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699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早期道家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内丹等等,下面作以简明介绍。
01心斋
心斋,“斋”即清心之义,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最早出自《庄子·人间世》:“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02坐忘
坐忘,即静坐忘身。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说:肢体废去不动,聪明免去不用,离开形体去掉思虑,心同于无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这时的坐法,不是后来佛教的盘腿打坐法,而是坐于杌上或席地而坐。
03缘督
缘督,指遵循中道,或云运行督脉。见于《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意思是说:遵循中道(或运行督脉)作为途径,就可以做到保养身体,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养亲人,可以做到尽享天年。后世修炼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为理论根据。
04导引
导引,即导行肢体,以通经络。《庄子。刻意》云:“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说:象熊一样攀援树木而自悬,如鸟一样展翅而伸腿,这是为了长寿的需要,是导引锻炼、保养身体,象彭祖长寿的这一类人的爱好。在三国时华陀所传之五禽戏,即属道家之导引法。
05吐纳
吐纳,指吸进清炁,而呼出浊气。《庄子。刻意》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意思是说:用呼吸之法,吐出浊气,而吸人清炁。这就是道家修炼的调息之法。后文筑基炼炁之吐纳法,即渊源于此。
06听息
听息,又称“听炁”。指静中用炁听呼吸,以凝神合道。见《庄子·人间世》:“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炁。”意思是说,不要用耳朵去听呼吸,要用心去听呼吸;又不要用心去听呼吸,要用炁去听呼吸。因为这时心与炁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听而用炁听。
这种方法,也是道家调息入静的一种。听息法的目的,最后是要达到无心而听炁;世俗流传的数息法,最后还是有心在数息。比较而言,用“听息法”比用“数息法”,更为容易入静,而且入静的层次更深。
07踵息
踵息,指内呼吸功深,而达于踵。据《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说:古代修道的人,他们睡觉不会做梦,他们醒来不会忧愁,他们吃东西不求厚滋味,他们的呼吸很深很深。
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内直接到达脚后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够由外到达于咽喉。这是修道人所用的内呼吸,与平常人所用的肺呼吸,决不相同。
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机最多只能到达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却可以直接到达足后跟,可见古代修炼的真人,已经具备很深的修炼功夫。
08守静
守静,即收心求静以守之。源出《道德经》:“归根日静,静日复命。”意思是说:归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静,入静之后,生命可以得到回复。成为后世道家修炼学的重要义理。《太平经》云:“求道之法静为根。”
09存想
存想,又称存思、存神。即内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隐子》日:“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来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灵。因为道家认为人身各处,都有神灵统领,存想这些神灵,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从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长生久视。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炼经典《黄庭经》,其中所述即为存神法。
10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处,或守一于道。《庄子·在宥》云:“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意思是说:我守心一处,而处于身内阴阳二炁的和谐之中。守心一处,或可大之而守于道,或可小之而守于窍。后世道家修炼之中的守规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窍法、守会阴法等等,即来自于此。
11辟谷
