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2-10-18 19:09 编辑
肖马庄村,位于济南市钢城九龙山以南,东邻卧龙港,西邻庙子村,南邻胡家宅,北依九龙山,近邻北楼村。据考证,此村名是因肖、马两姓得名。后米姓、于姓、庞姓、康姓、赵姓等姓氏陆续迁来渐成村落。现有、李、徐、吴、吕、王、张、刘、赵、陈、祁、曹、丁、和、焦等姓氏,李、徐、吴姓居多。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荒无人烟。元末明初,一肖姓老汉从山西逃荒流落到这里,在小土坡上搭起了间茅草棚子住了下来。茅草棚西边有条小河沟,每到连雨天,山水顺着河沟流进牟汶河。肖老汉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他天天挎着讨饭筐,拖着打狗棍,到几里路以外的村庄转悠,可他不是去求爷爷告奶奶挨门乞讨,而是暗地里打听谁家揭不开锅盖啦,谁家有病人买不起药啦,谁家又要卖儿女啦……只要叫他知道了,他便悄悄扔下几串钱,接济受苦受难的穷人。就这样,附近村庄的穷人都叫他“活菩萨”。 有一年寒冬腊月天,肖老汉到附近的白马山上砍柴,忽见一个汉子从腰上解下根草绳头,搭到树叉上要寻短见。他上前救下了这位汉子,问道: “唉!小伙子,年轻轻的,有什么事过不去,走这条绝路啊?” 那汉子操着浓重的山西乡音,有气无力地喊了声: “大爷……” 便跪在地上呜呜哭起来。肖老汉一怔: “哟,是俺山西老乡?快起来,快起来,俺也是个讨饭的。走,到俺窝棚里好生拉拉呱!” 说着,拽起那汉子,又替他拾起讨饭家伙,一块回到窝棚里。原来,这汉子叫马二,只因山西老家连年闹灾,活不下去了,两口子便带着一个孩子,跑出来逃荒。谁知命不接济,老婆、孩子都在路上饿死了,剩下了他光棍一条,这不,又生了一身癞疮,寒冬腊月没处讨要,眼看山穷水尽,便走上了绝路。 肖老汉一边听着马二哭诉他的不幸遭遇,一边忙着给马二烧水煮饭。他长叹了一声,对马二说: “唉,马二呀,咱爷们的命都一样,俺也是拖家带口来山东的,如今只留下一条老命啦,算咱爷们有缘,你就留在这里罢!” 马二被肖老汉留下啦,一冬天,马二只见肖老汉给他寻偏方,挖草根,用水煮了洗癞疮,却没看到讨饭老头出门乞讨过。春天来了,马二的病渐渐好了,肖老汉帮他开出了一块荒地。秋天收完庄稼,肖老汉又帮他另外搭了个茅草窝棚。就这样,马二在肖老汉对面的土坡上有了一个新家。日子也算安顿下来了。不知是肖老汉的人缘好,还是这里风水好的缘故,这年,异地他乡的米姓、于姓、庞姓、康姓、赵姓等姓氏也纷纷迁来,渐成村落。成了村落,得有个名字。大伙商议,肖姓、马姓来的早,便取名为“肖马庄”。 春来秋去,转眼间就是三年。马二的茅草窝棚已变成泥土房;肖老汉的茅草窝棚还是老样子。马二开的荒地,小块连成大块;肖老汉还是挎筐柱棍,走家串舍。这年秋天,肖老汉忽然一病不起,马二急得不得了,天天守在老汉的茅草窝棚里,替老人家煮汤煎药。肖老汉见马二待他这般殷勤,便觉得马二这个人,还有良心,心眼好使。 一天,老头一阵昏迷醒来,看看自己实在没指望了,便把马二叫到炕前,苦笑着说: “马二呀,咱爷们都是苦命人,可有点缘分哪,俺不中用了,有几句心里话托付你,指望你能把这一方的苦命穷人,时时记在你的心上!” 马二抹了把眼泪说: “大爷,你说吧,俺马二记着就是。” “唉!” 肖老汉叹了口气,叫马二扶他从小土炕上坐起来,指着他的破枕头: “你,把它拆开吧!” 马二顺从地拆开枕头,又按老汉的吩咐,从枕头里取出一个沉掂掂的小破布包,打开一看,他愣住了! “呀!这是么……?” 马二盯着破布包里十几块黄澄澄、有小指盖大小的碎块块和一撮沙粒,生怕认错了: “是金子?” 肖老汉点点头: “不错,是金子!” “呵!哪儿来这么多金子?” “走,俺去告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