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93|回复: 2

钢城地名故事(120)北楼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2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24 19:28 编辑

640.jpg
   北楼村,东邻古墩村,西与庙子、九龙庄村接壤,北依九龙山,南与肖马庄村隔河相望。全村现有耕地513亩,203户,676人。
   据村碑记载,清乾隆年间建村,因村北有座古楼,河的南面也有座古楼与其对称,故称之为“北楼”。至于对称的南楼,传说有一年山洪暴发,九龙山附近村庄全部被淹,到处一片汪洋。唯独“北楼”岿然不动,“南楼”则被山洪冲之,楼上的人全部遇难,后称之为“难楼"。
   据说,北楼的原名不叫“北楼”,叫“仙人楼”。这就印证了“北楼”为什么岿然不动,“南楼”则被洪水冲之,成了“难楼”的说法。
   传说很久以前,村头有位姓赵的生意人,平日里以卖酒为业。一天,来了一位衣着褴褛,看起来像乞丐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
  “老板,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
    姓赵的生意人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经过半年,姓赵的生意人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一日上午,客人酒足饭饱后对姓赵的生意人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我给你写几幅字以作留念吧,于是从篮子里拿出了纸墨,用脚拍了几下,几幅大字赫目眼前,酒店里的客人见这奇妙神笔,纷纷欣赏观看,付钱买。姓赵的生意人卖出一张,添上一张,从不减少,如此经过了九年,姓赵的生意人也因而累积了很多财富。
又有一天,这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姓赵的生意人上前致谢说:
“我愿意照您的意思供养您。”
  客人笑着回答说:
  “我哪是为这而来呢!我是来取我丢在这里盛纸墨的篮子来!”
    姓赵的生意人把客人丢落的篮子找出,递给了客人,客人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落到了客人跟前,客人把手一回,乘白云飞上天去了。姓赵的生意人这才方知是仙人,为了感谢纪念这位客人,便在此为其盖了一栋二层楼,取名叫“仙人楼”。 后因楼址在村北,被人戏称“北楼”。
不管是叫 “仙人楼”好,还是叫“北楼”也好,这则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酒店姓赵的生意人,因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而得到仙人的帮助,楼没有像南楼那样被洪水冲之,且日子却过的殷实富足。
   北楼村土地庙:   传说,古时候北楼村口,有一座土地庙,这座土地庙跟别的地方的土地庙不同,人家土地庙里面都供奉着一个土地爷和一个土地奶奶,而这座土地庙供奉一个土地爷爷和两个土地奶奶,卧龙港村西的土地庙里却只供奉着一个土地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有一天,附近的村民到土地庙进香,刚刚点上香火,抬头一看,却大吃一惊,他发现北楼村土地庙里,有一个土地爷爷和两个土地奶奶。这个消息顿时在这个小山村里炸开了锅,大伙议论纷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时候,从卧龙港村那面来了一个买豆腐的,当他得知村民在说这件事,就对大伙说:
“我知道怎么回事,刚才我从卧龙港村西土地庙路过,发现那儿只有一个土地爷爷,却没有土地奶奶,你们这儿多了一个土地奶奶,肯定是他们村的”。
   村民连忙赶到卧龙港村,果然发现他们的土地庙里只有一个土地爷爷,却没有了土地奶奶,村民们认为是哪家的调皮孩子从卧龙港庙搬到了北楼村土地庙,于是一起把土地奶奶送到了卧龙港土地庙。
   说起来也怪。第二天,村民们发现他们昨天送回去的土地奶奶又回来了。他们很生气,说谁家的孩子这样调皮,抓住一定要教训教训他,这样是对神的大不敬,怕神灵怪罪,于是派人又送了回去,夜里并派人在村里值班守着。打算抓住调皮的孩子。可是第二天当值班的人打开土地庙门时,发现土地奶奶竟又端端正正坐在土地爷旁边。村民非常纳闷,为什么卧龙港村的土地奶奶一直要到北楼村的土地庙呢。到了晚上,几个老人商议说:
  “土地奶奶老在北楼村,也不是办法。干脆今晚我们老哥几个到土地庙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这几个老头吃过晚饭后,结伴前往北楼村土地庙。他们刚到土地庙,发现土地爷正在和两个土地奶奶说话。只听土地爷训斥卧龙港村的土地奶奶道:
“ 再跑,看我不把你的腿敲断!你以前是他媳妇,现在他把你输给我了,愿赌服输,你现在是我的老婆了。”
几个老头听了大半天,终于弄明白了来龙去脉。原来卧龙港村的土地爷和北楼村的土地爷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都喜欢赌博。
