖老汉留下的金子,先把自己的泥土房,换成三间砖石到顶的大瓦房,便一心惦记着讨饭老头的话,要看金湾灵不灵。马二天天盼着冬去春来。瞧着,瞧着,瞧到入伏,又望着云彩盼着能下雨。入伏头场大雨,到底盼来了,他赶忙蹲在金湾边冒雨守着。山水冲动着泥沙,在小沟里急湍地流着。
  不多会儿,马二果然在金湾里,捞到了一些金沙和碎金块!马二高兴呀,一直等雨停了,才乐滋滋地跑回家。他取出肖老汉留下的破布包,把新拣来的金沙放进去,数了又数,看了又看,再也舍不得包上了,他捧着黄澄澄的金子,忽然感到三间瓦房太空了,又觉得肖老汉太傻了。有这么多金子,为什么病死在那个破茅草窝棚里呢?马二得了金湾宝地没几年,便不再是当年讨饭、开荒的那个穷马二了。他那三间瓦房,早已变成了三进三出的青砖大院。那几亩荒坡地,也变成了百亩良田。成群的骏马数不清,伙计长工,一呼百应。还娶了三房六妾九个老婆哩!他天天山珍海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变成一方赫赫有名的马二爷了。
  俗语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位马二爷的家业大了,眼珠也大了,看这小金湾,渐渐就不起眼了。
  一天,他忽然起了个念头,找来石匠,照着石瓢窝窝的原样,把小金湾开得又深又大。他看着开大了金银湾,心里美滋滋的说:
  “嗯,这才带劲哪!”
  入伏又到了,他冒着头场大雨,在金湾边上等啊,啊,一直等到雨停,眼珠子都快掉进金湾里了,可金湾里,连点泥土也没留下。
  “完了!”
  他跺着脚,心里暗骂:“我这金湾宝地,叫穷石匠给毁了!”
  打那以后,马二爷便断了金湾这条生财之路。可他天天照样又嫖又赌,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因为他还有一份吃不穷,花不完的大家业呀!谁知,天长日久,进不敷出,他又是**惯了的,这份家业眼看着守不住了,便鸡年卖驴,猴年卖马,没出几年,家产卖了个一干二净,就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青砖大院了。嘿!真是“漏屋偏遭连阴雨,破船又遇顶头风”。那天夜里,一把大火,把个青砖大院,烧成了一堆黑土,马二爷的九个老婆,一个个,哭哭啼啼,全走了。就这样,马二爷又变成了光棍一条的穷马二啦!
   烧得焦头烂额的马二,到哪去落脚呢?他又想起肖老汉那间茅草窝棚。马二一跛一拐的爬到对面土坡上,走进肖老汉那间茅草窝棚里,他很久没来这儿了,地上长满了野草,棚顶也露天了,肖老汉的打狗棍和讨饭筐,还留在小土炕上。他捧起讨饭筐,打了个寒噤,想起了几年前,他在青砖家院里花天酒地的日子,好似做了一场春梦,便一头扑在小土炕上痛哭起来。他不是哭他忘了肖老汉的嘱咐,他哭的是那个穷石匠毁了他的金湾宝地!难道石瓢窝窝,真的再也不会流进金沙了吗?冬天来了,马二的烧伤还没好,又犯了旧病,生了一身癞疮。他拣起肖老汉的讨饭家当,重操旧业,挨门乞讨,苦熬着寒冷和饥饿,再没想着寻死上吊,因为,他心里留恋着金湾,总觉得金沙还会流进那石瓢窝窝里。他终于熬过冬天,又熬到了夏天,入伏头场大雨降落了,他赶紧冒雨蹲在金湾边上,心焦地等着。他等啊,啊,等了三天三夜,雨越下越大,就在这三天三夜里,忽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洪暴发了,洪水把石瓢窝窝掀翻了,马二也被掀到洪水里,洪水冲着马二和山石泥沙,一块流进了牟汶河。
