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65|回复: 0

[玉石] 喝茶与修身养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4 1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都说喝茶修身养性,但我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糊里糊涂,喝了很多年也感受不到。我也认真观察过各式各样的人喝茶,好像也没有答案。最近我慢慢发现,好像是我认知错误。我误以为喝茶消遣休闲,无欲无求,就是修身养性。还听说,有人觉得学茶艺可以修身养性。现在明白,这其实是两回事。
先说说,什么是“修身养性”?孔子《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孟子》立命学:尽其心,知其性。养性俟天,修身立命。还有《荀子》,有个修身篇,反躬自省。其实最常见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更重要应该是前面“要修身,先正心,要正心先诚意,要诚意先致知,要致知先格物。”简单来说,就是修身的起步是格物。所以说,修身养性,按朱熹理学,就是要穷究物理,按王阳明心学,就是要致良知,自性具足,是积极的,进取的,增益学问的,成就心境的,不是休闲、消遣、喝茶,无欲无求,当然也不是茶艺那一套。
那我们为什么总说,喝茶修身养性?我最近梳理了一下唐宋明清茶文化的演变,发现我们现代茶人跟古代文人茶讲修身养性,有一个巨大的缺失。唐朝,最早陆羽讲,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个应该离修身本意很近。宋代《大观茶论》,茶之为物,祛襟涤滞,致清导和,中澹闲洁,韵高致静,有点孟子,荀子修身养性的意思。明朝,茶文化出现一个大的变革,重新宗唐复古,尤其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心学思想兴起,文人政治上挫折,开始委生世俗,思想艺术上隐逸哲学,高士文化盛行,或寄情山水,或参禅礼佛,茶风也一样,半是烟火半是风雅。可能,这些就是我们现代人想象中,喝茶修身养性的原因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表面上看,明朝文人隐逸茶风,是我现在茶人想象中的修身养性。事实上,差别巨大。明朝文人高士文化,无论隐于市,隐于林,还是隐于山水田间,这些人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指导富足的精神追求,所以明朝文人茶在喝茶对象的选择上,几乎到达精神洁癖的地步。他们从经邦济世,反叛到寻找自然山水的滋养,或获得精神自由,或治学著书,心性提升。而我们现代茶人,如果说修身养性,第一件要做就是学习经典,格物致知。传统儒释道经义典籍,看似跟茶无关,其实是中国茶文化的土壤。我们如果文化底蕴不厚,住进山里建个茶室,也就那么回事。
茶艺也是一样,现在茶艺教学缺失一个基础,它不是泡茶技艺,而是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不管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否则就会缺少一个强大文化思想滋养,有形无神。就算现在茶圈修行,很多受日本茶道影响,但这种茶艺与日本茶道还是相差甚远。因为日本茶道,本质上不是喝茶是修行。
还有历史上唐宋明清,茶文化演变发展都是以儒释道为基础。再看我们现代茶艺培训,有的人觉得讲几句卢仝七碗茶诗就是茶文化,甚至断章取义牵强出喝茶七个境界。我觉得,喝茶也好,学茶艺也好,如果该怎么喝就怎么喝,无所谓。如果说喝茶修身养性,对我们现代茶人来讲,其实都缺失一个大的基础,就是传统文化底蕴。也许我这观点有点过,但如果你了解我们现代茶艺的起步,或许会想法就不一样了。
20230924105627front2_0_84182_FgnVtHxvcc3tqkcULvxVKI6fC8vr.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5-7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