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南市公布了82处建筑为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并向历史建筑产权单位授牌。近日,济南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中的56处率先向社会公布保护图则,作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和后续修缮利用的法定依据,并明确了保护修缮要求、提出活化利用建议。
卧云铺村桥西街58号传统民居
比金阳桥“岁数”还大的是莱芜区茶业口镇卧云铺村桥西街58号传统民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卧云铺村民舍大都以石材垒砌,石屋、石街、石墙……整个村庄像一座石头城堡。桥西街58号传统民居所在院落为四合院式布局,其为院落中的南侧二层楼阁,石砌墙身,白灰勾缝,中间设一圈腰线石,为莱芜山区石砌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对于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保护图则给出社区服务设施、展览的建议。 这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中,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类建筑较多。如市中区上新街46号、48号、50号、52号、54号传统民居(原沙家公馆1、2、3、4、5幢建筑),建设于20世纪40年代,现有院落格局保留了民国时期济南传统民居的历史信息,院内建筑均采用青砖、青石、木等传统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民居建筑的用材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位于莱芜的孝义楼村刘氏家祠、李文珂故居、周王许村传统民居为清代建筑,建设于清末民国初年的下北港村传统民居01,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解放军战备粮库俯瞰图
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中,济南第二机床厂9栋建筑、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13栋厂房建筑代表了1930年代和1950年代济南工业建筑的用材特征,保留特定年代的历史信息,深深镌刻着时代变迁的烙印。像济南第二机床厂A1座建于1937年,是该企业最早的建筑,为砖木结构,战时曾用于存放弹药,2017年改建为历史博物馆。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历史建筑建于1953年,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按照苏联援建项目图纸建成。位于莱芜区的山东汽车制造厂旧址厂房是莱芜“小三线”工业遗产类建筑的典型代表,莱芜发电厂职工俱乐部、解放军战备粮库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莱芜山区备战的背景。 双山泉村渡槽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莱芜卧云铺村桥西街58号传统民居、历下姜家庄金阳桥、市中大庙屯观音祠这些明代“前辈”,建于1977年莱芜区双山泉村渡槽是济南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中较年轻的“后生”。这座渡槽整体呈“Z”字形,总长约224米,高10米,当年为方便灌溉农田修建,至今仍在使用。
附第三批82处历史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