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4 16:50 编辑
北城子坡村,隶属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北接上河沟村、南邻南城子坡村,东与逯家庄村接壤,西与清泥沟村交界。(现在已拆迁)全村有305户,954人。 北城子坡,于明朝初年建村,明初徐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地处是齐鲁夹谷之地,附近又有城堡,址在山坡,曾用名城子坡,明末,村南(南城子坡)建村,因避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城子坡。 北城子坡地处丘陵,村北是北沙岭、黑山,村东南有双山,整个地形基本上是北高南低。205国道南北穿村而过。磁(磁窑)莱(莱芜)铁路、莱新高速公路在村西1公里处,高速公路进出口沿村北穿行,村南部的钢都大街横贯钢城。北城子坡道路两纵三横,交通极为便利。 徐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徐姓大约有8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1%,排在第十七位。徐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23.5%,占江西省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浙江(17.1%)、山东(10.9%)、江苏(10.6%),这四省徐姓大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福建(8.3%)、安徽(5.9%)、四川(5.4%)、湖北(5.3%)、河南(5%),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全国形成了以赣浙为中心的徐姓大聚集区。两广、云贵以及西北地区徐姓人口十分稀少。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徐姓大约有19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1%,排在第十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600年中徐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128%,人口纯增长了108万。明朝时期,浙江为徐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35.1%.占浙江省总人口的4.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20.2%)、江西(9.2%)三省,这三省徐姓大约占徐姓总人口的64.5%;其次分布于安徽(7.1%)、福建(5.7%)、山东(4.8%)、湖北(4.2%),这四省的徐姓又集中了21.7%。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徐姓仍为罕见的姓氏。宋、元、明期间,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四川地区的徐姓主要向两湖地区和南方迁移。全国仍以长江口三角洲地区为主要的徐姓聚集地区,但在东南地区的福建和广东重新形成另一大块徐姓人口聚集地。 当代,徐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四省,约占全国徐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山东、江西 、安徽、河南、湖北,这五省的徐姓又集中了30%。江苏为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长江三角地区、广东东部和四川三块高比率徐姓分布区域。 当代徐姓人口分布频率,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苏中南部和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及山东烟台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徐姓人口达到9人以上,中心地区高达12人以上。徐姓分布密度最高的(7.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占国土面积3.4%,徐姓人口大约293万;3.6-7.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4.4%,徐姓人口大约667万;1.8-3.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9.6%,徐姓人口大约736万;1-1.8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19%,徐姓人口大约199万;不足1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33.6%,徐姓人口大约97万。 在江苏南部、浙江、安徽东南部、江西东北部、云南中部和南部,是徐姓占当地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一般达到2.5%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4%;在江苏北部、安徽大部、江西大部、山东东部、云南东部和西部、甘肃武威地区、黑龙江东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台湾北部,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5-2.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3.4%;在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和东北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5-1.5%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48.1%;在其他地区,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不足0.5%,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4.1%。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徐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江苏。 传说,很久以前,河北枣强连年天灾,老百姓背井离乡。明朝初年,河北枣强有一户徐姓老人,早年丧妻,还拉扯着2个儿子,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这一年,徐姓老人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便被迫离乡,一路逃荒到这里。徐姓老人见此地是齐鲁夹谷之地,附近又有城堡,居住地又在山坡上,于是和膝下2个儿子商量,村名定为“城子坡”,明末,村南(南城子坡)建村,因避重名,冠以“北”字,故名北城子坡。 徐姓2个儿子成家立业后,日子的非常幸福。风起水涌、红红火火,儿孙满堂,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村北有一处庵子沟,传说,庵子沟的上沿,以前有尼姑庵,这条沟也因此而得名。1971年公社在该处修塘坝,曾挖出一块2立方米大的花岗岩石臼,据说是当年尼姑舂米用的石臼。一侧刻有文字。但已看不清楚。还有两把剑,以及几座砖砌坟墓,都说是当年尼姑的坟墓。) 北城子坡居委会有12姓,徐姓最早,赵姓、高姓其次。高、魏姓居多。诸姓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