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98|回复: 2

中国式结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6 2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作者:讷言
front2_0_877827_FtOHPbilufvgeQbWPNIeDWdx_P7k.1637064495_20_08_16.jpg
中国式结婚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旧式婚姻阶段,第二阶段:婚姻自主阶段,第三阶段:自由恋爱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就是旧式婚姻阶段,这个阶段从几千年前的封建社会到解放初期逐渐结束。旧式婚姻阶段的中国式结婚的最大特点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的中国式结婚,只要双方父母一纸婚约,做子女的就必须坚决服从。在这种婚姻方式下,青年人——婚姻的主人完全没有决定权,结婚的对象婚前完全不熟悉,或者说直接就不认识,等结婚后入了洞房,掀开盖头以后才相互认识了。根本没有感情可言。所以,第一阶段的中国式结婚也叫先结婚后恋爱。更可悲的是,如果婚前男方死了,女方也必须嫁给木头丈夫;如果婚前女方死了,男方还可以再娶别的女人。在旧的中国式结婚的过程中,媒婆就成了一些能说会道的女人的职业和谋生的手段,这样的女人一般都是**的人,既会抽烟喝茶,也特别爱吃肉喝酒,自己家里又一贫如洗,她们通过说媒,也好挣点吃喝。给谁家说媳妇,谁家都得好酒好肉伺候着。临走,还得给她一些好烟好酒好肉拿上回去。有的媒婆还通过两头隐瞒的办法,从彩礼中扣除一部分化为己有,从而取得一人说媒全家不饿的效果。也有一些男士看到说媒有利可图,加入的媒婆行列中去的,他们就像京剧里的男旦。

当然,也有一些业余媒人,他们说媒对于自己是行善积德,对于别人是为了成人之美,那得另当别论。

媒婆说媒的原则明显是受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他们的原则是门当户对,提倡:官配官,员配员,篱笆门子配稿件(方言:一种用谷秸编制的挡风遮雨充当门的门帘)。旧社会也不乏有纨绔子弟看中良家妇女,胁迫成亲的。富贵人家有钱有势,一旦看上了良家妇女,怎能放过?据老人们讲,一些良家妇女有时候在出嫁的半道上被抢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时就会上演一出《王老虎抢亲》。

这一阶段的中国式结婚,婚礼的形式也是因人而异的。富贵人家会骑着高头大马、八抬大轿、叮当呜哇去迎亲,因为送亲搬运的嫁妆很多,置办的酒席也很多,场面蔚为壮观。贫穷人家的婚礼则办得比较简朴,嫁妆也比较少。

由于一些家庭的条件比较差,或者儿子长相不好,一些媒婆就开始给他们说转亲。说白了,就是拿着闺女转儿媳妇。转亲少则三家,多者五家、七家不等,家数多了亲缘关系疏远,对于后代的遗传比较有利。但是,因为有的转亲男女年龄差距、或者智力差距较大,往往会违背青年妇女的意愿,出现了拿着馍馍转了窝窝头的现象。

有时候因为找不够三家或更多,直接两家进行交换成亲,也有人把这种形式叫做骨肉换骨肉,这种形式叫做换亲。换亲的亲缘关系很近,本来是姑姑,结果成了妗子,本来是姑父,结果成了舅舅,都是一人两个身份。称呼起来很别扭。

转亲和换亲的方式结婚都是无奈之举,都是为了让儿子能找上媳妇来,这样却使一些非常优秀的妇女受了委屈。

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青年开始接受了新思想,旧的中国式结婚逐渐不被青年人所接受,他们要求婚姻自由,自己去追求婚姻的幸福,发生了许多逃婚现象。像孙中山、毛泽东、鲁迅都对旧的中国式结婚进行了有力抨击,他们也是背叛旧的中国式结婚的典型代表。

  第二发展阶段就是“五.四”运动后提倡婚姻自主的阶段,这个阶段到改革开放后逐渐消失,在农村,这个阶段从集体化以后才逐渐兴起。这个阶段的中国式结婚的最大特点是:仍然需要媒人说亲与父母的作用,但与旧的中国式结婚不同的是,婚姻自主阶段的青年人有了自己的决定权。但媒人的作用没有丝毫没有减弱。因为这个阶段的中国式婚姻多了许多手续,需要媒人在中间撮合。

