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8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动五门”!是形意拳核心内功,是沟通“拳”与“身”、化“意”为“劲”的桥梁!
一、何为“五门”?是五个动作?
先破个迷!很多人常把“动五门”说成是五个特殊招式,错!这里的“门”,指的是身体内与五脏六腑紧密相连的关键门户,是气血劲力出入、转化的枢纽!动五门,动的是内运之机,而非外显之形。
“五门者,五脏之门户也。开合吞吐,劲由是生。” 简单说,五门就是心、肝、脾、肺、肾这五脏在身体上的“能量出口”和“劲力开关”。它们位置固定,作用非凡:
心之门:膻中穴区域(两乳连线中点) - 主神明,通炮拳(火),劲力之“帅”。
肝之门:期门穴、章门穴区域(胁肋部) - 主谋略,通崩拳(木),劲力之“韧”。
脾之门:中脘穴区域(肚脐上四寸) - 主运化,通横拳(土),劲力之“厚”。
肺之门:云门穴、中府穴区域(锁骨下窝) - 主气魄,通劈拳(金),劲力之“锐”。
肾之门:命门穴区域(后腰与肚脐相对)- 主藏精,通钻拳(水),劲力之“根”。
二、为何必须“动”?不动无真劲!
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动五门,正是实现这“三合”的核心!光靠肌肉伸缩打拳,那是外家功夫,耗力伤身。
动则气血活:通过特定的意念引导与动作开合,刺激五门区域,能直接调动、梳理深藏于脏腑的气血能量。气血活了,劲才有源!
动则劲路通:五门是身体劲力传递的“要道”。崩拳发力,肝门不开,胁肋如铁板一块,那股子“韧”劲、穿透力从何而来?劈拳下劈,肺门不展,气息如何下沉催动手臂如斧?门不开,劲必滞!
动则脏腑强:正确动五门,是对脏腑的深度按摩与锻炼。炮拳发动,心门开合如鼓荡,强健心气;钻拳拧裹,命门如泉涌,滋养肾精。这才是真正的“内壮”功夫!拳谱云:“拳法合于脏腑,则形正气顺,病安从来?”
三、如何“动”?不是硬顶瞎扭!
动五门,重在一个“意动气随,形松意紧”。切记不是用蛮力去顶、去压穴位!那是自残!
以意引之:这是核心!练拳时,精神高度集中,意念轻轻“关照”对应的门户区域。如打崩拳,意念微注于右胁期门、章门(假设右拳在前),想象此处如弹簧般蓄力、释放。
以息催之:呼吸与开合紧密配合。开(蓄力)时吸气,气沉丹田,意念引气充盈对应门户;合(发力)时呼气,气自丹田经门户催发而出,达于四梢(手脚指趾尖)。劈拳下劈伴随深长呼气,肺门如开闸放气,劲透指尖。
以形导之:外形的动作,要利于门户的开合舒展。比如:
崩拳:后腿蹬,腰胯拧转,前拳螺旋崩出。这个拧转,自然带动胁肋部(肝门)的拉伸与聚合,如拉弓放箭。
钻拳:小臂拧裹上钻,腰背如反弓,命门(肾门)处自然有饱满、后撑之意,似泉水上涌。
炮拳:双拳一架一冲,胸廓(膻中区域,心门)如炮膛,一吞一吐,开合鼓荡感明显。
劈拳:掌如斧下劈,肩胸(云门、中府,肺门)松沉开阔,如雄鹰展翅,气息随之沉坠。
横拳:拳走弧线,横拨化打,腰腹中脘(脾门)处沉稳如磨盘转动,化打一体。
四、动错反伤身!警钟长鸣!
动五门是双刃剑!方法错误,危害巨大,这也是很多练家子内伤不自知的根源!
用意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强行意守,易导致气血逆乱、头晕脑胀。记住“似有似无,勿忘勿助”。
外形僵硬:为了追求“开合”而耸肩、挺胸、塌腰,导致肌肉紧张,压迫门户,反而阻碍气血运行,久之劳损。松柔是前提!
呼吸紊乱:憋气、努气,强行配合动作,最伤脏腑!气不顺则力必拙,还伤肺伤气海。
不明体质:本身体虚(尤其是心肾虚弱者),若强行猛烈开合心门、命门,如同竭泽而渔,越练越虚!需循序渐进,或辅以调养。
五、动五门是终身修炼!
别指望几天就掌握!动五门是伴随形意拳修炼一生的核心功课。从最初的“形似”,到逐渐感知到气血在门户外“流动”,再到脏腑开合与拳劲收发浑然一体,需要的是时间、体悟、明师指点(至关重要!)。
站桩是根基:无极桩、三体式是体悟五门开合、气血运行的绝佳法门。静中求动,细心体会。
单式反复磨:把五行拳拆开,一个动作反复练习,细细琢磨对应的门户如何随动作、呼吸、意念开合吞吐。慢练出真功!
体用需结合:在实战应用(推手、拆招)中检验。真遇敌时,门户能否在电光火石间自然开合、发出整劲?这才是硬道理。络
结束语:
形意拳动五门,非是炫技秘法,实乃性命双修、拳道合一的坦途。它让拳法从筋骨皮膜的操练,升华为对自身生命能量的认知与运用。懂动五门,才算真正摸到了形意拳内家功夫的门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