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296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武哥接触过来自五湖四海的壶友,每个人对于紫砂的理解各不相同,所谓隔行如隔山,懂行的不懂行的,其实一两句话就能分辨出来。
有些问题一问就知道是新手,真正懂壶的人是根本不会这么问的。
因为可能刚接触紫砂壶,不明白紫砂泥料的含义,所以很多壶友张口就是“这个泥料好不好”“这个泥料什么档次”。
紫砂泥料大致分为这几类:紫泥、绿泥、红泥还有共生矿的团泥,有壶友就会问了,那段泥呢?段泥其实就是团泥,是由紫泥、绿泥、红泥这几种基础的泥料不同的比例和成分挤压共生而来的,既然如此,‘泥料好不好’这个问题为什么外行呢?
那是因为,只要是原矿料,其实没有好不好的说法,只有数量多少的区别,泥料价格确实有高低,比如绿泥少,所以贵;紫泥多,所以相对便宜,但不是说,绿泥就比紫泥好,泥料的价格主要是数量决定的,不是质量。
紫砂壶的好坏与泥料没有绝对的关系,只是取决于它的制作工艺和器型的美。如果都是原矿料,没有单纯的好坏区别,只是在不同的壶型上搭配不同的泥料,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那如果都是同一种泥料,是不是就有好坏区分了?其实也没有,同是紫泥可以细分出底槽清、中槽清、老紫泥等等,这些也没有好坏区分,只是成分不同,烧出的颜色和质感有区别而已,因此,买好壶不盯着泥料。
那紫砂壶的好坏,和用料的多少有关系吗?总是有文章把胎体的薄厚吹得神乎其技,比如说薄胎壶就是神技什么的。
很遗憾,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壶是不是薄胎和好坏一点关系也没有,‘薄胎’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行业内卷严重的情况下细分出的商业标签,它也不是一点意义也没有,但前提是壶本身水平够高,是一把好壶,然后再做得薄了一点,增加了难度就意味着减少了成品率和数量,因此价格可以喊高一点。
但壶是不是一把好壶,其实和是不是‘薄胎’一点关系都没有,更说不上什么神技,笔者所认识的凡是熟练的紫砂壶手艺人都能做薄胎,紫砂的突破是造型的设计、立意的深度与工艺上的细致入微,不是厚薄上的突破,薄不薄只是看愿不愿意给自己加这点麻烦而已。
总结,凡是盯着紫砂的用料去提问的,其实都不入门道,紫砂的泥料只是一个基础,它的材质确有优点,但紫砂不是材料的学科,关键是看手艺人的手艺,什么时候盯着造型与工艺来研究,能和作者畅谈一些美术、做工甚至是美学发展史乃至哲学,那才算是跨过了工艺美术的门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