   雨过天晴,人们在河边的草塘里,看到了马二满头癞疮的尸体。不久,尸体不见了,只见一个癞**蹲在那儿直叫唤,人们都说这是马二变的。后来,马二变癞**的故事渐渐传开了,假如不信,等连雨天去村西河沟那里细听,在一片蛙叫声中,还真能听出:“咕呱一金子在哪?咕呱一金子在哪?”阵阵癞**的哀叫声哩!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肖马庄村在清代隶属蒙阴县黄庄区寨子乡;1941年至1946年改属新甫县颜庄区:1946年划归新泰县二区肖马乡;1958年改属翟镇人民公社;1984年划归翟镇办事处庙子乡:1986年划归寨子乡;1991年划归莱芜市寨子乡;2001年划钢城区归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肖马庄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肖马庄村为丘陵地,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遗有较多古迹。村南有双凤山,山上有寨。
村南小岭之下,有一石碑,人称康家碑子。其碑高150厘米,宽65厘米,厚36厘米,上写“康公宗派之图”六个大字,其它字已模糊不清,为康氏祖谱碑。
   清末明初,战乱频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肖马庄村在李应翰(当时人称大先生)的带领下修了土围子以防匪患。围墙上建着雉堞,十分雄伟。围墙四周设城门五个,南门为正门,以次为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南门有石雕匾额,上写“天府寨”字样,李应翰书。大东门匾额为“兼山”,大西门五个匾额为“丽泽”。五个门都用大石块砌成。
  肖马庄村东、西、北三面环水,疏河成池。南面无水,固挖壕灌水成池。1940年,为防止日寇占为据点,八路军发动群众拆掉南门,扒掉南墙,填平南壕。解放以后,社会安定,围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958年至1964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村子的四门被拆掉,只剩下大东门和小东门之间一段黛青色的残墙。大东门外有较大的石桥,人称五龙桥。
   过桥往东北约50米的河边上,有一水井,叫搬倒井。井方型,深约3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百许,令人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水自井底涌出,经一大石板流入一小井,再从小井流入小河。大井供汲水饮用,小井供淘米洗菜,井外洗衣,饮牛羊。此井在60年代以前从未干涸。由于是地下水,夏天冰凉,冬季从不结冰,三九天水流出后,水面上雾气腾腾,即使寒冬仍有农妇在此洗衣淘米。大小井之间的石板上有一台筐大的石窝,叫马蹄窝。1964年“四清运动”时,公社焦念文带领社员挖井扩建,并刻石“四清水池”以记之,但人们仍以原名呼之,叫搬倒井。
    肖马庄村北有一神道碑。“大先生”李应翰书通天文为“诰赠朝议大夫原任通州同知李公神道碑”。肖马村南门外李家林,有一三头李公的大墓。李公为谁?据传此公清初为官,被诬陷斩首。因被悬首示众,其子女为其雕木头葬之。后知为冤案,皇帝赐一银头,再后来查明不但无罪,还有大功,又赐一金头。隆重下葬,其母哭曰“金头银头不如我儿的肉头。”至今,肖马村大多数人知道这一传说。文革当中,曾将墓打开过,墓室的顶盖和四壁全部用整块的大青石制成,每块何止千斤,石块都是磨光的,工艺精细。然而里边空无一物,连人的骨头也未见一块,是李公的衣冠冢还是早被盗墓贼光顾过就不得而知了。神道碑在文革中被推倒,有双龙戏珠和“皇清”字样的碑帽被砸碎,石碑因厚重得以幸免。
    肖马庄村自古以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为当地文化名村。清末,村民李氏四兄弟皆通文墨,人称“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四先生”。大先生李应翰,字墨林,号西园,由恩贡生考取正黄旗教习,中戊子科举人。曾在北京皇宫中任教多年,太子及诸阿哥是他的学生,其中恭亲王是他的得意门生,当其告老还乡时,太子、恭亲王和诸阿哥送至城门外,还要再送,大先生固辞,太子便把半朝銮驾赐给先生,所过州县都要高接远迎。
