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296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紫砂壶所用的紫砂泥料,实际上是一种含铁粘土质粉砂岩的统称,也被称为五色土,可分为紫泥、红泥、绿泥、段泥四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各有细分,色泽、泥性各有不同。
壹——红泥
红泥的收缩比优于朱泥,较易烧制,窑温不乱,早期为了供给台湾以及其他地区的庞大需求,多以制作成160cc左右的水平壶,这种壶在90年代的台湾最多最普遍,一般是使用在乌龙茶的冲泡,冲泡的越久,发茶性的效果越好。
1、红皮龙,一般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也称野山红泥,呈浅暗红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红色、暗红色,红皮龙相对石英含量较高,云母杂质也比较多,透气性能好,泡茶易上手,亲和力佳,温度简单易掌握,使用愈久愈发红润,为雅俗共赏之泡茶利器。
2、大红袍,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大红袍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濒临绝灭之极品朱泥。
3、降坡泥,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产出,故名降坡泥,练製后出现老味十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人观之即生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老味横生。
4、朱泥,朱泥因含砂量低、泥性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由生坯至烧成,收缩率高达30%,支撑度差,一般成品率仅约7成。故常用来制作小件器物和作为化妆土,作为紫泥坯件表层的装饰用。
贰——紫泥
紫泥呈紫棕色,为较常见之典型紫砂泥,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
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制壶上乘原料之一。
1、天青泥:号称泥中极品,不多见。
2、底槽青:因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矿料一般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有青绿色豆斑状(俗称“鸡眼”),烧成后呈紫红色。
3、清水泥:一般为紫褐色致密块状,有云母碎片,矿料上带淡绿色斑点、斑纹状,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呈紫黑、暗青色,一般指单一矿料仅加石黄等练成的紫泥。
叁——绿泥
绿泥疏鬆不结、张力大、黏性低、砂粒易集结或排挤。烧制中窑温略低则水色不佳,胎骨鬆;窑温高则黑点密佈,光明针不易。过者颜色不均,少者温润度差。烧成后风采脱俗、泥色出众,吸水率佳。
1、本山绿泥,一般指黄龙山优质绿泥,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呈浅黄、米黄色,高温泛青绿色。
2、芝麻绿泥,呈青绿色致密块状,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故称为“芝麻绿泥”,有白麻子泥、红麻子泥。
3、墨绿泥,因矿料呈墨绿色,故称“墨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浅黄色,高温透青。
肆——段泥
段泥原矿称之“老团泥”,产于江苏省宜兴黄龙山,原矿外观近白色,夹深绿斑点;除可当泥胚製陶外,亦可磨筛成细颗粒,作为调砂效果之用;烧成后呈次鹅黄色,略含极少数红色斑点。
色泽跨度大,金黄、明黄、土黄、褐黄、青皆有,现在的段泥多为紫泥和本绿甚至夹杂红泥的拼配,色泽由这几种料子的比例和窑温决定,段泥的颗粒感几乎是所有料子里最丰富的一种,泥料难养但发茶很好,此外,泥料作假里唯段泥最少,个人觉得是非常适众和靠谱的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