辟谷,又称断谷、绝谷、断食、辟粮、绝粒、休粮、断粮等。辟谷约可分为五种类型:1.不食五谷杂粮,即米面之类。2.不食人间烟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盐,中华道家又称为“上清斋”。4.禁绝一切食物,专门服炁。5.服用药物,代替食物。
辟谷的目的,一是为了清洁内脏,从而达到净化内炁的效果。一是为了休息肠胃,从而达到治愈身体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为了解决住山修炼之时,避免断粮之后造成困境。
12服食
服食,又称为“服饵”,指服食药物或外丹。《服炁精义论》日:“诸药以代于谷,使炁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服食有时是为了服用药物,以达到帮助修炼的某些效用;有时是为了代替饮食,以解决因为吃饭带来的负担;有时是为了服用外丹,以坚固自己的形体。但是服用外丹,必须有充足的内修作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为所制。
13房中
房中,古代又称房内、房中术、御女术、黄赤之道、闺闱之道等。其术源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却病延年之卫生术。道家不讲禁欲,而讲寡欲。
《汉书·艺文志》日:“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道谚日:“若要不老,还精补脑。”后世因为此术易遭毁谤,道教遂而不传。但是许多古代道家关于房内的书籍,今日还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道家人元丹法,绝非等同于房中术,有人大肆宣扬房中为人元修炼,是属伪道。
14行炁
行炁,亦称引炁、运炁、通炁、逼炁、闭炁等。指调动体内真炁,以通经脉。《抱朴子内篇》说:“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说,开始学习行炁的方法,从鼻孔引炁闭住,然后引入身体内部,但是都不要让耳朵听到呼吸出入的声音,经常要做到进炁多而出少。这里也是闭炁的一种方法。
15胎息
胎息,即如胎儿般以肚脐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层次丹道的胎息,指与天地同其呼吸。
《云笈七签》日:“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说:人能按照婴儿在母亲腹中时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内炁,攥拳握固(如婴儿一般以余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处,这种方法名为胎息。
胎息是道家内呼吸的重要目标,最后精炁神归于丹田一处,即可结丹。
16外丹
外丹,又称炼丹术、金丹术、烧炼法、黄白术、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炉鼎等器具,烧炼金石草木,炼成神丹,以为修炼之用。
《抱朴子内篇》云:“夫金丹之药物,炼之愈久,变化愈妙。……服此二药,炼人身体。”外丹的方法,大约有两种:一是黄白术,又称点金术,是用矿物质炼成黄金白。
17内丹
内丹,指以人身三宝精、炁、神作为药物,在体内修炼成丹。笔者认为,内丹的修炼方法应当早于外丹,试看《庄子》所载广成子教导轩辕黄帝的一席话,即属高层次的内丹法。
但其名称,乃与内丹相对而言,在隋朝时罗浮炼士苏元朗昭示之,见《罗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推测内丹开始流传较为隐秘,由苏元朗著书始才显露于世。至唐末出现钟离权、吕洞宾所倡之“钟吕金丹道”,内丹学说遂逐渐形成完整系统,自后流传久远,成为道家修炼法之主流。
道家修炼学,就是在以上众多修炼方术的基础之上,经过历代修炼家的不断发展完善,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既已光辉于远古,亦必照耀于未来!
道家养生功:常念这六个字可养五脏,不信你试试!
六字诀是我国道家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它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每个字念六遍,然后调息一次。
嘘(xū)、呵(hē)、呼(hū)
呬(sī)、吹(chuī)、嘻(xī)
唐代药王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撰写了六字气诀诗歌: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简单六个字也对应了身体五脏六腑
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
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
脾脏病者,身痒痛闷,唏气出之
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肾脏病者,体冷阴衰,面目恶秽,呬气出之
六字诀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呼吸引导,调动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混浊,人就会生病,如果将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再吸纳进清新之气,人就会恢复健康。
道家养生功,《六字诀》练法
1、多念“嘘”字,护肝