   前几天,卧龙港村的土地爷赌瘾又犯了,身上带着为数不多的几个香火钱,找北楼村的土地爷耍钱。不过他的财运不佳,不大功夫就把身上的几个香火钱输得干干净净。输光了他还想赌,北楼村的土地爷当然不干了。你身上没有钱,谁和你赌。结果卧龙港村的土地爷输红了眼,说:
  “我干脆把媳妇压上,再赌一把。”
谁知道,他又输了,结果连自己的老婆也赔进去了。几个老头听明白了原因后,哈哈大笑,他们认为本村的土地爷财运很旺,所以土地庙的香火更旺了。
  自此与以后,北楼村土地庙里就供奉一个土地爷和两个土地奶奶。谁要不信,你来北楼村的土地庙里看看,可不要忘了上柱香哟。此传说少有人知,到如今已流传百年了。
  北楼村北高南低,属丘陵地带,在九龙山脚下。村南传说中的“小泥沟”,现已变成“清水河”。该河起源于莲花山下,蜿蜒向东,流经大龙门、双杨桥、纸坊、庙子、肖马庄、北楼,经古墩村东银龙桥流入葫芦山水库(九龙湖)。每年夏天,河水清澈,鱼儿漫游,河里小儿戏水,岸边垂柳依依,给这小小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的色彩。该村土质为红粘土,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
   北楼村1914年至1940年属蒙阴县七区;1941年划为新甫县;后 又划回蒙阴县;1945年划为新泰县;1950年属新泰县二区;1955年10月属新泰县翟镇区;1958年属新泰县翟镇公社庙子管区;1984年12月撤销翟镇人民公社改为翟镇办事处;1985年2月撤除庙子管区设庙子乡,1985年12月撤处并乡后,属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元月划属莱芜市寨子乡;1993年元月成立钢城区,属莱芜市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12月,属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北楼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1955年北楼村与卧龙港、雁埠村联合加入初级社;1956年,又联合肖马等4个村组成高级社:1961年该村成立村党支部。1968年,因修建葫芦山水库,120多户村民,搬至村北。泰安专署规定,每迁一间房屋补助100元,另外补助少许木料,统一调拨民工拆迁,不到一年时间,就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1974年,在农业学大寨热潮中,该村大力改河造地,兴修水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改河造地近百亩。在村东打深10米的大口井1眼,修建二级渠道1000余米,改善水浇地200余亩,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群众生活有了实在的改善。
1991年8月,北楼村用上了电,结束了用煤油灯照明的历史。为解决人畜吃水的困难,在莱芜钢铁总厂的帮助下,于1990年在村北打出1眼250米的深机井,1991年北楼全村开始配套,1993年3月全村吃上了自来水。
   1982年该村开始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村两委把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北楼村人已不再死守田园,人们广开致富门路,纷纷走出家门,奔向市场,务工经商。由此,村民们的经济收入迅速增加。如今北楼村正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原先那120多户移民搬迁户住的草房,现在已全部变成了新瓦房。彩电、电话、摩托车、小汽车也随之进入了农家。
  北楼村一向重视教育,早在建国以前,北楼村就设有“私塾”。胡家宅村吴西纯和潘家沟的徐志杰曾先后在该村教过私塾。1955年正式设立村办小学,1964年村里自筹资金建起了8间草房的新学校。1999年中、小学调整布局,撤销北楼村小学并入肖马联小。北楼村小学改为幼儿园。上个世纪七世年代,徐西胜、徐西昌、吕学利等新泰十二中高中生,北楼村引以为豪,堪称是秀才,回乡知识青年。特别是199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村考入大学的有100多人。
    2019年1月划归济南后,北楼人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整治,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开起新的征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硬化、亮化、美化了文化娱乐广场。使居民过上了城里人的文化生活。
北楼村,清朝乾隆年间刘姓建村后,陈、米、孙、徐、赵、吕、葛、臧、伊等9姓人家,先后在此定居。
   现村中有徐、赵、吕、葛、臧、伊6姓,徐姓人口最多,赵姓次之。几百年来,村里不分门户,不分宗族,团结和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凡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9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