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73|回复: 3

钢城大汶河传说(14)寨子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微信图片_20220917143816.jpg
   寨子村,东邻宋家庄,北邻方家庄,东南为高家庄。全村面积1718亩,800多户,2812口人。洪武初年建村,传说村北有一奇石,形状酷似木工用以加固卯榫用的“楔子”,寓意为此地有“楔”形石,必定牢固,系风水宝地,居此不会漂泊他乡。 随着朝代的更迭演化成“寨子”。说起这“楔子石”,还有一个美丽故事呢?
   传说,明洪武年间的一个冬天,朱元璋率3000兵马在九龙山一带征战,不想敌军早有准备。一场激战下来,朱元璋大败,剩下了十人的残兵败将,顺牟汶河南撤,敌军紧追不舍。乘着夜幕的掩护,朱元璋一行撤到了寨子村北一个陡崖,后面的追兵越追越近。朱元璋见陡崖附近有一楔子石柱是绝好隐身之处,便令手下8人顺牟汶河岸堤南撤,引开敌军的追兵。他和一随从下马来到了“楔子石”后面隐藏起来。刹那间追兵到此,眼前除了陡崖和楔子石,无人无马行踪。这时只听到堤南有喊叫声,这是朱元璋的部下故意为吸引追兵所为。敌军随即挥马向堤南追去。
     寒风凛冽, 楔子石为朱元璋二人遮挡着猛烈的北风。征战一天的朱元璋这才感到饥寒交迫,十分疲惫。他将紧攥着的马缰绳拴在了“楔子石”上。与随从紧紧依偎在一起,吃了几口炒面,吞了几把雪,便打起瞌睡。
     东方露出鱼肚白时,随从将朱元璋叫醒。恢复了体力的朱元璋,望着为他遮风挡寒和拴马的楔子石,双手合掌,面对楔子石道:
  “寨子石,救我一命,待成大业,再行拜祭!”
   说罢,和随从挥马而去。
   "**金口玉言",后来人们根据朱元璋误说“寨子石”,将村名定名为“寨子”。
    据说寨子村定名后,还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闻。清末民初,寨子街非常繁华,人来人往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很多村民到街上做买卖。为了提高寨子村的知名度,茶余饭后与外乡商人拉呱时,故意夸大其辞(其实就是吹牛)。
   说什么寨子村有“一里三孔桥”,被人理解为一里路长的桥只有三孔,跨度之大当时罕见。“八步连环桥”更是神秘,实际上是南北向的“吕海桥”和一座石条铺成的东西向小便桥。“三山夹一井”更是闻所未闻,走近一看,竟然是三个土屋山墙“夹一井”。         从此,一传十,十传百,竟有外地人专程赶来,一睹风采或取经,来人站在小石桥上打听“三孔桥”,令人哭笑不得。细琢磨起来说得没错,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美谈。
     传说归传说,吹牛归吹牛。寨子村历经了沧桑,无论是日伪政权、阎团、陈团的驻守蹂躏,还是曾经的乡人民政府驻地,寨子有它的耻辱,也有它的辉煌,现虽不是乡镇政治中心,但经济中心的地位依然存在。如今“寨子大集”可以说在钢城区是最大的。南来的北往的,新泰的、钢城的、莱芜的,沂源的、蒙阴等客商依旧络绎不绝。

发表于 2022-9-17 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小时候我姥爷经常带我去赶“寨子大集”。
发表于 2022-9-17 15: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说得好!我会继续关注你的作品
发表于 2024-12-10 12: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寨子村位于莱城东南35公里、艾山街道办驻地西南3公里处。东邻宋家庄村,北邻方家庄村,东南为高家庄村。全村面积1718亩,800多户,2812口人。
据村碑记载:洪武初年建村,村北有奇石,形状酷似木工用以加固卯榫用的“楔子”,寓意为此地有“楔”形石,必定牢固,系风水宝地,居此再也不会漂泊他乡。据《东蒙阚氏族谱》记载,明初阚姓自蒙阴下东门迁来,因蒙阴人称呼“楔子”为寨子,后演化为“寨子”,俗称蒙阴寨子村。村内有阚、张、李、刘、崔、孙等23个姓。
寨子村,原名蒙阴寨子,民国时期隶属蒙阴县;1941年划归新甫县清泥乡;1945年划归新泰寨子乡;1991年划归莱芜市钢城区寨子乡;2001年寨子乡与城子坡办事处合并成立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属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
1935在刘嘉谟捐助下,成立山东梆子剧团。剧团规模最大;时有60多人,60多个剧目,闻名周围几十里乡村,有3人参加莱芜梆子剧团并在该团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村中的老演员仍坚持演出。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土匪蜂起,为了抗拒土匪侵扰,阚世禄成立红旗会,组织村民修起了圩子墙。圩子墙设东、西、南、北四门,四角筑有碉堡,村民轮流设防,以备土匪骚扰。
寨子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村民积极进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1946年家家有了房子,人人有了土地。正当村民奔走相庆,迎接幸福生活的时候,-对山东发动重点进攻,寨子村人同仇敌忾,奋起-。青年人踊跃参军,壮年人运军粮、抬担架;妇女做军鞋、军袜,全村人全力以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有10名青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村人阚顺吉牺牲时年仅19岁,寨子村人,为革命做出了贡献和牺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4-19 23: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