   据《蒙阴县志》记载,1902年肖马庄村就建了国民小学。当时,当地只有黄庄村和肖马庄村有小学,所以肖马庄村小学是百年老校。当时的先生有李兆义、安家连、李兆乾等人。解放前的先生还有李之嵋、李之岳、李之崇。民国人物徐敏行,生于1880年,自幼读经书,是饱学之士。后受进步思想影响,反帝反封建,崇尚西学。曾就读于曲阜师范,毕业后于1902年在黄庄完小任首任校长。
   当时蒙阴县还没有初中,完小便是最高学府。他不但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深厚的底蕴,还精通英语,且多才多艺,会弹钢琴。解放初他家一小屋的墙壁上还贴满了英国《泰晤士报》。他热衷政治,有强烈的民主思想,民国初期为省里的参议员。最后,在济南竞选议长时因病英年早逝。
   1947年-1950年,22个村学的点长(学点)是李恩林。李之岳解放初任新泰县城关完小校长。1956年肖马村建高级小学,校长曹敏卿,主任段元宗。解放后,村内出过不少大一学生,肖马村的大学毕业生现有340余人,他们在各个行业服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力量。肖马庄人热心教育,据统计,在大、中、小学任教的40余人。
    值得骄傲的是肖马庄村还出了个李光宝,他是当代作家田茂泉的同桌同学,山东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论文在各大报刊发表多多。




补充内容 (2024-9-6 12:43):
肖马庄村北有一神道碑。“大先生”李应翰书通天文为“诰赠朝议大夫原任通州同知李公神道碑”。肖马村南门外李家林,有一三头李公的大墓。李公为谁?李芳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肖马村名胜古迹多、美丽传说也多。
    (一)扳倒井子传说:传说之一,
    有一年春天,正值收茧的季节,肖马庄圩子里的一名姓李村妇到井上挑水准备回家纩茧(即手工缫丝),这时从北边大路上来了一骑着高头大马的老者,鹤发童颜,仙人一般。他来到井口旁边勒缰下马,双手一拱对着姓李的村妇说:
   “这位大嫂,能否把水罐子借我一用,让我饮饮马?”
    姓李的村妇瞅了老者一眼,没答应。心想:刚买的水罐子,怎能让你饮牲口!老者见村妇有点不情愿,于是稍微停了一停,脱下自己的袍子,挽了挽袖子又说道:
  “既然大嫂不肯把水罐子借给我用,那我也只好把井扳倒饮马了。”
   村妇认为他吹牛,说:
  “你扳就扳,管我啥事。”
  老者这时有点不客气了,只见他勒了一下腰间的扎包,运了运气,两眼微闭,马步蹲腰,伸手把井扳住。这位姓李的村妇顿感脚下微微颤动、晃晃悠悠起来,回头一看井口竟然歪了过来,水从井沿上哗哗外流。那高头大马也通人性,见主人把井扳倒,就赶忙把脖子伸到了井沿上饮起水来。那老者把马饮饱后,又轻轻地把井重新放下,井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老者骑马而去。从此,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将此井叫做“扳倒井子”。
    传说之二,当年刘秀被王莽的四十万大军,从西到东追到了肖马五龙桥,当时已经是嗓子冒烟,口渴难耐,嘴唇都干得起了皮。过了桥走了几步,他发现路东边有眼古井,顿时来了精神。可走到井边一看,这井太深啦,根本就够不着喝。刘秀急得围着井沿转,嘴里念叨:
  “哎,你这眼井呀,要是能歪歪,让我喝一顿,那该多好呀!”
  话音刚落,这古井竟神奇地向一边倾斜了,水从井沿哗哗淌了出来。刘秀大喜,连忙趴下,咕咚咕咚喝了起来。这水呀又清凉,又甘甜,喝到肚子里,浑身清爽。刘秀喝了个够,这才爬起来,擦着嘴巴叹道:
  “这老天,还真待我不薄呀!想喝水,这井就歪了,井水就淌出来让我喝,日后要是登了基,吾得好好治理天下呀!”
