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0

[健康贴示] 漫谈武林之江湖特征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4 2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江湖既然是一个游离于正统社会之外的社会结构,便自有它与正统社会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江湖各个行当之中。

首先是它的秘密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关系的秘密性,一是行业技术业务的秘密性。

江湖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它体现在秘密教门、帮会和关系网两方面。

明清时期的天地会、洪门、白莲教、天理教,清末民国时期的青帮、红帮、漕帮、哥老会、红枪会等等,均是江湖的组成部分。就是义和团的早期,义和拳,也是先以江湖结社的形式出现。

在帮会内部,成员互相以“师父、师娘、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相称,有着严格的辈分等级。帮会定有严格的帮规,用来约束帮内各色人等。帮会的势力在民国时期达到顶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至总统蒋介石,下至贩夫走卒,军政警宪、士农工商、记者艺员、流氓地痞等,各界人士均有涉足,足见其影响之深、势力之大。

武林人士加入帮会,甚至加入黑社会的极多。上海势力浩大的青帮、洪帮,都吸纳不少武林人士。北京在20世纪20年代有个安清帮,当时不少知名武术家都在帮内。因为,在江湖闯荡的武林人士不在帮内是很难生存的。

除了帮会组织,江湖社会还极为重视关系网。建立类似家族关系的师徒关系和结拜关系,来维护江湖社会的秘密性和稳定性。师父收徒传授技能,如再生父母。“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武术界的拜师收徒就属于这一类。追根溯源,均来自“江湖社会”。

再有就是不同门派但意气相投的人结拜。义结金兰,结为异姓兄弟,则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卦子”行的人以“桃园三结义”为榜样,为偶像,希冀用这种关系和关系网保守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感,保守住行当、门派,乃至人与人之间的秘密。

江湖社会的秘密性,还体现在对行业技术、经营方式、关系网的保密上,这一点在武林之中更为甚之。有拳谚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这“一句话”,有时跟了师父一辈子也未必能得到。只有在江湖中,才会出现“秘籍”、“绝招”、“私功”等词汇。因为师父在对徒弟未有十分的信任之前,是绝不会将这些拿出来的。

为了保密,江湖便诞生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黑话,即“春点”(我将另文阐述)。对信不过的人,“宁送一锭金,不传半句春”。“春点”的产生则将武林人士的关系网遮盖了起来。客观上,江湖黑话,各个行当的黑话,加深了江湖的秘密性,甚至神秘性,让圈外人无法与他们接近。而江湖人士出于本能,主观上,也不会轻易向外人透露自己的一点秘密,包括身世、技能、朋友、仇人。

江湖社会的第二个特征是流动性。在江湖中行走的人,绝不会固定在一个地方谋生,他们走四面吃八方。江湖郎中是游走行医卖药的;江湖术士是游走相面算卦的;江湖艺人是游走四方的演艺人士;江湖骗子就更不必说了,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行骗。

而以武谋生的人,更是如此。保镖讲,“南走一千,北走八百”。护院虽是保守一处,但流动性也很大,不会在一处长住。教场似乎稳定一些,但在过去,哪有开设固定武馆的条件呢?生源就是问题。尤其在乡间,武师要多设场子,处处收徒,才能谋生。至于卖艺,那就更不必说了,只有流动才能扩大影响,才能创造玄虚,才能保守秘密,当然,也才能增加人气。

江湖社会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欺骗性。江湖所含的各个行当都有欺骗性,当然这不是说江湖行当都是江湖骗子。靠坑蒙拐骗吃饭只是江湖行当中的一种,叫做骗术门。

但在四大门中,每一门却都会含有一些欺骗性在内。比如“巾”门,从事的是相面、测字、算命、摇卦、推八字等业务,这其中的欺骗性自不待言。

“皮”行,本是仙姑、神汉跳大神的行当,其欺骗性不容置疑。“皮”行还含有江湖郎中,包括游医、牙医、除瘊子的、剜鸡眼的、卖草药的、卖膏药的、卖大力丸的、卖虎骨虎鞭的等等。这其中的游医、牙医和卖药的,是多少懂得一些医术的,但一般不会太高明,轻微病症也许能治好,大病可就难说了。但他们对自己的吹嘘则是“包治百病”的祖传神医,这便有了欺骗性。而以白萝卜充人参,以牛鞭充鹿鞭的卖药人,则绝对是骗子了。

“李”行,也叫“彩”门,是指唱戏的、玩杂耍的、变戏法的,以及说相声的、唱大鼓的等等。这一行应该与骗术不相干,是最干净的江湖行当。

“卦子”行,也是相对比较干净的行当。“卦子”行有“尖卦子”、“腥卦子”之分。“尖卦子”,是有真本事的武林高手。这类人物,在江湖上是把脑袋别在腰里挣饭吃的,讲究真刀真枪、遇事拼命,他们看不起靠骗术吃饭的人。而“腥卦子”,是指只会些花拳绣腿,难以上阵交锋的人。这类人尽管本事不济,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营生,依然是干干净净的。

只是在“腥卦子”中,有一种人,会点儿腰腿功夫,以“气功大师”为名,招摇撞骗,把魔术当作气功,在道具上做假,发功抓病、请神驱鬼等等。这类人绝对是江湖骗子。

而无论是“尖卦子”还是“腥卦子”,都会沾染一种爱吹嘘的江湖恶习。(本文作者张大为先生的)先师吴斌楼笑谈为,“十个把式九个吹,剩下一个还胡嘞”。吹嘘本门的功夫高超,有来历,吹嘘前辈高人的本事,吹嘘自己过去如何如何,吹嘘自己有多少绝招,有多少秘籍,口若悬河,气势吓人。

新中国成立前,曾有练轻功的,号称一跺脚能飞上故宫城墙。还有人自称有“隔山打牛”、“登萍渡水”的功夫。现在,又有人自称会“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这就吹得有些大了,便多少有些不实在,带着些欺骗性了。

笑傲江湖有几人

前边讲了这么多,江湖社会到底可取不可取呢?显然,从上面谈的几个特征来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江湖社会可取之处实在不多,唯一常常受人称道的就是江湖义气。

可就是这江湖义气,细究起来,也经不住推敲。因为江湖义气,是只对自己人讲义气,只对哥儿们讲义气,对不相干的人,是不讲义气的。而为了私人恩怨,互相械斗、仇杀,甚至延续几代人,毫无是非观念。所以说,“江湖之中,讲义气,无是非”。

久在江湖,必然会沾染上各种江湖习气,比如油滑、狡诈、自私、固执、不坦诚、争强好胜、斤斤计较、是非不清、无视法律、为所欲为……总之,江湖习气是不为人称道的。一些老江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就是因为他的身上有着明显的浓厚的江湖习气。

因此,在当今现实社会中,如果还有人热衷于过去江湖那一套,热衷于恢复它、宣扬它,甚而至于身体力行,实在是不当之举。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除小说人物外,古往今来,笑傲江湖的能有几人?

(本文内容,节选自张大为先生的《武林丛谈》一书,原文内容略有调整。)


20250404225222front2_0_84182_FnstTIpDnrgOCdBLYQ6EFZiqG0wl.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4-10 08: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