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8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练武的活不长?”这刺耳的话像根针,扎在每个真心习武人的心上。街头巷尾的议论,影视剧里早逝的宗师形象,仿佛给武者贴上了“短命”的标签。但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玩命苦练,身体掏空不自知!
过度消耗如油尽灯枯: 外家拳的刚猛训练,若只求“力拔山兮”,不知节制,无异于日夜不停烧干身体这盏灯油。《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筋骨长期超负荷运转,关节磨损、暗伤累积,气血根基动摇,寿元自然受损。
死练不懂养,功夫成枷锁:“只练不养,功夫白长;又练又养,功夫才涨。” 若只知一味追求套路数量、力量极限,忽略站桩调息、药浴按摩等传统恢复手段,身体得不到休养修复,再强的功夫也成了催命符。
二:心火难平,七情五志皆是刀!
争强斗狠,肝火焚身难久长:习武若只为争胜斗狠,动辄怒气填胸,《黄帝内经》:“怒伤肝”。肝主疏泄,怒气郁结则气血逆乱,久之脏腑功能必损。真正的武者修养,如太极所言:“心静身正,气敛神舒”,追求的是内在平和。
执念如锁,心神耗散根基摇:对胜负、名利的过度执着,日夜思虑煎熬心神。《清静经》点破关键:“遣其欲而心自静”。心不静,神难安,气血运行失序,养生根基崩塌,何谈长寿?
三:真传断绝,养生精髓无人晓!
内家拳本是长寿法: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核心绝非争勇斗狠。太极拳谱开宗明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其缓慢圆活的动作、深长的呼吸配合,正是引导气血、调和阴阳的顶级养生术。
道医合参铸根基:传统武者深谙“拳医不分家”。精通经络导引,配合四季变化调整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运用中医养生智慧,如药膳食补、节气调理,固本培元。《易筋经》强调“内壮”为先,正是此理。武术的至高境界,是《庄子》倡导的“形神共养”,身体强健与精神超然合一。
“武者多不寿”的迷思,源于对武术真谛的误读与传承的断裂。真正的武道精髓,是深植于道家智慧与中医养生体系的生命之学。它教你练得巧而非练得狠,懂得收远胜于一味放,在动静张弛间涵养生命本源。放下无谓之争,平息躁动心火,拾起传承中“养气培元”的古老箴言——这,才是武者叩开长寿之门的真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