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教师质问:教育局一帮又一帮不上课的人,是如何晋升高级职称的?
2023-05-03 16:44 发布于:山西省
本文首发知心教师(ID:zxjs365)
中国青年报曾发起一项调查:
「哪些职业最受职称评审之“累”?」
调查中教师以73.2%的绝对优势高居榜首。
“不评不甘心,参评特累心,落评更灰心。”
评职称,已成为教师职业之痛。
01
教师职称最讽刺的地方!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最新修订的《教师法》明确规定:
教师初级职务和中级职务不受岗位比例限制,
根据教师履行职务的年限和要求,依照规定晋升;
副高级以上职务应当与岗位设置相结合,
考察教师履职的表现,设定相应比例,通过评审等方式竞争性获得。
也就是说,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之一是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但现实往往很奇怪,有些人连教室的门都不进,却评上了高级职称。
近日就有位教师发文质问教育局:
“各地教委一帮不上课的老师,他们是怎么瞒过职称办法,顺利地晋级高级职称的?各学校走马灯式一个又一个专职会计又是怎么评上高级教师的?”
教育局的人员基本都不上课,却都早早评上了高级;
学校的会计并不是由一线老师兼任,也早早评上了高级。
这些人不讲课、不备课,却享受着高级教师的一切工资福利待遇。
而学校里的一线教师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有的却一辈子都评不上高级。
这公平吗?这让一线教师如何服气?
职称不公,早已是事实。
曾有一位基层教师向媒体反映:
“评职称的时候,校领导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和校领导关系近的老师也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这些人造成了对高级职称的垄断。”
甚至有教师总结了职称评聘不公的6大现象:
“领导先上”、“量身定做”、 “关系优先”、“看菜下单”……
评职称,有太多太多不公。
每一条都能撕咬得教师们痛不欲生,让他们体无完肤。
02
评职称让教师怨声载道!
教师评职称到底有多难?
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无奈道:
“老师评职称太难了,名额少,过程中有不公平现象,我每年都为此投入大量精力,但如今教龄16年,却还是评不上。
可职称对老师真的太重要了,工资、前途都与此相关。
但有时不是凭个人努力就能实现,真是感到心累。”
曾有网站对20多万名一线教师评职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3%的教师认为手续繁琐,材料太多,占据教学时间;
16%的教师认为评选过程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的猫腻,不公平;
68%的教师认为当前教师职称制度不能反映出老师的真实水平。
教师评职称,僧多粥少,竞争十分激烈。
它使教师疲于奔命,写论文、拼凑课题、找关系上优质课……
为了一个荣誉证书,被迫勾心斗角,争得头破血流。
而学校也因职称成了“名利场”。
造假、拉关系、拍马屁轮番上演,职称评审黑幕也由此滋生。
前些年,陕西省旬邑县教师职称评定就闹出了“人情职称、关系职称、金钱职称”等突出问题。
违背重实绩、重一线、公正公平原则。
让教师职称评定成为官员走人情、搞关系、创收入的政治工具,让含辛茹苦、埋头苦干的一线教师们心寒。
更让老师无奈的是,职称也成了领导拿捏他们的一个法宝。
“想评上职称得先去献血!”
我们不得不承认:
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已经严重地偏离了应有的轨道。
也已经成了教育行业的一个“搅屎棍”,污染了教育的一方净土。
03
还有多少个姚燕燕老师?
职称,是教师的一块“伤心地”。
一首《傲然职称歌》,道尽了老师的心酸和委屈:
“人生在世,谁无尊严?
职称评定,都有辛酸。
各级领导,层层设栏;
八卦炉里,反复熬煎;
同志竞争,尴尬红脸……”
前段时间,河南焦作17中姚燕燕老师,终于成功晋升为副高级职称!
她说:“这个职称评得太不容易,当在焦作市副高职称公示名单上真真切切看到了姚燕燕三个字时,瞬间泪目。”
爆料学校评职称潜规则,起诉教育局评职称不公。
9年奋斗3年折腾成副高,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艰辛。
姚燕燕老师是幸运的,至少她为自己争得了荣誉。
但现实中还有千千万万个“姚燕燕”老师,面对职称时无可奈何。
此前就有一位河南教师发文称要放弃职称。
“今后凡是与职称有关的事,我一律不干。
干等直转,不直转绝不会去参评,不争这个名誉啦。”
近年来,也有不少教师选择放弃参加职称评审。
“要想疯,评职称。”
“职称的事,顺其自然,不刻意追求。”
这些老师是甘愿妥协吗?
不是不愿意去争,而是就算最后争的头破血流也依然评不上。
甚至有可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只能无奈主动放弃评职称,做一个“高风亮节”、“与世无争”的教书匠。
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04
愿教师不再为职称而发愁!
要问职称晋升事,谁解其中味?
一线教师,人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职称,每个老师永远的心结。
评职称,摧毁了多少老师的理想。
别再让一线教师心凉!
职称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
幸而,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陆陆续续地颁布了有关职称评审改革的相关措施。
去年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从“调整职称评审专业”、“完善职称评审标准”、“创新职称评审机制”、“优化职称评审服务”等4个方面提出改革举措。
不仅国家,各地方也陆陆续续优化了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山东省: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吉林省:推出了“3010”政策;
山西省:将取消学校管理层评选“正高”;
……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利益。
让教师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说到底,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
唯有让老师不再为职称而发愁,才能安心静心从教。
一线教师们,都在期待职称评审制度的改变和完善!
他们呼吁:
“取消教师职称评定!按教龄直接晋升职称!”
“希望评职称不是以奖状而论,而是根据教学成绩、工作态度等综合而论。”
“评职称至少要公开透明!不能一把手说了算!!”
他们期盼:
“职称与工资脱钩,老师也要多劳多得!”
“评聘标准和过程,要更加科学与公平!”
“增加指标和名额,别再让老师累觉不爱!”
这是广大一线教师的心声与期盼。
希望有一天,教师不再对职称而耿耿于怀!
希望有一天,教师职称能使所有的老师都受益!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