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58|回复: 2

又见海眼泉水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3 0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1年的雨水较大,钢城的降雨量已达941.3毫米,较常年增加50%多,接近60%。在雨水助力下,地下水位不断攀升。
       大雨过后,当你自双凤山公园由北向南漫步,跨过两座小桥和小岛,右转前行二三十米,就能看到汶河岸边一股泉水在涌动,上涌的泉水水花四散,淙淙有声。有些泉水还从河岸石隙中潺潺涌出。 这股喷涌的泉水,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海眼泉。
       海眼泉名之何来?据笔者了解:在双凤山的北面,大汶河是由东向西,东西走向;到了双凤山西北角,由于艾山阻挡,转了一个弯,改为由北向南,成为南北走向;河水流到双凤山脚下,又因双凤山阻挡,不得不调头向西流去。
       在双凤山与大汶河之间,自北向南有一条龙脊,龙头左右各有一眼喷泉,泉水甚旺,深不可测,给人一种直通海底的感觉,因此,先人们叫他海眼。据百度释义,海眼一词的意思是:指泉眼,泉水的流出口。也指那些一年四季旱涝不干的泉水。深不可测,水声潺潺,直通海底,是大海伸到陆地上的眼睛,也有说是龙的眼睛。
       紧贴龙脊东边有一个村庄,明朝末年由刘姓从山西迁此建村。过去,村庄命名多以附近的地标命名,因村子西侧有海眼,因此起名海眼村。之后又有张、亓、王、田、苗、董、郭、李姓逐渐迁往该村居住。现在,该村有傅姓等共9个姓氏。傅姓人口最多,近600口人,其次是李姓。
       1961年,经莱芜县政府批准,东侧的傅家桥村和海眼村两个自然村合并,改为傅家桥大队,自此,海眼村村名消失。
       现在提起海眼村,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了。
       在建设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双凤山公园之前,双凤山西侧是一片农田,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供村民耕种田地使用,外人很少到达这里,也很少有人见过海眼泉泉水的真容。
       笔者前些年曾和两位朋友从这里走过一次,因为河岸只有一米多高,半米多宽,还有几多缺口,不太好走,以后就再没走过。当时,由于不熟悉地形地貌,不知道海眼泉具体位置在哪里,也就没能看到天然的海眼泉。
       2013年10月,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双凤山公园开建,建设期间,扩宽了河道,建设了东面的一弯水池、一个小岛、两座小桥。海眼泉也向南、向西移动了不少,这才到达了现在的位置。
       2014年5月,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双凤山公园开放以后,市民和游客才有机会看到了海眼泉泉水的涌动。
       也许有人会问,海眼泉的泉水来自哪里啊?如果你站在海眼泉边,环顾四周,你就会发现,海眼泉的东面、南面都是山,西面、北面是大汶河。海眼泉离山最近,地势最低。降雨以后,山表水顺坡而下,流入大汶河,可渗入山体里的水则逐渐汇集,慢慢的汇集到海眼泉,喷涌而出。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大汶河双凤山公园段有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雨季过后,汶河上游就不再来水,可这段河坝上,无论春夏秋冬,却常年流水不断;二是,每年的冬天,汶河河面都会结冰,唯独海眼泉旁边不结冰。
       按说,海眼泉地处山阴之地,冬天大半天都见不着太阳,应该结冰更厚一些才对。
       这两个奇特现象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海眼的泉水一直在涌出,只是在水下,喷的不高,我们看不到而已。
       由于地下泉水不断涌出,致使海眼泉周围水温偏高,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会结冰;春夏秋冬,常年流水不断。
       遗憾的是,由于建设公园时,没有将泉水和出口进行归并、整理、外引,建设喷口,大部分时间不为人们所看到。所以,在去年济南市普查名泉时没有登记上报,没能列入今年9月济南市发布的“千泉之城”(现有950处)名泉名录 。
       希望在这次实施大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时候,能够将海眼泉的泉水出口进行归并、整理、外引,建设一个像章丘墨泉一样的喷口,镌刻上海眼泉三个大字,最好再建一座八角亭,让游客近距离一睹海眼泉的芳颜,并且争取早日列入济南“千泉之城”名泉名录。
发表于 2023-2-3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涨知识了,这样的泉眼值得被保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9-17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