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10154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3-1-17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81332
|
在不同的人眼中,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对于普通人,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对于和尚,茶是一种禅修的方式;
对于道士,茶是一种悟道的途径;
而对于文人,茶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在我看来,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茶,另一种则是与艺术和精神追求相关的茶。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现代人来说,这两种茶都是不可或缺的。
品茶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先小口试温,再闻其香,最后细品其味。当茶汤在口中回旋,那种香气四溢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一切尽在不言中。
从茶壶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茶汤中体会人生的百味。古人在画中,或是在松间竹下弹琴品茶,或是在僧寮道院中砍柴煮茶,或是在书房客厅中搁笔慢饮。
与饮酒不同,饮茶往往不是豪饮,而是浅尝辄止,甚至可以说,饮茶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要想四季都能品尝到茶的芬芳,就需要懂得如何藏茶,而藏茶的关键就在于器具。
唐代韩琬在《御史台记》中提到:“贮于陶器,以防暑湿。”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将茶的保鲜和贮藏归纳为三句话:“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恶蒸郁,宜清独而忌香臭”。这表明,潮湿是茶叶的大敌。
宋代人对藏茶非常讲究,《调燮类编》中提到藏茶的方法:“藏茶之法,十斤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桶,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每用,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覆上灰,再无蒸灰。”用草灰将茶罐完全覆盖,每次取出一点使用后,赶紧封上,体现了宋人对茶的珍惜。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评价藏茶之法说:“收藏宜用磁瓮,大容一二十斤,四周厚箬,中则贮茶,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青瓷、白瓷、黑瓷,无论是饮茶还是藏茶,茶似乎总是与瓷器相伴,如影随形。使用瓷器而非金属或木器藏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茶叶免受湿气的侵害,同时也增加了取茶时的雅趣。茶与瓷,在漫长的饮茶史中,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搭配。
如果只是喝茶,大碗或玻璃杯都可以,关键是要解渴尽兴。但如果要论禅茶,那就要追求复杂和美观。
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钟情于自己,钟情于自己的爱好,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