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1-23 15:01 编辑
煎饼是尚家峪村传统主食之一。传说,很久以前,尚家峪一带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在村住着大凤和田壮一家,男耕女织,生活过的比较舒心,劳作之余,田壮勤学苦读,成了远近闻名的土秀才,十里八乡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请田壮帮忙;谁家受了欺侮,田壮主动帮助写诉状,打官司,因此,得罪了当地恶霸周扒皮,被关进山间大牢,狱卒们恶狠狠地告诉大凤:“你们家田壮整天咬文嚼字,专和我们家老爷过不去,老爷吩咐,这次只准送笔墨纸张,不准送饭,关他七七四十九天,看他还写不写!”看着自己的丈夫饿在牢房,大凤三天三夜吃不香、睡不甜,恍惚中梦见一娘娘向她走来,说:“大凤,别犯难,我传授你个法子:你把小麦磨成糊子,在烧热的石板上摊成饼,不就像纸?再把大葱作笔,豆酱当墨,还愁您的夫君没饭吃?
一觉醒来,大凤照此去做,果然灵验,连忙带着自己摊制的煎饼,卷上大葱和豆酱给田壮送去,看大牢的见是“笔墨纸张”没多过问,田壮饥不择食把它吃个精光,就这样,喝着山泉水,吃着煎饼,红光满面,平安出狱后,发愤苦读,背着大凤摊制的煎饼考上了状元。善良的大凤,为报答娘娘的恩德,热心地给四邻八舍传授煎饼技艺,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摊煎饼在尚家峪一带传开了。人们为了使用方便,把薄石头打磨的像圆形海龟一样,再磨制光滑,叫做“鳌子”,后改为生铁铸具,也就演化为今天的带“金”字旁的“鰲子”,大凤因发明煎饼,被尚家峪人供奉为“煎饼老奶奶”,煎饼由此又称“状元饼”。
尚家峪村地处偏远山村,在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贫穷,办不起学校,请不起教书先生,没设私塾,村里的学生要到邻村就读。1960年初用村里的粮仓做校舍,建立了尚家峪小学,首位教师是鞠三修。1978年在村中水库边重建校舍6间,学校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1984年考虑到交通便利,在草(埠)仙(人桥)路旁盖新校舍8间,破粮仓、土屋子变成了砖瓦房。1984年秋季开学后,尚家峪村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合并到历山联小(完全小学)。1993年初撤销尚家峪小学,合并到李家峪村、八大庄村、尚家峪村三村合办的八大庄小学。1997年撤销三村联办小学,合并到历山联小。至此,尚家峪村结束了村办小学的历史。期间尚家峪村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尊师重教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1987年尚绪新考入沂水师范。1994年尚芹芹考入泰安卫校。1995年尚海延考入烟台大学,毕业后又考取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1999年尚兰兰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尚海锋、杨树双、尚海立、尚海钢分别考入莱阳农学院、莱芜师范、山东农业大学、青岛旅游学院。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23年,全村考取大专以上60人。
尚家峪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莱芜战役间期,村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47年,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尚家峪村成立了农协会。组织佃户们,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解放后,尚家峪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3年春,村民自发组织农业合作社,1956年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实施“人七劳三”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1960年春,成为独立的行政大队后,村民生活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1962年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4年尚家峪村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扩大种植面积。砸烂封、资、修,斗地、富、反、坏、右。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白天社员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当时的口号是:”政治挂帅,思想领先,抓革命,促生产”,粮食产量稳中增产。
上个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期间,尚家峪在村南建水库两座,村北山沟建塘坝三座,筑水渠2000米,修地下输水渠300米,使村南的可耕地变为旱涝保收的两季田,深翻村东南不毛之地120亩,变成"大寨田"。
1978年村里多方集资建起了村办企业,以炼制"蚊香油"而出名。村民着实得到了不少实惠。而现在的蚊香杀虫剂就是在原来蚊香油的基础上改进配方而生产的。
1982年尚家峪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尚家峪村所属的两个生产队分为8个生产管理小组。1990年书记尚现才提出实现人均2亩果园,将荒山划片承包,发展经济林果业,承包30年不变。昔日不长庄稼只长草的瘠薄地都栽上了果树,承包荒山的户过上了富裕生活。
1984年尚家峪在村北水库上游打大口井一眼,建起了扬水站,铺设输水管道800米;在交岭脚下的一个小山头建蓄水池,彻底结束了祖祖辈辈肩挑人抬吃水的历史,村民吃上了自来水,1997年在莱芜市财政局的扶持下,投资10万元在村北至高点上建蓄水池一座,使200亩的山坡果园得到了灌溉。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1985年村里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书记尚现增决心拔掉穷根,治山治水,发展林果业。购买了200斤板栗种子,50斤海棠种子,30斤杜梨种子,由林业队长尚庆路带林业队员负责育苗,当年嫁接成苗。第二年全村老少齐上阵,点坑挖穴栽树,肩挑人抬浇上几遍水,果树成活率较高。村民尝到了甜头,第三年夏季又从沂源县林业局买回50000棵松树苗,加上自己育的洋槐树苗,栽在不宜发展林果业的山坡上。
1999年实施彩虹工程,进行农网改造,尚家峪村民又用上了价廉的电,负担得以减轻。现在,家家户户有小汽车,有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200元,到2023年增加到16000多元。
归了济南市以后,尚家峪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村民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两委班子,思路开阔,不断改善居容居貌,提升道德素质,引导居民发展经济,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