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立世界东方,居齐鲁腹地,邻巍巍泰山,依滔滔黄河,山河浸润,文明滋养。山、水、湖、谷相映成趣,人、文、风、物相得益彰,获评山东省文旅康养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莱芜,是一座来了便不想离开的城市。 古色莱芜从风云际会中走来,正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演绎成现代化新莱芜建设的生动风景。观春秋,看轮回,知兴替,达演进。大国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激流浩荡;大河奔涌,齐鲁文化大雅咸集磅礴万丈;汶水汤汤,嬴汶大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3000年冶炼,炉火正旺;5000年文明,古邑新妆。姜子牙登临发布封神榜,孟姜女望夫哭崩齐长城,曹刿论战成就一鼓作气,伯益封地探源嬴秦祖里,卧云铺民宿领略石头垒砌的记忆,青石关隘见证历史沧桑、商贾云集。夹谷会盟、孔子观礼、管鲍分金、齐长城遗存--- ---唱齐风鲁韵,品历史大观,厚积薄发,好客山东,泉城济南,古色莱芜欢迎四海宾朋! 绿色莱芜得黄河水滋养,仰泰山为屏障,优美的山水组合成就巧夺天工的天然佳作,注定诗与远方美丽邂逅,涵养出绿水青山的城市气质和鲜明标识。大山挺起脊梁。东有吉山,西有香山,南有莲花山,北有原山,中有大舟山,2000 余座大小山脉独具特色。松柏、国槐、白杨,是绿色的畅想,奇峰、怪石、沟壑,是个性的张扬。泉水饱含柔情。百眼泉水汩汩,400 条大中小河流,200 座大中小水库,水系纵横贯通,大地生动朗润。涓涓细流汇成一碧千顷的雪野湖。航空运动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既有北方的豪迈,也不乏江南的婉约。波光粼粼的湖水、纵横奔腾的河水,散布林间的泉水,赋予了这座城市灵性和秀美。满园深浅色,凤城入画里。汉江公园、红石公园、莲河公园、西海公园、青草河公园、雅山公园、胜利公园,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理念、人本情怀。莱芜“五山两水一湖一池”孕育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升发出“生态立区”的战略构想,森林茂盛、山峰绵延、河流纵横、泉水叮咚,践行“两山”理念,徐徐铺展天蓝、地绿、水清、泉涌的绿色画卷。绿色莱芜欢迎四海宾朋! 红色莱芜,热土飞歌;血脉赓续,丹心一片。青山悠悠,描绘烽火岁月画卷;红旗飘飘,勇扛伟大复兴重担。白色恐怖、风雨如磐的年代,山东省工作委员会在莱芜重建,镌刻下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担当和抛头颅撒热血的牺牲奉献。抗日战争时期,惨烈的吉山战斗洒下323名烈士的热血,汪洋台闪烁着熠熠生辉的伟大革命精神。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打响莱芜战役,成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的经典战例、“运动战的光辉典范”。“小三线”建设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昨日硝烟不曾见,站地黄花分外香。红色莱芜欢迎四海宾朋! 金色莱芜,金灿灿的收货;好品山东,好品莱芜。好山、好水、好风光,孕育特色好品。近十类农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是中国生姜之乡、中**椒之乡。“三辣一麻”,佐料中国味;“三黑一花”,舌尖原生态;“三红一白”,美味好人生;百种名特优农产品,莱芜老味道,人间好滋味。手工锡雕、莱芜香肠、陈楼糖瓜--- ---名副其实的莱芜好品。地方戏曲莱芜梆子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金色莱芜欢迎四海宾朋! 古色、绿色、红色、金色,缤纷激情四射的莱芜,“四色”莱芜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是乐土一方。“说莱就来,来了还来”的文旅品牌越来越靓,游莱芜、观四季、品人生、晓天下! 大河奔涌凌云志,敢立潮头唱大风。新时代,新莱芜,勇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火车头”,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定位,坚持全景覆盖、全业融合、全局联动,全力打造济南“东强”核心增长极、“南美”靓丽新**,高标准建设“省会会客厅”,努力将莱芜区建设成为极具生态康养特色的高品质全域旅游目的地。坚持全域规划。立足8大主类、292个旅游资源单体,全域一体、多规合一,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等系列规划,构建“双核引领、三带串联、四区共建、五大集群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全产业链接。把文旅康养产业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水城、绿城”,以旅游产业化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推莱芜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行全要素保障。对资源要素系统整合、优化配置,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绿道、自行车慢道、健身步道,建设“快行慢游”的路网游览体系。加大全域旅游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实现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 吹过莱芜的风就算是相拥,走过莱芜的路就算是相逢。 “朋自远方来,莱芜亦生辉”。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常来莱芜、品味莱芜、乐享莱芜,让我们一起携手同心、共享机遇、共创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