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济南市莱芜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莱芜区人民政府区长李光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莱芜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区委“31011”工作体系,坚定不移战疫情、抓发展、惠民生、守底线,较好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现代化新莱芜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出台助企纾困11条政策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
一年来的负重拼搏,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把服务企业、助企纾困作为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关键抓手,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台助企纾困11条政策,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完善帮包企业服务机制,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12.38亿元,发放助企纾困专项贷款、创业担保贷款8.44亿元,办理中小企业贷款延期274亿元,在战疫大考下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6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左右,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上榜2022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新城区。
洽谈引进项目210个 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
坚持全领域谋划、全链条招引、全方位推进,系统谋划49个产业类项目和40个基础设施类项目;洽谈引进项目210个,引进市外资金23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045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施区级以上重点项目10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分别达到18个、47个,峨嵋新材料、孟家储能电站等52个项目竣工投产。
企业培育量质齐升。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威马泵业获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达到5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4家、“瞪羚”企业15家,创历年新高。实施技改项目130个,建成5G基站1119处,新增上云企业48家,数字经济占比增速超过20%,企业数智化步伐不断加快。
市场主体达到12.3万户 引进硕士以上人才184名
推动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组建成立山东济莱控股集团,区属国企总资产达410亿元。创新驱动提速加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13家,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参与制定各类标准2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4%,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对外开放深度拓展。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70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60亿元,其中出口115亿元、增长36.2%。注册跨境电商企业44家,完成进出口额31.7亿元,居全市第2位。要素保障精准有效。“三区三线”划定获批,44个项目通过精准用地审查,累计供地4600余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80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722亩。争取专项债项目19个,下达资金19.6亿元;恒丰银行、平安银行入驻莱芜,银行机构总数达19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85.3亿元、901.8亿元,分别增长16%、15.4%。
功能区优化提升。莱芜高新区坚持“又高又新”,引进态创生物等过亿元项目17个,全国企业创新积分制等试点改革加快破题,在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上升18个位次。雪野旅游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复审,实施景观提升项目6个,雪野湖国际会议中心、儒居度假酒店建成启用,为市“两会”胜利召开提供了有力保障,园区承载力、吸引力明显增强。莱芜农高区园区规划环评获批,持续深化与山东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启动5项重大科研课题,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创建,平台能级稳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