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假期都是学生被诈骗的高峰期
自2025年1月1日以来
未成年人被诈骗案持续高发
近期,钢城区15岁以下受害人已有6名
姥姥银行卡上1.7万元瞬间没了
短短2小时内被转账超4万元
......
一起看看这些真实案例(以下均为化名)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赠送戏装备和皮肤
通过屏幕共享泄露个人信息
2024年12月份,陈某(11岁)在浏览短视频平台时,收到一陌生网友信息称为其免费赠送“蛋仔派对”游戏皮肤,对方在该短视频平台上向李某拨打视频电话,对方电话中称需要用其家长的手机操作领取,后陈某按照对方指导,开始领取皮肤,过了几分钟,对方就称皮肤已经领取到其账户内了,但是由于系统原因无法发放,如想继续领取需要解冻修复转账,期间对方一直与陈某保持视频电话联系,并让其将摄像头对准其家长手机屏幕,在对方指导下,陈某使用其姥姥手机转账多笔,被骗16968元。
2025年2月份,小学生李某(13岁)在家中浏览短视频平台时,刷到一条他人发布的视频信息:免费赠送某热门手游装备和皮肤,扫码二维码即可领取。当即,李某就使用自己的微信扫描了该二维码,扫描后弹出一小程序客服会话界面,并又向其发来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弹出一个显示为“蛋仔派对官方提示”的网页,说李某领取皮肤是违规领取,如果不能在三十分钟内解除李某将被罚10万元并抓捕进监狱5年,让其立即联系客服进行处理。李某信以为真,害怕地赶紧问客服该怎么办,客服称因为李某是未成年人领取才会导致这样,需要其使用父母的手机来解决,后李某按照客服要求一通操作之后,其母亲的手机收到十余条验证码短信,紧接着接连发生五笔转账,损失9500元。
冒充“警察”恐吓 通过短视频平台视频电话诈骗 3月9日,小学生小李(女,9岁)在家中浏览短视频平台时,发现有人向其发来关注请求,小李回关后对方向其拨打过来视频电话,并自称是“警察”,还向其出示了警官证,称知道小李家中情况,还威胁说若不配合小李一家都要面临牢狱之灾。小李一下子就慌了,为自证清白,小李偷偷地拿来其母亲手机,按照对方说的将视频通话对准其母亲手机屏幕,并查看了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软件,后来小李又按照对方的指导通过发送手机验证码的方式修改了其母亲上述三款应用的支付密码,后来小李按照对方要求一通操作后,其母亲卡内接连扣款十三笔,共计被骗12343元。
那么,家长该如何避免 孩子遭遇电信网络诈骗?
请家长与孩子约定好每天上网时长,合理安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多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适度游戏,快乐成长。
平常要教孩子牢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严禁在网络上发布、转发虚假消息,不要随便加陌生人联系方式,更不要和网友私下见面。
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信息,警惕网上刷单、游戏领福利、免费领手机、领红包、网购退货、邮件丢失、关闭各类金融账号等形式的诈骗。
不要将支付密码、锁屏密码等信息告诉未成年孩子,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须经家长同意,并由家长进行操作,最好不要让孩子自己操作。
来源:钢城公安铁军、刑警大队反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