   自此,这眼井也由此得名“扳倒井”。
   传说之三,有一年麦季,吕洞宾骑马过此,向一农妇借桶饮马,农妇以人畜不能共用一桶而拒之,吕便将井搬起饮马,马把井水喝干。从此,每年麦季总有一天水不外流。同时也留下一个巨大的“马蹄窝”。
1964年“四清运动”时,井被挖深扩建,并刻石“四清水池”以记之,但人们仍以原名呼之“扳倒井”。
   (二)五龙桥:  传说很久以前,肖马庄围子里并没有桥。一日,九龙山一风水仙,去寨子村为人家看完风水路经肖马庄,被此地的风水所吸引,他断定此处是块风水宝地。“风水仙”默默的回到家里,把这件事一直藏在心底。老想着怎么去得到这块宝地。
   直到有一天,“风水仙”身体孱弱,渐渐不支,他知道自己时日将近,就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叫到身边交代后事。所有的都交代完后,“风水仙”特意吩咐: “我走后几个时辰,也就是今晚三更,不要给我穿任何一件衣服,直接把我扔进肖马圩子里的河沟里”。说完,“风水仙”就一命呜呼了。
    就在当晚,“风水仙”的五个孩子,按父亲的吩咐,把其用布包着赶往目的地时,九龙山寨主做了一个恶梦,前寨主告诉他,九龙山将出大事,有五条龙将坏了九龙山的事儿。而就在此时,寨主惊醒了过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差官,四处搜寻所谓的五条龙,此时一片漆黑,九龙山附近村所有的狗都不叫了,所有的牲口都没有了声音,这不符合正常现象。
    三更时分,五个孩子把“风水仙”投进了河沟里,半天不见“风水仙”的尸体飘上来,他们等了好久,突然水开始动了,“风水仙”慢慢的起来了,身体开始发光,部分身体已经出现金色的鳞,正当全身都在变的时候,“风水仙”正向天空飞去,才一半就掉了下来,原来,这五个孩子没按“风水仙”说的去做。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父亲怎能什么都不给他穿呢?为了遵循父亲的遗愿,他们给其只穿了一条短裤,而就是这条短裤挡住了他父亲上天的路。看着父亲的肉体掉了下来,五个孩子惊呆了。
    就在此时,九龙山寨主和差官们看到了飞在半空掉下来的“风水仙”尸体。于是赶往此处,并特意找来大师看个究竟,大师说,此处是风水宝地,当时若有人葬于其间,附近的村庄将有灾难发生。
  为了避免被“风水仙”再一次利用,寨主命令差官在河上建一座桥,但大师建言,光建桥不行,已死“风水仙”已经对此造成影响,其子孙必将是祸害,为此,要去掉祸害,必须用这五个人的头颅挂于桥上。并把这座桥命名为“五龙桥”。寨主不忍心草菅人命,打发差官用了五个废弃的碌碡,一档了之。其桥名还是沿用风水师的建言“五龙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三)肖马庄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历史文化村,户户耕读传家,人才辈出,最为后世所推崇的当属李应翰家族。清末,村民李氏四兄弟个个有学问,且品行端正,被乡人尊称为“四大先生”。他们博学多识,通文达礼,参与了周边村庄的诸多重要事项,在新甫山(莲花山旧称)以东留下了宝贵的诗文和碑刻,为后人所传诵,堪称“一门四先生,文耀新甫东”。
   一、帝王之师“大先生”
    李应翰,字墨林,又字翰(汉)卿,号西园,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其自幼品学端庄,勤奋好学。年轻时一边攻读经书备试,一边设馆授徒,教授本族和乡邻子弟,潜心执教,成绩斐然。同治年间(1857)主持修筑肖马庄圩子墙工程,组织团练,兴办义仓,世人尊其为“大先生”。