因为婚姻自主了,但又不能完全摆脱旧的婚姻模式的束缚,无意中就增加了青年人见面、定亲、搬叫三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开始于集体化时期。见面是让青年男女自己决定婚姻大事。见面后,如果男方同意了,可以给女方一些现金,叫做见面钱,如果女方接收入见面钱,就证明他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双方算是定了亲,都要恪守婚约。如果拒绝接收,这证明女方不同意,两来无事,男方若是有别的提亲的还可以定亲,女方不能责怪;当然,女方也可以再与别的男青年定亲,男方也不能责怪。这个时候,有一家女百家提,一家男百家说的俗语,无论男女只要没定亲,就有选择的自由。因为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女青年选择的机会更多些。以至于有的女青年挑来挑去,过了芳龄,好的合适的男青年没有了,只好不管孬好就选定一个。正所谓:“挑绿的挑花的,和面窝窝烂渣的”。

就是这样的中国式结婚,开始大家还不大会把握,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青年,尤其是那个时候的中国的农村青年,都是从封建社会过来的,由于受“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思想的桎梏,起初的青年男女都很腼腆,既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和要求,也受着世俗的束缚。

因为腼腆的原因,刚开始的时候,男女见面后不大说话,竟然就发生了相亲相错了的现象。我们这里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位老者给一男青年介绍了一个对象,女方是老者的表侄女。要见面的时候,女方非常腼腆,而她已经定了亲的还没有过门(方言:结婚)的姐姐则落落大方,就说:“你紧张什么?我跟你一起去,给你壮胆。”

男青年一看,其中的一个妇女长得非常漂亮,以为就是那一位,就答应下了这门亲事。那个时候不兴定亲,也不兴搬叫,迎娶进家来后,发现自己的媳妇竟然是那个丑的。两口子虽然勉强过了一辈子,可是他们这一辈子并不幸福,尽打仗。过去,中国式相亲的含蓄耽误了多少美好姻缘?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因为含蓄而不直接明说而遗憾终生生的。

后来除了见面,又增加了定亲这个环节,这个时候,男方得准备足够数量的彩礼,这是中国式结婚长期固化下来的习俗。现在这种形式有的地区仍然还保留着,而且数额非常巨大,简直弄成了买卖婚姻。定亲之后,每逢节假日都要搬叫,也叫搬媳妇。这样,男女双方就有了充分的相互了解和谈情说爱的机会。

定亲数年之后,等男方准备好住宅,双方才选择吉日大礼告成。

  第三阶段:自由恋爱阶段,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自由恋爱式的中国式结婚,在上流社会,从上世纪30年代就兴起了,但是真正普及非常晚,全面推开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早在延安时期,一些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进步和婚姻自由,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奔赴自由世界——延安。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青年人都进城上班了,包括农村在内,已经见不到青年男女了,就算媒婆想说媒,就算父母想行使“父母之命”的权力,儿女也不在跟前,不等媒人和父母过问,青年男女在外面都已经谈好了对象,现在的青年男女又乖,说话又亲热,买的礼物又好,哪里还有混蛋父母“棒打鸳鸯两下飞”的?

但是,中国式结婚,无论实质发生怎样的改变,形式上始终未变。虽然国家一再提倡“退彩礼”、喜事新办,但积习难改,终于被固化了下来。虽然见面的环节被相处代替了,见面钱不用拿了,但相处的过程中,在一起吃饭次数就多了,男方付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定亲这个环节并没有被取消,青年男女相处久了,还得需要家长的认可,一家一户的认同,这就需要定亲了,现在定亲彩礼钱比原来更重了。婚礼是只能隆重,绝不会简单,婚姻大事岂能草率?无论在哪里上班儿,都得回老家举办婚礼。现在富裕了,婚礼也更加隆重了。拍结婚照、放烟花炮、动用轿车迎亲、扎彩虹门、放音响一点也不能少,现在又增加了录像。无论富有还是手头紧张,每一个儿女结婚都像皇家王子或公主举办婚礼一样奢华。中国人爱面子,没有钱,去借去擓也不能丢了面子。幸福了儿女,却亏大了老子。连买轿车加买楼房,不把你大半辈子的积蓄花光才怪呢!

为什么老人倾其所有,也要为孩子举办婚礼呢?一是为了光面,儿子娶媳妇了,让亲戚朋友通过喝酒知道一下,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担心丢了新娘的面子,一旦生变,前功尽弃,人财两空,千哆嗦万哆嗦都过来了,就差这一哆嗦了,再忍一忍就万事大吉了;三是,通过举办婚礼,大半辈子拿出去的份子钱也好通过自己儿子的婚礼收回一些。因此,这些习俗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被固化了下来。这些固化了的结婚风俗,是中国独有的,有别于其他国家,因此就被称为中国式结婚。
front2_0_877827_FhXoU0XKiehPjzRQPTAnqgl-FxSa.1637064501_20_08_2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7-7 0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