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01|回复: 2

钢城区艾山公园纳凉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7 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3年6月19日早晨,天气阴,间多云,气温22°,因夜里下过小雨,温度适宜,天气凉爽,空气清新,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吃过早饭,我们前来艾山环山步道散步。
艾山,位于济南市钢城区府前大街以南,四中对面。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艾陵之战”发生地。遥想当年,艾陵之战,旌旗猎猎,战鼓擂鸣,留下了可歌可泣、不朽的传奇。
2012年区政府在此修建了爱山公园,同时将原来的艾山改为爱山。10年之后,区政府又对此公园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并将“爱山公园”改回了“艾山公园”。
这次升级改造,为了最大限度地守护和传承好“艾陵之战”这段辉煌的历史,在公园北门新建了7500余平方的艾陵广场,打造了270平米的雕塑小品,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艾山的由来、“艾陵之战”的战斗场景进行了生动展现。让历史记忆融入城市现代发展之中,让游客追忆当年征战的岁月,体会“艾陵之战”的壮阔景象。
园内以松柏、法桐等作为常绿植物,并与景石、造型松、红叶枫等进行搭配,形成了别致且秀美的人为景观。公园在积极保留原山体植物的同时,在环山路两侧补植了高大的乔木,增加林荫、丰富色彩,形成了最美环山林荫绿道。
山与城融为一体,松与石争妍斗奇,营造出了“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浓荫蔽日、秋季,红叶满山、冬季,挡风阻寒”的壮丽景观,为秀丽的山体增添了几分动人的姿色。
艾山公园的魅力还不止于此,情人谷、甜水泉、纳凉洞等更多的宝藏藏于山间,等你来探索。原始的野趣和纯净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充分融合,来这里,感受一份远离世俗的宁静与祥和。
炎炎夏日,每当你走进艾山公园,沿着蓝红双色的彩色环山步道散步,满目林木葱茏,周身清风徐徐,顿感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我们沿着环山步道,先是自东向西,然后再自南向北,绕过山体,到达艾山西北角,就来到了纳凉洞入口。因西门台阶维修施工,有丝带拦阻,不得不继续北行,自正门进入。
在2022年改造升级以前,纳凉洞这里原本没有什么景观,只是在纳凉洞的北侧有一家炒鸡店,名曰“洞府人家”,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夏天,有些游客为了一睹纳凉洞的尊颜,体验一下纳凉洞的凉爽,顺便再品尝一下洞府炒鸡店的美食,才陆陆续续的来到这里。
来到纳凉洞小广场,环视四周,北侧7间平房,灰瓦白墙,隐藏在竹林之中;东侧5间仿古长廊,背山面西;南面数块巨石相叠,造型别致,独具匠心,不经意间,自成一景;西面高坡之上建有一座四角仿古凉亭,东连广场,西通步道,常有人在此拍照小憩。整个小院布局,犹如北京四合院,上有大树环抱,下有花草簇拥;近观风吹叶动,远闻林间鸟鸣;凉风习习,典雅幽静,似如仙境,实乃一处品茗聊天,洽谈商贸,坐而论道,放松身心的绝佳去处。
广场的东南角就是纳凉洞,俗称一线天。自广场到纳凉洞,有一条近20米长的开放式隧道。一进入隧道,就会感觉到一股冷气徐徐吹来,距洞口越近,感觉越凉,赛过室内的空调,而且吹出的气流,分上下两层,上面温度高,下面温度低。隧道两侧,壁水漓漓,涝泉哗哗,汇流于沟底石孔之中。石隙之中,野树天生,竞相攀高,似想逃逸古洞的控制。
站在纳凉洞口,隔着铁门,目睹纳凉洞壁,却森森然,只见洞内光线昏暗,能见度较低,目之所及,洞中比较平坦的地方不足二十米。“洞府人家”老板曾在这里存放苹果、啤酒和肉鱼蔬菜。为了节省安装空调的费用,还曾在洞口招徕顾客。直到现在,隧道内还有几张白铁皮餐桌存放于此。
纳凉洞的地质奇观,自然天成,冬暖夏凉,也常有周边市民来洞口纳凉避暑,是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因洞内冬暖夏凉,又名清凉洞。素有:“三月赏景看日出,六月纳凉在洞天”。“艾山纳凉洞不错,盛夏三伏无酷暑。六月入得纳凉洞,清凉如水世间无”的美誉。
想进去看看,洞口却被一道铁门拦住,说是为了游人的安全,以防入洞不测。
目前,关于纳凉洞可查的资料不多,也不能进入洞中探查,所能看到听到的不是传说,就是文人墨客编辑的故事。
传说,洞内神秘,洞底平坦,洞两侧各有两耳室,门里形状各异。四壁、洞顶、洞底皆有凿痕,似是人工凿制。洞底面突出高约1米,有石阶三级,室内呈长方形,南北约10--12米,东西约16--17米,高约3米,平顶,直壁。洞中央有水池,曰:龙头池。洞底有石佛两尊,一尊为大肚袒腹弥勒佛,另一尊为艾山圣母,全身涂银粉,熠熠生辉。若置身洞中,气氛神秘阴森,感到两腋生风,凉气袭人。
据说,纳凉洞是沂蒙生建铁厂劳改队开凿出来的。此洞直通山前的宋家庄,有二里之遥。
更离谱的传说是,秦始皇东巡时,在此洞驻跸,故称之秦始皇避暑洞。
既然都是传说,也就不差多此一说了。古时的纳凉洞口繁华,经常有文人骚客前往,洞口附近建有文昌阁、魁星阁、书院、观稼亭,红墙绿瓦,金碧辉煌。为游人观光休息场所。
宋僧人在此写下了《纳凉洞记》,记载了秦始皇在此避暑的来历:巍巍石洞树苍苍,石窍生风宫殿凉。避暑秦皇何处去,空留明月照山房。艾山茫茫似砥然,一峰突兀起平川。历来登山宜三月,行宫亭阁别有天。麟泽秀灵奈此地,鸿泥爪迹记当年。新来不识民未安,凭栏贪看万户烟。
在纳凉洞门口站了一会,上半身暖融融的,下半生凉飕飕的,冷暖两重天。试想,如果把洞门打开,室外气温达到35度以上,冷暖两重天,那会是什么感觉!
离开纳凉洞,站在洞口外小广场上,我曾畅想,如果将此小院稍加改造,办个茶社,既不用空调,又凉风习习,盛夏来临时,让附近的百姓、远来的游客,来此喝点咖啡、品品清茶、摆摆龙门、侃侃大山、打打扑克,该有多好啊!
现在,冷气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眼见难得的冷气资源白白浪费,实在可惜!可叹啊!。
部分文字引自《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先生的《纳凉洞走笔》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m3b_HWPnhWVKts-r6zD-KT_HRIu.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oljfflwU0Zuz9GMvlklyJ-MUPe3.jpg
20230627094505front2_0_881055_FoCsdoanRh7XpJHc1ysuhL00x-9-.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tnFuVWpHsiFNHSN4KwoJwhOMOlV.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ltDXgJo2c6HTfAW42mYafGJ4Pbp.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pZyR4x3W0qjm3uvj_Izsh4MH-j7.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kQaWsEqNH_nsQPVuaMWEXlyxPr6.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vKsUCF9Kks8TW89VfMXUE0PDLxs.jpg
20230627094506front2_0_881055_FoxuWx19XWCAslBB7ZQrjZ8WL6p4.jpg


发表于 2023-6-27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看着就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15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