光绪初年(1875),以恩贡生考取正黄旗官汉学教习,太子及诸阿哥是他的学生,其中恭亲王是他得意门生,妥妥的?“帝王之师”。
    光绪戌子科(1888)中顺天举人,以知县候补江西。四位主考对其文章的评价是:“理明词达,响切光坚,思清笔健,机畅神流” 。这次试卷中的《乡试朱卷·诗》——《赋得杨柳读书堂》被主考官批为“清光一气、朗若列眉”,其诗文是:
    绿野堂谁筑,幽人此读书。琅嬛留古精,杨柳荫吾庐。入昼楼台敞,多文典册储。其中供嘴傲,以外缠扶疏。灌濯姿依旧,国陶乐不虚。晓凤摊卷侯、凉月上灯初。容膝怀元亮,潜心忆仲舒。更欣蓬岛近,检校富经畲。
该诗作连同李应翰当年的“朱批乡试卷”,是重要的文化遗存。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李应翰逝于江西,后埋葬在肖马庄村南李氏祖茔,其墓碑中堂阳刻“诰授奉直大夫显考李大公讳应翰字墨林妣吕吴宜人合封之墓”,碑阴刻其外甥“新邑优增生”张茂笏撰写的碑文:
    西园李公墓志,公号西园,资深公之嗣□,□□公之长子也。祖讳光显,庠生,始葬此;曾祖讳□,太学生;高祖讳士坊,亦太学生;太高祖讳廷模,岁贡生,不仕,□□葬寨子东茔。六世祖讳浔,以岁贡掌詹事府主簿,敕授文林郎。七世祖讳见龙,以进士历官至太常寺少卿,诰授□宪大夫,直声震海内,晚年致仕,卒于家,葬草埠祖茔之东松林。自是以来世守书香,无他业,赀亦不丰,仅足供衣□,盖二百年于兹矣。先大人怀南公,庭训严,教必义方。公幼聪颖,读书过目即成诵,童子时已崭然露头角,弱冠掇□,英年食饩,同学早卜其远到科,岁试,辄冠军,而潦倒棘围者三十余载。同治间,南匪北扰,戎马蹂躏,公乃率乡族□堡自□,一乡赖以无恙。时方整顿团练,兼储义仓,公以团长兼仓长。乃于社内积谷百余石,后遇荒年,由官赈济□,春溪县尊以承办勤荣禀请,蒙山东巡抚部院赏给五品顶戴。是时也,□□□攘公于多事之暇,设帐授徒,讲诵弗辍,从学者日众,类皆有所成就。光绪初,以恩贡考取正黄旗□□,例□□□□课生徒不数年多达者。戊子科中式顺天举人,年已六十有四矣。可见文有定价,失之东隅,犹收□□□也。□□□□知县,候补江西,因资斧不继,每岁以□差过家,往返七千里,如是者数次。跋涉之劳□□□□□□□□□□□□□□龄,大展生平之学,以光绍先□,何竟奄然而长逝也。
     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四日□于江西省境,年七十,其□柩而归者,则四子颉云及孙辈肇杰□□等,并两弟也。卜葬南山先人之墓侧西偏,□有碑者,乃伊宜人,后故旧圹不能窆,又于西近处建两圹,请主合□者也。公子四俱殁,孙亦不咸在。第念公生前□文清真雅正,足徵家学渊源,其为□性温良,鲜过失,恂恂下人,若□及,以是称长者。哲人既萎,曷胜高山仰止之□。是为志。
    新邑优增生愚甥张茂笏顿首撰书
    李应翰“诰授奉直大夫”,是清朝文官散官官阶,从五品。其早期作品可见肖马庄**中《重修龙王庙五圣堂碑记》,石碑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十一月,碑记只罗列捐款善人三十一名及诸位工匠与住持姓名,无碑文,但亮点是书丹人李墨林,时年三十一岁,为廪生,碑刻书法精致。
   高峪村“佛”字影壁
   位于艾山街道高峪村的《重修七圣堂记碑》,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立,李墨林撰并书,此时李应翰为恩贡生(明清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贡生身份比秀才要高一些,但比举人要低一些,或称举人副榜)。碑背面阴刻一“佛”字,单字之大,笔画凹槽之深,实不多见。笔力雄浑,结构劲健,配以四围几何纹,更显庄重肃穆。碑正面阴刻《重修七圣堂记》:
天下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亦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蒙治西北乡青平社高峪庄,古有七圣堂一座,创建于康熙丁酉,重修于乾隆己酉,历年久远,风雨剥蚀,墙宇倾攲,金壁剥落。里中善士刘宗程、刘宗桂、仉在圣君等,目击心伤,奉帙劝善,得钱若干缗,庀财鸠工,诹日举事,涂塈之,丹雘之,犹有余赀,中庭照壁易以巨石,并山门、垣宇焕然一新。从此,灵爽式凭,祈报有地,人民托庇,福祉无疆。爰勒贞珉,以俟后之修补者。至“七圣”之正尊曰“观音”、曰“文殊”、曰“普贤”,四配曰“癍疹”、曰“眼光”、曰“送生”、曰“催生”。慈云法雨之说,气化飞生之术,则非吾儒所及知,亦非吾儒所能言也,故略而弗志。
   本邑恩贡生李墨林撰并书
   是 功也,庙中卖柏树一株,得钱五十九千,亦在其内。
   领袖善人(略)
   大清同治十ー年岁次壬申三月上浣?立
   此外,李应翰在京城作太子傅时(1875年后),为其外祖母孙氏在栾家庄(现卧龙港)修立的“龙头节孝碑”,鱼子石材质,碑帽为龙头帽,高2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上书“敕旌节孝”四个大字,下书“为伊兆芳之妻立”。碑文为“大先生”亲笔所书。此碑因“四清”,遭到破坏,现已无存。
   李应翰生父李化远,字怀南,庠生(明清时为秀才的别称),诰赠奉直大夫(“奉直大夫”是清朝从五品的散官官阶,是个虚衔;明清对五品以上官员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殁者,以皇帝的诰命追赠封号叫诰赠)。其养父李安远,字资深,诰赠奉直大夫。其长子李庆云(1852-1907),庠生,五十六岁染病去逝,葬于其父之侧。李庆云墓碑,青石质,楷书阴刻,中堂为:“邑庠李大公讳庆云字伯飏暨陈、唐、曹孺人墓”。碑文三行在右侧:
公静默人也,嗜读书,黌宫早入,敬持己庭训,无违孝友俭勤悉出天性。睦姻任恤大有古风,其尤异,素位而行,得失两忘,惜乎!五旬有六,染疫去世,能不令人临风想望耶。
  新邑庠生愚表侄张式文谨撰并书
  皇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和月上浣?榖旦
   次子李同云,勒授修职郎(敕:一般指皇帝下旨、授令;清代正八品授修职郎,是文官的散阶;相当于现在的副县  长或者镇长级)。三子李书云,四子李颉云。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二、承德郎“二先生”
   李应试,字殿卿,号华九,岁贡生,侯选训导,勒授承德郎。承德郎是一个文散官名,清朝六品文官所授的散阶官名,散阶即授予官职的同时授予的虚衔。李应翰之二弟,人称“二先生”。
《重修石棚庙宇戏楼碑记》
   其文笔功底深厚,才思泉涌,所撰碑文琅琅上口,思之蔚为壮观。所见作品有二,其一在艾山街道徐家庄村石棚庙后院东侧碑刻《重修石棚庙宇戏楼碑记》,撰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碑文是一篇字字珠玑的散文,记述了游人驻足石棚河畔的胜景。原钢城区政协主席刘周全先生,评价其为钢城的“小石潭记”:
   莱之东南隅,两山屏开,芦峰秀起,迤俪而南。山流绕趋,此汶之上源出焉。河穿岭断,岸穴洞辟,因名曰“石棚”。碁柯烂于东,莲峰峙于西,首接九羊,旁腾双凤;桥通南北之衢,地连莱蒙之境。虽非奥区,亦往来途人所旰瞩也。旧有古刹,势颇不促,联绣栭与云楣,置雕楹与镂槛,刋层平堂,设切崖隒,环墙表树,蓊薱櫹槮。每当伏暑炎歊,行人于焉小憩,热客因以留连。俄而天云赫电雷轰,雨注盆倾,川流涨急。水漱石而咽鸣,石激水而漰渤,宛鲸鱼之跋浪,疑鼍鼓之并声,闻焉骇瞩,望者悚听,盖居然一奇观矣。至若雨霁云收,波平浪静,或临流而钓,或结网而渔。傍午倦游,咸集于斯,由是茶烟袅衫影披,弹棋者赌胜于花阴,携笛者弄声于檐底,既飞觞而泛酒,亦斗韵而品诗,行歌互答,均足以畅雅怀博逸趣,此固游人所共乐,而几莫能名也。岂周王之马迹弗经,少文之目游未及,遂谓此地之弗灵乎?独惜兵燹以后,渐就倾圮。十庄乡耆,因疏募而修葺之,日昌吴公董其事,而王公杰三者,独□蹶以襄厥成,任劳任怨,概所不辞,夫岂有为而为哉?第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将以俟观感而兴者。事既竣,问叙于余,因即此地之形势與夫!游历之风景,聊援笔而为之记。
   蒙邑廪膳生李殿卿撰
   莱邑文庠生马锡□书
   首事人 展缃 张绅 吴曰昌(寿官)栾克培?孙成?高复元等
   石匠 栾克临  赵凤亭  吴兆德
   皇清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戍荷月中浣 榖旦
   其二,在钢城区葫芦山顶文昌阁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四月撰写的《重修葫芦山庙宇碑记》:
莱邑之东南鄙,两山屏列,左黄羊右九龙,其蔚然耸峙,特立于两峰之间者,葫芦山也。□圆无大枝脚,以其形似葫芦故名。汶水上源绕流而过,固县邑之门户,南北之通衢也。□之上旧有庙宇,创自康熙年间,历乾隆道光之世,代有增修,咸丰之季,捻匪北寇,山之□后十数村筑寨其上以避乱,幸得无恙,赖神庇也。迄今三十余年,风剥雨蚀,将有瓦□椽飞之患。数村人士追思当年保聚之功,目睹今日荒凉之渐,不忍听其颓废,共议为□补。计有张君玉瑸、监生吴君润德者,身任其劳,爰集数村合谋约计,既按地以出资,復量力以施财。乃功□浩大,需用颇烦,爰修募疏,并及远村。幸赖四方好义之士,罔不乐意输将襄成□举。於是鸠工庀材,续椽换瓦。外观既耀,乃于各庙中重装神像,藻绘并施,数阅月□工成,事既竣,共议勒诸贞珉,以昭久远,因记其事,以为后之续修者劝。
蒙邑恩贡生候选教谕 李殿卿撰
  后学  张祥云书
领袖人 荫生  吴曰诚等
   “二先生”后为清宣统《蒙阴县志》采访员,岁贡生,任自治筹备所所长。在肖马庄村南李氏祖茔,未见其墓碑,生卒年不详;其独子李章云,在李氏祖茔有墓碑。
   三、登仕郎“三先生”
    李应图,字词林,因兄荫九品衔,例授登仕郎。登仕佐郎是清代的文官官衔,从九品,不是实职。是循例授官,即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李应翰之三弟,人称“三先生”。其包容好义,乐于助人,在乡里大有名。具体可见,肖马庄村南李氏祖茔里的“李应图墓碑”,碑楷书,阴刻,中堂为“例授登仕郎显考李三公讳应图字词林显妣刘太君之墓”,碑文四行在右侧:
   公赋性和平,存心忠厚,居家有含容之量,处事无刻薄之行。家无余赀而事多,近于挥霍,人有急难而意不惮,夫曲成。以故邻里乡党有积不能平者,一经排解而讼为之息,忿为之释,无不帖然以相从。盖其量之所包容,有素人故,如是之悦服也,士君子伏处衡茅无所表见。如公之度量宏博,人乐协从者,岂一乡所多见哉?
