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08|回复: 1

钢城地名故事(170)长胜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7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长胜村,北靠历山,南为牟汶河发源地,东临霞峰水库,西与莱钢集团接壤。全村共118户,246口人,耕地面积316亩,山场面积5000余亩。
   据董氏墓碑载:“原董氏祖籍冀州枣强县人也,自洪武年间转迁至龙巩峪,后始祖讳铎于清初(1644年)迁此”,
    传说早年村北悬崖处,有一群鹰雕在此繁衍生息,人们根据这一民间传说,冠名为雕窝。村民外出时,感到其村名不雅观,于1956年征得上级同意,改名为“长胜村”。
    董姓,中国姓氏之一,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帝。据说颛顼有子名称,称氏族居今河南东南的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后分别发展为六个大部落。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为帝舜豢养龙。帝舜封飂叔安之子于董,称董父,称豢龙氏。     隋唐时期是董姓发展的高峰,隋唐时期董姓的人特别多。 宋朝时期,董姓大约4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四位。董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董姓总人口的22%。董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北、山东、河南,这四省的董姓大约占全国董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湖南、甘肃、安徽,这三省的董姓大约又集中了22%。
   明朝时期,董姓大约有4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明朝第五十五位大姓。明朝的浙江为董姓第一大省,约占董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东(19%),这两省董姓大约占董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山西(8.7%)、江苏(8.1%)、河北(6.8%)、江西(6.3%)、安徽(6.2%)。明清以后遍布全国乃至海外。
   当今董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大约占董姓总人口的31%;其次在云南、山东、辽宁、浙江、四川、湖北,这六省的董姓又占了38%。
    长胜村南,是牟汶河发源地,这里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历山半腰处,住着一户人家,只有婆媳二人,生活还好,就是吃水十分困难,要到十余里的山洼中挑水。挑回水需用大半天。而这家婆婆生性高傲,对儿媳十分刻薄,要求儿媳天天给她挑新水吃。儿媳相貌不扬,心地善良。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或风霜雪雨天气,她必须下山担水,累的腰酸腿疼。婆婆还故意刁难她,每次担回来的水只留前面的一桶,把后面的一桶泼掉,水缸必须天天满着。活儿这么累还不给她吃饱饭。
    一天,烈日炎炎,儿媳挑着一担水爬上山崖,大汗湿透了衣裳,她放下担子正擦汗,一个白胡子老头(吕洞宾)骑着一匹马突然出现在她的面前,老头和蔼地说:"这位大姐能舍给我一桶水吗?我的马数日未喝上水了。"儿媳打量了一下老头,慷慨地说: "给您一桶。"白马将一桶水喝完,忽然连人带马都不见了。
   第二天,儿媳担水又在此地遇到老头,白胡子老头又要去一桶水饮马。第三天、第四天,直到第五天都是如此。第六天儿媳担水回来,又路过这个地方,她决定不停歇,可没想到老头已在这里等候她。老头慈祥地对她说:"这位大姐实在太辛苦了,我的马白白喝了你五桶水,没别的可送,就给你这把马鞭子吧”。她不要。白胡子老头耐心地告诉她:"拿回这把鞭子,搭在缸沿上,每天清晨晃两下水缸就满了,从此就不必受苦了。"她半信半疑的接过鞭子,一眨眼老头和马又不见了。第二天凌晨,她决定试试,把缸沿的鞭子晃动两下,果然灵验。水缸真的满了。过了两天,婆婆发现儿媳不去挑水,便怒气冲冲的走进厨房,一看缸里满满的水,更奇怪的是缸上还搭一把鞭子。婆婆高叫:"这是什么玩意?"说完往外一抽,"哗"的一声,水喷了出来,窜到屋顶,流出门外,婆婆见势不妙,拔腿就跑。可是水比她快,眼看婆婆被水淹没冲走。她急中生智,掀起锅盖扣在缸上。从此,一股清泉源源不断的从这里流出,把大山冲出一条河谷,这就是如今的牟汶河发源地。

 楼主| 发表于 2024-1-17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民国初,长胜村属蒙阴县;1945年7月划归沂源县;1985年11月撤区并乡改属为黄庄镇;,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钢城办事处黄庄镇,1993年莱芜地级市建立,归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2001年1月黄庄镇改为汶源街道。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长胜村为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长胜村人积极投身革命。1940年建立党小组。董可读1940年投身革命,身经百战;董可堂、齐登德等人参加区中队;董可举、董可教为革命壮烈牺牲。
    解放后,1953年长胜村成立互助组;1956年成立初级社,1957年成立高级联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当时,国家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1964年大队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种植面积。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白天社员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
     1972年长胜大队开始“农业学大寨”,村民整修荒山,新增耕地200余亩。1974年遵照毛主席的”斗则进,不斗则修,不斗则垮以及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阶级敌人斗,其乐无穷”的指示,社员挖土方,打水井,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粮食产量大增。
     1980年成立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2011年长胜村抓住省级土地增减挂钩契机,积极进行旧村改造。利用了3年时间,新建楼房50余栋,彻底改变村庄面貌,让村民住进了“小洋楼”;建老年公寓33套,解决了老年人的居住问题。
    村里投资20多万元打造深井,切实解决了百姓的水源问题。修建长4公里、宽5米的盘山公路两条,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内外的通行问题。至此,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居住问题解决的同时,村“两委”也在积极着手村民的创收。2012年底,通过招商,先后引进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长寿山家庭农场和绿化苗木基地等,成功安置全村40多个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由“零”变为年收入18万元,实现了“经济薄弱村”的华丽变身。
    新村建成后,长胜村积极寻求村庄长久发展之计,立足自身优势,依托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开发打造绿色生态基地。短短几年内,长胜村村内绿化达1500余平方,绿化荒山800亩,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安装新村牌坊,借助招商引资,在山上形成绿化观光带,建起了3处休闲观光亭,发展80多亩金手指葡萄采摘园一处,打造150多亩优质短枝苹果采摘园一处,建设50余亩开心庄园一处,投资50余万元建设开心垂钓一处,建设农业生活体验店2处,积极发展农家乐,真正将长胜发展为融旅游、采摘、休闲、住宿、垂钓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旅游村。
    与此同时,为了全村的平安与稳定,村内投资覆盖监控设施,在全村安装了监控系统,并且配备了高级警务室,更有村内特色志愿者发挥作用,维护村内治安。村内6名老党员自愿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为外来观光游客引路,帮村民看家照顾老小。这些安全措施的实施,既能保证村内的安定祥和,又能充分保证游客的安全,真正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境界。如今,长胜村民也由生产队时人均不足百元增长到2023年的19000元。
     特别是归济南后,长胜村党支部一班人,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村民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还加快村庄绿化、美化、硬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长胜村民有,董、刘、齐等5个姓氏,以董姓为多。 自明朝洪武迁此。村民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钢城的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光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2 2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