六字诀中的“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2、多念“呵”字,补心
“呵”字功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夏日炎热,心火上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出气灼热、心烦不安等症时有发生。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等症,均可多做呵字功。
3、多念“呼”字,养脾
“呼”字属土,有健脾、治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的作用。夏末秋初,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多练习出“呼”字音,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4、多念“呬”字,润肺
六字诀养生法中,“呬”字比较适合秋季练习,因为它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
5、多念“吹”字,强肾
“吹”字诀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呼吸吐纳法,根据四时、五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祛病延年。老人练完“呬”字功,可以练习“吹”字功以补肾气。
6、多念“嘻”字,理三焦
六字诀第六式为“嘻”字诀,道医认为,嘻字诀与少阳三焦之气相应。三焦与各脏腑经络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全身通调气机的道路,因此嘻字诀可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对于爱发脾气、肝火旺盛的,老是感觉心情不舒服、郁闷,女性更年期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练功要领】:
清晨洗漱后,挑选空气清新处,面向东南方,闭目站立,两脚间距同肩宽,双膝自然放松,双臂自然下垂,也可采用任何舒服的姿势,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扣齿72次(扣前齿36次,扣后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液满咽下。
鼻吸口呼几次,待到呼吸平和后,开始练功。可以依照季节挑选单一字诀,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不同的字诀,每次练功以36遍为宜。
性命双修的功法是千峰老人赵避尘,继承邱祖龙门派代代相传的性命双修功法。
在没谈性命双修之前,应首先弄清什么是性命?那么到底什么是性命呢?用现代的话来说“性命既是生命”。
若用道家散在丹经道书上的传统说法则其名目繁多,如乾坤、坎离、铅汞、婴儿姹女、金乌玉兔、心肾、龙虎、神杰等等。任其千名万喻也只是一阴一阳而矣。故吕祖曾有这样一首诗:
“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山江。
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
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
若将性命分而言之:性有性根,命有命蒂。性者心也,发于二目。命者肾也发于淫根。性为心,心为离,离属火,在卦“”外阳而内阴。故离中之炁为火龙,其性宜于飞。命为肾,肾属坎,坎为水,在卦“”外阴而内阳,故坎中之精为水虎。其性宜于坠。
前面已经说过,这里所谓的心不是指的心脏,是灵心,又叫元神,灵魂。是活动着的思想,是锁不住的心猿。只有将这难以驯服的灵猿擒回来,整个乾坤才能安定下来。
何为性命双修?古书云:“只修命者肾也,发于淫根。命即是精,在这里指的是元精。柳华阳祖师所著的“慧命经”上曾说过:“人有其精则生,无其精则死”。此自然之理也。人身有精才能有炁,有炁才能养精。精旺炁足而神活,可以应万事。精竭炁枯而神灭,则万事皆空。性无命不存,命无性不立,二者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故古人称“精、炁、神”为人之三宝,不可缺少,也是人们须臾不可离的东西。
《心印妙经》开始第一句话就是:“上水(音:药)三品,神与气精”。也把“精、气、神看成至高无上的药品。但是这养生保命的至宝不但没有被人们珍惜与重视,相反却被人们随便扬弃。所以说心动神驰性宜于飞,情动发精以随之,命宜于坠。若再恣情纵欲不知所养,上耗其性,下耗其命,以有限的精力收入去对付无限的消耗支出,焉能不未老先衰呢?
《黄帝内经》上曾有这样一段话:“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积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今世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的作者虽然与我们相隔千年,但遗留下来的这段至理名言直到今天,仍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何为性命双修?古书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儒家则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张三丰祖师歌曰: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