皇清光绪二十九年桃月上浣?毂旦
   肖马庄南山尾李应图墓碑
   由碑文可知,“三先生”胸怀坦荡,乐善好施,公道行事,经常替人排解纠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立在艾山街道高峪村与双杨桥村之间的“牛道碑”,就是很好的例证。当时两村为水源之事频起争端,经县令判定,达成协议,睦邻友好。处事人之首,即为李应图。可见李应图有公信力,调解力强,是个能办事的善人。“三先生”墓碑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嗣子李鹤云(生父李应讷)之碑立于其侧。
   四、蒙邑增生“四先生”
   李应讷,字朴卿,增生。增广生员,简称“增生”,无月米,地位次于廪生。李应翰之四弟,人称“四先生”。艾山街道古墩村“重修三官庙碑记”,是其目前仅存的作品。石碑,青石质,立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今在古墩村三官庙内。
   莱治东南隅上古墩庄前,旧有三官庙、土地祠。庄内有**创修于有明,重修于道光壬辰。自是之后,历年已久,风雨剥蚀,庙貌颓敝。村人顾之,有不胜其感慨者矣。因集两村共议修举,又苦无资,特将庙中柏树二株,买(卖)钱叁拾余仟,又有学思林君施钱拾仟,其余两庄按地捐资,人皆乐输。庀材鸠工为之、涂塈之、丹雘之,使庙貌神像焕然一新。亦人心好善之一征也,故属余作文刻石,以为后之好善者劝。
蒙邑增生李朴卿撰并书
   首事人亓连中等五十三人
   石工吴兆德
   住持道人郭教兴
  大清光绪十九年岁次癸巳十一月下浣榖旦立
  古墩村《重修三官庙碑记》
   综上可见,李氏家族是地道的书香门第,大哥李应翰出类拔萃,起到了带头标杆作用,对其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李氏四兄弟以文见长,活跃于新甫山以东的莱新蒙邑。由钢城区政协组织出版的《钢城石刻》共收纳129篇石刻碑文,李氏兄弟独占10篇,几近十分之一,足见其影响力巨大,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至今熠熠生辉。
   (摘自吴斌的  一门四先生,文耀新甫东的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28 11:39 编辑

   肖马庄村具有革命历史。1939年村支书李兆普,组织委员张可范,宣传委员吴茂商带领村民打击敌人。20多人参加了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多人壮烈捐躯,张茂升大校,解放后在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到桂林军分区任职。徐祗松中校,解放战争时期任团参谋长,抗美援朝时任团政委,退伍后在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台任主任。张可范少校,解放后在北京一军工企业当政工干部;李兆和少校,解放后在四川江岫县任某部后勤部长。
    特别是莱芜战役间期,村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47年,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肖马庄村成立了农协会。组织佃户们,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1952年肖马庄村成立了互助组。1955年底,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走上集体化道路。1958年大跃进,村民吃上食堂,1960年肖马庄村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1976年村里通了电,告别了煤油灯时代。同年翟镇通寨子的公路建成通车。
     改革开放以后,肖马庄村的经济发展很快,土地承包以后,家家有了余粮。他们开始认识到光靠粮食种植,不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必须改变种粮的单一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这一切都必须解决水的问题。
   肖马庄村地下水比较丰富,但是"农业学大寨"时的水渠,大多现在已遭破坏,只有打的深井尚完好无损。村民们在南山尾地势较高处建成大水池一个,容量在2000立方米以上。埋设管道1000余米。先把水抽到大池里,然后辐射到东、北、西三个方向,由于水池的地势较高,一开闸门,水便顺管道流出,能灌良田200余亩。养殖业也得到了发展,养猪、养羊、养免的户数不断增加。
     人均地少,农活靠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就能完成,青壮年大多在莱钢一带打工,每天至少有200多元的收入,还有的办企业、搞经营。从钢城区到肖马庄村,一进村,就看到近1000米长的大路两侧店铺林立。木材加工厂、木器厂、轮胎修补厂、小商店、小饭店、羊汤馆、粮食收购站、油房、熟食店、肉铺、蔬菜摊、出租车市场、空心砖厂等。而且每种行业都有几家在竞争,还有的大户发展到了寨子、城子坡、新泰、莱芜等地。
    如今的肖马庄村家家有了余粮,红瓦房宽敞明亮。基本上户户通电话。彩电、摩托的普及率也较高。家家有小汽车,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21世纪,肖马庄人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村民家家有电视,有闭路电视,有冰箱,有小汽车。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整治。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亮化、美化、绿化,使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归了济南后,自从村里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后,村民的自觉性都提高了,不光自觉维护门前卫生,还积极的参与到村里的大扫除当中来,经过清理,进一步提升村庄的整体环境。今天的肖马庄村人,不仅实现了小康,而且正与时俱进,向着更高的目标、更美好的明天奋进!
   肖马庄村先后来村中的有米、于、庞、康、赵等姓氏。现有徐、李、吴、吕、王、张、刘、赵、陈、祁、曹、丁、和、焦等姓氏,徐、李、吴姓居多。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9-29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