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热、成型、淬火……工人师傅们在岗位上各司其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是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北赵家峪村办企业——鸿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日常。 赵聪是北赵家峪村民,毕业后在外打工多年,2019年返乡后来到村办企业的生产车间工作。“在自己村里的企业上班,省了不少事。”赵聪说,公司生产高峰期一个月能有1万多块钱工资,平峰期也有近6000块钱的收入。目前,北赵家峪共有3家村办企业,都由党支部领办,像赵聪这样在村办企业上班的人不在少数。“村办企业一共聘请了150多名职工,主要是本村村民。”北赵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吴杭希说,“村民们从家里到工厂上班就几分钟的路程,非常方便。”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是村庄发展的一个“豁口”,这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资源开发,更能有效推进农村产业振兴。北赵家峪村民吴修川瞄准市场需求,回村后开办了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企业,在党支部协调厂房用地、提供资金支持的帮助下,企业已颇具规模。 企业成长离不开村庄支持,乡村振兴得益于企业回馈。目前,北赵家峪共有十几家村民创办的企业,带动村民就业近百人。在村办企业和村民自办企业中务工的村民达200多人,占到全村劳动力的70%。 村企共建不是企业单方面付出,而是村企的“双向奔富”。吴杭希介绍,村党支部不干涉企业经营,公司按市场规则办事,村民凭技能务工,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村党组织和企业在人力资源、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相互支持。 集体强、村民富,在北赵家峪,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成为产业发展的一条鲜明路径。现在,北赵家峪可实现年集体收入 500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9 年 2.8 万元提高到如今的 5.6 万元。“如今,居民医疗保险、学生校车费用等都是集体出钱,55岁至 70 岁每人每年 2000 元的补助,70 岁以上补助 3600 元。”吴杭希说,北赵家峪积极探索村办企业新模式,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走出一条“强党建、兴产业、带区域、富百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