密密绵绵调呼吸,一阴一阳鼎内煎,
性要悟,命要传,休拿火候当等闲…”
歌中也强调性凭自悟,命要师传。说具体些如初学打坐含眼光,凝耳颜,调鼻息,收心求静,这就是修性。致虚极守静笃,静极而动,一阳来复。如任其自生自灭,将静养功得来的养生至宝付与东流,这就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而性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海市蜃楼。性命双修则是先从修性入手,用收心法将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心猿收回来驯服,使其成为往西天取经路上降妖捉怪的卫士。
静极而动,当一阳炁发龙从水里出,即用降龙收炁法将欲飞之炁收回。倘若精动虎从水中生,即用伏虎炼精化炁法将欲奔夺关而出的有形之精化成无形的元炁,这就是抽坎填离。
神动则用收神法,将这沿着自然规律顺去的精、杰、神三宝,强制它逆而回来循序渐进,按步就班由强筋壮骨而达到推迟衰老,延长寿命的目的。这即是我所说的性命双修。也是我一点浅见,其具体细节参看后边具体做法。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一)
第一步 坐势收心求静
法 诀
初打坐 练静功 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 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 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 形神具妙乐在中
掐子午 除杂念 祖炁修足玄关见
脸似蚁爬丹田暖 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 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已全赖此 静极而动一阳现
具体用法详说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真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离不开的基本。入坐前宽衣解带内外放松,要有一种愉快感。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椅凳上皆可 。着衣应根据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
坐功时应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
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盘膝端坐:
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 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 。百会穴与会阴穴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
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勿拘泥,关键在内而不在外形。
手掐子午:
左手拇指掐左手中指午位 (最上端一节) ,右手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前,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管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少生杂念,有助入静 。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 四门紧闭守正中'' 是也。
二目垂帘:
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观鼻尖。太闭则神气昏暗,太睁则神光外驰。古云:“ 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 调鼻息''。
眼观鼻, 鼻观心:
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 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颏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闭口藏舌, 舌顶上腭:
上腭是天池穴所在,位置在上牙内寸许凹陷处,口念“而”字舌尖所触部位 。
闭天池一方为了开玄膺 (玄膺穴在巧舌之后) ,开玄膺,为真息往来畅通无阻。
另闭口塞兑免伤真炁 。俗说: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再则闭天池而舌根下有生津两穴, 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闭天池易生津。静坐往往有津液满口的现象,并感清而甜,此时应用吞津法将津液吞入腹内 。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并 “啯啯”有声 。(据说这样引吞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部分。用功闭口塞兑,用鼻呼吸。要深、细、长、匀,不论顺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深。
