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7|回复: 0

抗日战争时期鲁中军区十团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30 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一、组建背景与初期发展
1. 前身部队  
   鲁中十团前身为1939年秋在博莱边区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先遣大队。该部队源于1938年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派遣的骨干力量,以四支队先遣第一梯队名义发展武装,整合博山、莱芜等地的抗日游击队。

2. 战略定位  
   作为鲁中军区主力团之一,十团主要承担鲁中核心区域(济南、泰安、临沂一带)的抗日作战任务,重点打击日军铁路线及扫荡部队。



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活动
1. 关键战役  
   - 1941年反扫荡:在沂蒙山区参与反“铁壁合围”作战,成功掩护根据地机关转移。  
   - 1943年葛庄伏击战:协同其他主力团歼灭日军草野清大队,击毙日军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

2. 战术特点  
   十团以山地游击战见长,擅长利用鲁中复杂地形实施伏击和破袭作战,多次切断胶济铁路线日军补给。



三、建制演变历程
1. 抗战时期(1943-1945)  
   - 1943年3月,八路军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后,十团被编入鲁中军区直属主力团序列,番号为“鲁中军区第四团”(部分文献称第十团),团长周长胜,政委丁秋生。  
   - 1945年8月,改编为山东军区第四师第十团,参与解放临沂等战役。

2.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 1947年2月,山东军区第四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十团改称第八纵队22师65团,参与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  
   - 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26军76师226团,参加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

3. 建国后调整  
   - 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随26军入朝参战,参与长津湖战役。  
   - 1952年回国后保留建制,1985年整编为陆军第26集团军步兵第76师226团,2017年军改中转型为合成旅。



四、重要人物与历史评价
1. 将领贡献  
   - 周长胜:首任团长(1943年),指挥葛庄伏击战,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4师师长。  
   - 陈奇:曾参与十团早期建设,后任胶东军区第五师师长,1955年授少将。

2. 历史地位  
   十团被评价为“鲁中抗战铁拳”,其战术创新(如“三猛战术”:猛打、猛冲、猛追)对华东野战军作战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

五、现存历史档案与纪念
1. 文献记录  
   - 山东省档案馆藏有《鲁中十团作战日志》(1941-1945),详细记载大小战斗127次。  
   - 莱芜战役纪念馆陈列十团使用的马克沁机枪、日军缴获品等实物。

2. 学术研究  
   当前研究聚焦其“主力团地方化”经验,即如何在分散游击中保持正规化战斗力,该模式被写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结语  
鲁中十团从地方抗日武装发展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团的历程,浓缩了八路军在山东战场“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型”的典型路径。
20250430131816front2_0_882980_FpsjzjAhgBIEen9GLcwSQPGXdYF1.jpg
20250430131816front2_0_882980_FtTvuUyAXU5EKN2NTDq537t-9sYf.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7-10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