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姜本为种植效益极高的重要经济作物但因生产中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两大制约因素,致使种植效益不高。
制约因素一是姜瘟病,该病危害十分严重且很难防治,正常气候发病率在15%左右,高温多雨年份发病率可高达30%左右。
作者在多年种姜实践中,经大量实验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姜瘟病防治实用技术”一文,该技术以防为主导,以片区土地合理规划整理为基础,对土肥水种采用合理的措施,彻底灭菌脱菌,力求不产生原发病姜,在发病季节及时巡查,一旦发现病株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病菌扩散。
多年实践证明,严格按该技术实施,可将姜瘟发病率控制在3%以下。若在莱芜区内全面推广(与莱芜气候相近地区均适用),以亩增1000斤计,全区总计约增产2000万斤以上。
制约因素二是储藏生姜时用大量农药(姜窖宝、储姜宝、六六六等)以防治“虫头”,究其原因是受害姜块的表象和人们的惯性思维以及很多教科书的谬误所误导。
作者在多年的储姜实践中,经细心跟踪观察和大量实验发现,储姜“虫头”绝非姜蛆所害,而是另有隐情。对此,多年前笔者就撰写了“生姜优质无公害井窖储藏技术”一文,后经不断改进得以完善。
按此技术储藏生姜,不用任何农药,仅需储后科学管理即可,其优点是储姜时间长,烂姜少,质量好,无“虫头”样姜损。
该技术若在全国推广(地区气候、地理地质条件不同,其储姜方法应据其原理确定),每年可节约大量农药费用,而更为重要的是从此杜绝了储姜使用农药之恶习,使广大民众确实吃上无农药残留的放心姜。这无疑对生姜的出口创汇也产生很大促进作用。
该技术毫无虚假,而且原理浅显易懂,一试就灵,费用低,效果好,广大姜农定能接受。
由于作者已72岁,故有在有生之年,将上述两项技术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意愿,也填补生姜无公害生产技术之空白,但愿该技术能起到应有的关键作用,从而使我国的生姜产业上一个更大台阶。
作者欢迎、期待着有关部门、商家、种植业主的领导、老师们前来接洽。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办事处东汶南村陈顺宝 联系电话:1650634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