细,到自己听不到呼吸声;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放松自然,不要憋气;匀既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
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功效更为显著。
心、神、意守祖窍:
祖窍在人二目中间,是经书不载,历代祖师秘不轻传的一窍。顾名思义是人们身上关窍之祖。
余师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窍,日西月东聚先天,玄关之后谷神前,正中有个空不空”。
此窍是玄关出入明心见性的门户,是锁心猿拴意马的桩,是延年益寿的阶梯 。初步炼性先守此窍。含眼光两眼观此窍,凝耳韵两耳听此窍。心想此窍,意念此窍,神住此窍,最后达到忘掉此窍 。
古人谓:“常有欲以观其窍, 常无欲以观其妙 。”守窍为了忘窍,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说。
一意归中,万籁倶寂,身心两忘,恍恍惚惚,感到一股电流在身上运行,尤如触电其舒服妙不可言,正是形神俱妙乐在其中,此景过后但觉眼明心亮,神清气爽,精神振奋。如能得到五分钟的真静足能消除一天疲劳。如能每日坚持坐功,一既使得不到真静也会感到丹田发暖,手脚出汗,脸似蚁爬,头顶气旋。这些现象都是生功的收获, 日积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关出现。
三花聚顶秋月圆:
三花既精花,炁花、神花。
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
玄关与祖窍都是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 。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入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乃玄妙之机关,不在身上,离身难寻。
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 。
又说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 。
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关到底是何物?道家龙门派传统说法:通过收心求静, 静极而动, 炁发则收炁,精动则下手炼精化炁补脑养神。精、炁、神足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意光,神光、灵光……
修真养性修的这个〇,明心见性见的这个〇,它是离中的真阴炁与坎中的真阳炁凝集在一起发出的光。故耳龙门五代祖师张静虚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
历代修持者都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各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
赵避尘老师说:眼前圆光是玄关。得决者能够知道只有将一阳初动真一之炁,依师临炉既采药收炁归炉的口诀将炁收回,炁足眼前才有圆光。
下座拂面熨双晴:
坐完功后,将双手搓热,趁热用两手捂住两眼,热散后两手猛然向两侧分开,两眼同时随之使劲一睁,如此三至五次再左右转睛。左转九遭,右转九遭 。经常坚持不但保持眼球灵活不闹眼疾,还使通眼脑气筋畅通保持眼晴不花。
拂面是用两手搓拂两颊,使脸色滋润推迟生长皱纹及老斑。
浑身上下搓一遍:
浑身干搓,又叫干沫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办法。
紧接上边拂面熨眼转双晴之后,两手从头部开始搓起,继而顺序由前额,两太阳穴、迎香、两耳前后,大脑、小脑、风池、风府、两臂外内至两手背,由胸前肺部、两肋、两手并行搓小腹两侧,肚脐、两腰眼(肾俞),两腿外侧、内侧、膝盖、脚心。两手搓时务必搓热,最后再揉睾丸。以上各点搓时最好用数字约束,以免点到从事。
干沐浴倘能持之以恒,定有人们意想不到的功效。重点在鼻窝,脖颈、腰眼、睾丸,尾胝,涌泉。控完后舒筋气。
伸臂长腰舒筋气:
干沐浴后仍坐床上,上身坐正,两腿伸直,舌顶上腭,然后上身后仰,两臂随之向上伸舒,同时鼻子吸气两眼向上翻看;脚尖前绷,脚跟后收,身体整个仰卧床上。然后上身由仰卧坐起前扑,以头靠拢两膝,两手伸至涌泉,眼往下看,鼻子呼气,脚尖向里勾脚跟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七次为止。
此法舒筋活络,长腰增力,抻筋活腰。起强肺健胃,通蒂踵养大脑作用。
初步收心求静,正是为求动。这种动是通过坚持不懈的用功,并能经常入静,坐静中大脑得到充足修养,日积月累脑气包日渐充实,身体日渐强壮,面色日渐红润,精神面貌必有焕发青春之感。当然由于年龄的不同,体质强弱的各异,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静的程度深浅,会出现进度上的差别。
——(千峰弟子玄金子 ,牛金宝)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二)
第二步 收炁降龙、安炉立鼎
法 诀
一阳初动本无心,收炁必须先提根
吸从督脉升泥丸,呼由任脉降会阴
以神領炁行周天,后升前降转法轮
七口呼吸阳不缩,无孔笛吹要紧跟
元孔笛 两头吹,一提一降自然回
收炁古称是降龙,龙归大海不乱飞
玄酒味淡休妄动, 静等二候响春雷
