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8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今天聊聊站桩里的“拧”与“裹”!桩一站,手脚一摆,就觉着到位了?呵呵!少了这“拧裹”二字,您那桩啊,十有八九白费功夫!
一、拧、裹?就是“缠着劲”!拧一条湿麻绳是啥感觉?是不是得一股子劲儿往里旋、绞、压实?站桩里的“拧裹”,就是把这股“缠着劲”搁进周身的筋骨关节里头去!它是实实在在的、由内而外拧转、包裹、聚合那股子内在的张力。“外示安逸,内固精神”,这“内固”的一大半功劳,就得靠拧裹!少了它,桩就松垮,劲就散。二、为啥非要拧裹?1. “撑筋拔骨”:单单站直了、撑开了,那叫“懈”!拧裹一上身,关节就像给上了弦,筋膜被拧转拉伸。感觉?就如同《内功四经》点到的“筋络舒展,骨节通灵”,是内劲滋长的沃土!
2. “六面浑圆劲”:正确的桩功,讲究前后、左右、上下,六面都含着对抗力,像打足了气的皮球,哪儿按都按不瘪。拧裹就是这“浑圆劲”的核心!一拧一裹,周身筋膜如网络般联动,前裹则后撑,左拧必右随,上提下自坠,劲力自然就圆、整、饱满!形意老谱里那句“浑身无处不弹簧”,没这拧裹劲儿撑着,弹簧从哪来?
3. “力由根发”:脚底下的劲儿想顺顺当当传到手上?拧裹离不了!它让您从脚到腿、到胯、到脊、到肩、到臂,节节贯穿,螺旋通达。您试试,站桩时脚掌暗暗内旋(如拧入地),配合膝胯微妙内裹,是不是立刻感觉腰背挺脱了,两臂沉实了?这就是拧裹在铺路导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传导的顺畅,拧裹功不可没!
三、练拧裹?肩胯腰三角是命门!
别贪多,抓住三个要害,细细体悟:1. 肩窝——如夹核桃:肩膀头子千万别端着!想象您胳肢窝底下,轻轻夹着俩核桃(可别真夹死了,是那股“意”)。肩胛骨微微向下、向前、向两侧“铺开”、“包裹”胸腔。感觉?像是胸口抱着个大球。“沉肩坠肘”,这“沉肩”,精髓就在肩窝这微妙的内合与下裹之势,劲儿自然就顺到膀子上,肘也坠得实在。
2. 腰胯——似盘古柱: 这是拧裹的枢纽!命门那块(后腰眼)微微向后、向上“靠”、“提”,同时,两胯尖(大转子)如同两扇大门,带着大腿骨,缓缓地、有控制地向内、向下“合”、“坐”。想象您坐在一个高脚凳的边缘,胯根内收,屁股微微向下“掖”。注意!绝不是撅屁股!这一“合”一“坐”,腰脊自然正直,下盘稳如磐石,内劲上下贯通。“腰如车轴”,这轴要灵,全仗胯根这拧裹的活劲儿。3. 周身——如拧湿衣:有了肩窝的“夹”、腰胯的“合”做底子,再体会一种极微妙的整体螺旋感。想象您是一件刚拧过的湿衣服,从脚底到头顶,带着一种温和、持续、由内而外的拧转聚合之势。不是外形大幅扭动,是内在筋膜的“拧”!尤其注意两膝、两踝间,似有细绳微微内旋相系。这感觉,如《内功四经》所言“势如背锅,神气灌顶”,浑身是整合一气的张力。四、拧裹进阶:呼吸暗合,意在劲先!
功夫深了,拧裹还得跟呼吸、跟“意”搭上:
呼吸引动:吸气时,可微助周身含蓄、聚合、内裹之势(如蓄力);呼气时,则助那股内在的张力沉稳地向下、向四面微微“撑”开(如释力),但拧裹的“根”始终不丢!一吸一呼,暗合开合,桩就活了。意在劲先:“拧裹”这劲,重意不重力,贵在若有若无间!您脑子里老想着“使劲拧!用力裹!”,那准僵。
要用“意”轻轻引导、观想那股“缠着劲”的存在和流动,像水银一样自然灌注关节缝隙。“用意不用力”,在拧裹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心静,意到,那劲自然就“活”。
结语:站桩里的“拧裹”,是传统武术内炼的核心法门,是撑起您一身整劲的“钢筋铁骨”!把它嚼透、练活,您的桩才算真正“站进去”。每天站时,就琢磨肩窝那“核桃”、腰胯那“合门”、周身那“拧湿衣”的微妙劲儿,日久功深,您自会尝到其中无穷妙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