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香峪寺院,位于汶河源头,东与淄博市沂源县的张庄乡相邻,南与新泰市接壤,西面是桑家庄村,北面是大峪村。据说“通香峪”村名,是因寺院“香火兴盛,香气满村”而得名。说起这通香峪寺院,还有好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通香峪寺院,始建于明代年间。传说是道家的一长老联合佛儒两教的一些信徒兴建的,原预备修建12座大殿,实际完工9座大殿。后多次被焚毁,最后一次续建是光绪年间,共修复了9座大殿,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后来又遭到严重损坏,其中有些木雕造像已经腐烂,而历代石雕的菩萨造像、佛台、石柱和第9大殿的石墙还有遗迹。石雕艺术规模之大、之多、技术之精湛,齐鲁罕见,可称石雕艺术的宝库。非凡是融儒释道三教,及各种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为一炉,最具特色。 最低的第一殿是“观音殿”。殿中有木雕塑像、文殊菩萨、火池菩萨,两块碑刻及6张石凳。文殊菩萨脸型瘦削,头戴花冠,双手莲花合掌,下坐护法狮子,长眉秀目,端庄慈惠。火池菩萨面容方颐丰满,头顶火池,以手相扶,双目平视,嘴唇微合。其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那些石人、石兽均雕得似人非人,似幻似真。建筑各式殿中香堂、护堂各不相同。面积有665.7 平方米,为佛教寺庙。庙宇石柱底座石礅10个。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寺庙之壮观宏伟了。 第二殿是“关圣殿”。原殿中有佛台3座,造像8尊,兽雕4尊,碑刻8块,石凳4个。殿正中佛台上塑着关羽、周仓、关平造像;左边右边各立着送子、催生、保产、豆麻、张先石刻。如今佛台已毁,关羽、周仓、关平木雕塑像已腐烂无处寻找。历代香客、文人墨迹均刻于此殿,占地681.6平方米。 从“关圣殿”后壁的左右二道门就进入了第三殿“王母殿”。占地750平方米,王母造像立于殿正中,两侧分别立有八仙各显神通。融道教、佛教为一体。一对金蝉,仰天鸣叫。八仙造像的佛台上有浮雕字画,飞动飘逸,人物千姿百态,维妙维肖。 越过一座小山墙,就进入了第四大殿“三教殿”,占地762平方米。为典型儒、释、道三合一的殿堂。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圣并排坐于大殿正中。佛台刻有“万星朝拱”四个遒劲的大字,刺眼生辉。三圣左右的一对石狮豹眼龙身,英气逼人。老子翻阅八卦,释迦牟尼双手合掌,孔子手持圣书。真有容纳四海,万星朝拱之意。 据说,每适庙会时节,人们就从新泰、蒙阴、莱芜等地赶来,三教的信徒各做各的会,各朝各的圣,晚上点上万盏明灯,亿柱香火,香气满峪,热闹非凡。显示了文化的博大,凝聚力强胜。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乡民朴素美好的愿望,正如碑文所载:“尊崇儒释道,人能存五福”。 再上数级石梯就到了第五大殿“擂主殿”即《封神榜》中所说的文太师所在之地了。擂主的木雕造像,佛台上的文武战将千姿百态,气貌非凡,雕刻属“饕餮纹和夔龙纹”,并有凤穿牡丹、金鹿叼花、虎穿青莲、鼠摘金瓜、蝴蝶扑花、犀牛望月等浮雕。擂主造像前后左右立有两对凤凰,四条鳌鱼,刀法熟练,细腻。天上海洋的珍禽动物共存于一庙,真是别有趣味。只可惜空余石礅数个,无法看到有些珍品原貌,令人无限惋惜。擂主殿占地657.1平方米。 再顺着山道往山上继续上几十米就到了规模最大的第六大殿“瑶池殿”,更为壮观。占地720平方米。此殿石刻造像多,佛台三座,石雕造像16尊。大殿分二层,殿前有一开阔地。 每年的庙会时节,晚上明灯万盏,红光烛天,香气缭绕,每晚耗油数十斤。殿内玉皇大帝之母端坐莲花座,慈爱含笑,手持金盘,身旁有“无极”“女娲”及二弟子相陪。四角立有紧口石柱四根,全由巨型雪白大理石垒砌而成,高入云表,巍峨壮观。紧口石柱上刻有唐僧西天取经,哪吒闹海,三英战吕布等动人画面。相传这些巨石是用三国时孔明的滚石法从山下运来的。紧口石柱左右有“伏羲”、“神农”、“盘古”、“轩辕”、“斗母”造像。中间夹有一男身“千手观音”。佛台上雕龙画凤,文臣武将,山水花鸟,令人心旷神怡。 穿过几间当今道士、僧人住的房屋,爬过几座山包,就到了第七大殿“黑煞神殿”。占地333平方米。殿中佛台上坐着手持宝剑的黑煞神石雕造像,左右立有两员战将,佛台四面立有石马、石狮各一对。殿中还有石虎口含海螺,只要用嘴一吹,就能发现清亮的响声。黑煞神造像的左边配有木工祖师鲁班的造像。勒佛坐在莲花台上,面向西方。佛台四面立有四大天王,眼似铜铃,眉如刀锋,威武雄壮。唯此殿中无石兽,别有一番意味。 第八大殿,是典型的佛教殿堂“弥勒殿”。佛台一座,石刻造像7尊,占地777平方米。殿中高高在上的笑弥勒佛坐在莲花台上,面向西方。佛台四面立有四大天王,眼似铜铃,眉如刀锋,威武雄壮。唯正经殿中无石兽,别有一番意味。 最后一殿就是第九大殿“玉皇殿”了。占地999平方米。殿中玉皇大帝造像,由各路天兵天将环拥着坐立佛台正中。唯此殿中石墙石瓦,是一座坚固壮观的石宫。站在石宫前,整座观斗山寺庙尽收眼底。整个石雕群,宏伟壮观,高低错落,深邃含蓄,生动传神,浓缩了我国博大精深、灿烂丰富的传统文化。 可惜的是这些宏大的建筑瑰宝,在清代末年匪患猖獗的年代,被一些游兵散勇、地痞流氓、土匪帮伙毁之,悲哀的是“香火兴盛,香气满峪”的“通香峪寺庙”再也无法展现当年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