珍惜自身活子时,逢动必收炁不亏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三)
第三步 十口呼吸开八脉
开通奇经八脉功法,是用来舒筋活络、解除盘膝坐功中的腿脚麻木、驱逐阴邪之气、进而达到八脉流畅,为二候到来虎自水中生,下手炼精化炁奠定基础。故开通八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法 诀
八脉开、赖功勤、以意领气贯全身
一吸督脉升泥丸、二呼任脉降会阴
三吸带脉至肩窝、四呼阳腧到手心
五吸阴腧胸前定、六呼至带归一根
七吸冲脉至绛宫、八呼阳蹻涌泉沉
九吸阴蹻升炁穴、十呼还原入会阴
呼吸深长靠真息,枯树花开赖阳春
八脉开通身属阳,虎欲出洞正好擒
奇经八脉是道家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中借以炼精化炁、行炁,所必由之路。尤其任督二脉更为重要。如功法中的采小药、大小周天等功法,无不依赖任督二脉来完成。此处开八脉是行气功法。
十口呼吸开八脉的具体用法:
取坐势,两腿伸直,两手自然放在磕膝以上。
二目垂帘,含光凝神,心不外想,神不外驰,一意守中,当心神定静下来,呼吸调匀之后再开始开八脉。
开八脉时要用鼻根呼吸,吸呼时要发出细微的声音,其声音自己能听到为限。
十口呼吸顺序排列,一吸自然跟着一呼,如一吸督脉升泥丸,二呼任脉降会阴的二呼是接着一吸说的,不是二呼呼两下以此类推。练习一至二次,这样是为了熟习行气开脉的路线。
一吸督脉升泥丸:是鼻根一吸心意由生死窍 (会阴穴)提起以意领气由后督脉上升走尾间、夹脊、玉枕直达泥丸(百会) 稍停,紧接着二呼任脉降至会阴,二呼即一呼由百会下来以意领气随着呼气从任脉往下走祖窍、绛宫(心下一寸二)、炁穴(脐下一寸三),下达生死窍微停。
三吸带脉至肩窝:是由会阴穴提起至炁穴处分开往后双行走背后两侧带脉上升至两肩窝,(似两条背带)又一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腧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心处停住,又一吸由两手心劳宫处走两臂内侧阴腧脉到胸前靠近两乳处稍停,接着一呼气从胸前双下至带脉炁穴处归并一处下至会阴穴稍停。
又一吸由会阴穴直上走督前任后的中间冲脉上升至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稍停(注意上升不要过绛宫),接着由绛宫下来过炁穴到会阴穴分开走两腿根外侧阳蹻脉至达两脚心涌泉穴稍停,又一吸气从两脚心涌泉穴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蹻脉会阴合并一处至炁穴稍停,接着一呼气由炁穴下降到会阴穴。
这为十口呼吸调八脉。
开通八脉是起于会阴最后又终于会阴。故耳道家称会阴穴是八脉的总根。又曰:生死窍,“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炁聚散皆以此窍为转移,血脉周流全身贯通内外,和气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实乃生炁之根。”
开通奇经八脉的作用以及其功能有以下几点:
一、开通八脉的主要作用是使周身气血流通, 驱逐阴邪之气,消阴长阳,达到通身属阳,也就是阴蹻开,百脉皆开,二候到来下手采药,炼精化炁创造条件。
二、在盘膝打坐两腿麻木时用此功法立即解除。
另一个简便法子:坐势两腿伸直,吸气脚跟后蹬脚尖向上翘,心意由两脚心涌泉穴双上走两腿内侧阴蹻脉至会阴穴,紧接一呼由会阴分开走两腿外侧阳蹻至涌泉穴,如此一吸一呼一来一往三五次麻木立解。
三、常使八脉流通,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功能,对去病强身,推迟衰老、延长寿命有一定的作用 。
总之开八脉是一步有百益而无一害的功法。
编注:
“两侧带脉”即一吸气自会阴穴起,由两大腿根分开,形如小孩裤子的背带(不交叉),各达左右肩井穴,随后,又各自从臂外侧至指尖,再从臂内侧行至胸前。
“阳蹻”、“阴蹻”和''带脉”形类词,即“阳蹻”走腿外侧,“阴蹻”走腿内侧。
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养生功法》(四)
第四步 外文武火金木合并法
法 決
两手捧香肩臂松,眼看香头二目睁
金木合并屏呼吸,涕泪交流即收兵
闭目养神应求静,心存己门炁自生
渣滓提净药方纯,泪管输通眼更明
文火七,武三成,四相和合攒五行
日月同宫坎离交,心火下降肾水升
眼球常转眼不花,耳鼓勤敲耳更灵
以火移火除百病,能化五谷饮食精
外文武火,是用后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提出五脏之病化涕泪流出之法。又是练四相和合,五行攒簇,回光返照,日月合并之功,也是保持眼睛不花的炼眼法。
其用法如下:
坐法同前(应预先燃香一柱放在一边,白天可用红头筷子或另制丹球)按初步收心养静十分钟后,取香或筷子,两手捧起放在二目中间之前二至三寸许,香火头与眼齐平,二目睁开同看香头,约在两三分钟后,两眼似辣椒水洗似的难受,此刻必须强睁二目勿使眨眼,只待眼泪鼻涕一起流出为止,用香火提取五脏之病为武火,然后将香火捻灭,涕泪擦净再用文火温养。
用文火时是闭目养神,心存命门坐到无人无我,身心两忘方为正功。静之极则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中津液清而甜,待津液满口吮至舌根处,伺气嗓管欲喷时,引颈吞入十二重楼再降至炁穴化为阴精,阴精由春絃入睾丸化为阳精,阳精出输精管上至膀胱顶分两边至尿道口入内肾即藏精之处。
善养生者百倍珍惜口中津液,津液足也证实肾水足,肾水足而两眼皂白分明,这样人身就健康。所以道家把吞津液看成是造精的捷径。常练外文武火不但保持老眼不花,还能提出五脏之病,去五脏之病于未发之前,防患于未然,病又从何而来呢?
外文武火,有武三文七之别。
比如从两眼同看香头到涕泪交流用了三分钟,而闭目静养时间最少七分钟,当然静养时间越长越好,越是心静念止,越感觉神清气爽,炁从已门生,身似在云端,万籁俱寂,神形俱妙,事后眼睛特别明亮。
外文武火为什么必须用武三文七呢?
余师千峰老人云:“外武火者是将神火注于炉中为火中火引也。古名移火,移者移动身内病管开张,即是移动内里真火,二火相磨相激,阳火必胜乎阴精,精融灌溉周身,而渣津出净病从何来。外文火者,是温养恢复还原之法。因在用武火时,五行攒簇内管张开渣滓提出后,必须用文火使其恢复原状。文火又为以火,以者是以温养之法,闭目塞兑意守正中,气降真炁穴,身空意空方为正功。”
古人把人的二目比喻日月 。善养生者借运行日月倒转乾坤来夺取寿命再进一步达到返老还童,性命双修全部功法,人的二目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生理学云:“人之二目由父母初结胎时,细胞内先生二目,至十二日后用显微镜看内有黑睛。”
古经亦云:“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生黑睛而有瞳人通肾,地二生火而有两皆通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胞通脾,故称五脏之精华皆聚于二目 。''
又云:“人之灵在脑其机在目。”人的两眼又谓心灵的窗户,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能从二目中表现出来。医家从人的眼睛中就能判断内脏之病。从以上所说,更体现二目在人身上的重要位置。
外文武火是非常有效的炼眼法,但不宜与天天用,最好五天或七天用一次,也要伴之以熨眼,转睛,眼呼吸等法。
所谓熨眼是用手搓热熨眼。
转睛:每天晨起或夜晩,坐立皆可,二目睁开,头项不动,独转晴珠,眼看极下方向左极左方转到极上方,再由极上方向右极右方转到极下方为一圆周。如此左旋右转,使两眼的脑炁筋, 输泪管活跃有力,畅通无阻使两眼灵活而有神。
眼呼吸:用此法应在空气清洁之处,最宜在树林内或清水边。清晨面向东方,两脚并立,两臂自然下垂,浑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两眼与鼻根同时徐徐将气吸足,然后两眼与鼻根同时缓缓将气呼出,连做九次吸呼。这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吐故纳新,既锻炼眼睛又增强肺活量以及内脏新陈代谢的功能。
据说:鹤行于任,鹿行于督,龟蛇食息,都是天然辟谷纳气者,故能长寿。
眼呼吸与转眼珠都是为了促使两眼通脑的脑气筋灵敏活跃,畅通无阻保持二目常明。眼睛等于电灯泡,既要擦干净灯泡上的尘垢,又要排除脑电线的障碍,而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发电厂的总电源是否充足 。假如总电源已消耗殆尽,灯泡擦得再干净,电线修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性命双修养生功法,正是先在增加电源上下功夫。心动收心,炁动收炁,精运转精,神动收神,开发电源,节约消耗,内外兼修方能使灯泡常亮,二目常明。
外文武火的功能:
一、此步功法是用于下手炼精化炁采药归炉,提取渣滓以利于开关展窍,明心见性。
二、此功是金木合并(两眼恢复幼儿能看对眼)五行攒蔟(将心肝脾肺肾五脏之病集中一起化泪提出,使肾水上升, 心火下降,有助消化提精神的功能。
三、此功能输通泪管使眼晴明亮,不仅能保持眼睛不花,还能使二目炯炯有神。
四、常用此功再伴之熨眼、转眼、眼呼吸,不仅保护了眼睛,对少年近视也能起效果。除外文武火即香火五至七天用一次外,,其熨眼、转睛、眼呼吸可每日次数不限。但切勿转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