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2-3 09:09 编辑
(二)马刨泉的传说,在南仓峪村转山子上,有一水坑,常年不干,从不外流,人们称之为神泉。传说,西汉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纷纷揭竿起义。刘秀也起兵造反,遭到了王莽的追杀。在被王莽的一次追杀途中,刘秀逃到了南仓峪村东转山子上,此时,刘秀已是人困马乏,干渴难耐,跌落马下。
忠诚而灵性的战马见主人昏迷不醒,非常着急。只见它前蹄腾空,仰天长啸,悲鸣不已。在两个前蹄重重落地之际,竟砸开了一个深深的蹄坑。奇迹出现了!只见一股清泉从坑底喷涌而出,一会儿就溢了满坑。昏迷的刘秀被战马推醒,爬过来后喝了个痛快。刘秀和战马喝足水后精神大振,稍事休整后便跃身上马,疾驰东去。自此,“马刨泉”便成为一处刘秀遇难呈祥之地。现在,马刨泉的遗迹犹存,其状形似马蹄,大小2米见方,泉水充盈甘甜,无论天气怎么大旱,马刨泉仍泉水充盈。另一个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敬德,骑马过此,人困马乏,又饥又渴,在此休息片刻。马奋前蹄,刨坑出水,人马饮足而去,从此,泉水一直从未干涸。
(三) 南山的传说,又名“南瓜山”。相传,很早以前,在南仓峪村南有个土古墩。这年春天,南仓峪村有一农妇在自家院子里种南瓜。其小孩见大人种南瓜,他也拿着一粒南瓜种跑到离村不远的土古墩上学着种,谁知这粒南瓜种正好埋在穴眼上,出土后南瓜藤一天能长一丈长,而这个土古墩就能往上长高一尺;如果南瓜的须子够着河沟里的水,这个土古墩一天就能长一丈多高,南瓜藤自然长得更快了;如果南瓜藤爬满了土古墩,这里必然会真龙出世,且天下无敌,定夺当代皇帝的江山。
常言道:“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一天,京里观星台预测到要出一员反将。急忙奏禀**,已观到牟汶河以南反星大显,要立即派兵镇压,七日之内火速赶到,如若迟误,等南瓜爬满土古墩,连兵马也不须发了,只好死守京城。**一看奏折,没等三六九上朝,慌忙召集文武大臣共议征讨反将大计。最后,决定发兵十万,日夜兼行,速至牟汶河岸边。
谁知这棵南瓜出土长出两个瓣,两天后刚要长出水叶时,有位村妇到土古墩上去挖野菜,看到这棵南瓜苗,心想,我找了一春南瓜种没有找到,我快挖回家去栽着吧! 她蹲下正要扒拉一下南瓜苗周围的干土,一根草根弹起一股细土,正打进她的眼里,难受地她直流眼泪,她忍住痛,将南瓜苗挖了出来,放在菜篓子的一边。
当村妇回家栽时,南瓜苗已蔫了,尽管浇了很多水,还是没有栽活。当天夜里,京里观星台观到反将已被一农妇斩首。第二天奏禀**,**只好传圣旨,调回征讨大军。 自从村妇挖了那棵南瓜苗,这座山再也没往上长高。后人们把“瓜”省略,改叫为“南山”。
(四)石碾子沟传说:位于南仓峪村北一里许。此沟风景优美,清爽宜人,是夏日避暑休闲的大好去处。沟中,有一巨石,石面平坦,上有一沟长约1.5米,深约40厘米,宽约35厘米,底面弧形,酷似石碾沟。尤其是雨天,那水之清韵,石之奇峻,真是令人心醉。
传说石碾子沟,当时并没有石碾,村里的娘们加工粮食得跑2里以外的寨子村碾米,不方便不说,还得看人家的脸子。过了几年,村里有户人家的日子过得有了起色,便打谱在村南峪沟里安个石碾。山顶正好有块巨石头,他雇石匠凿石碾,没出半月就凿好了。可是望着上吨重的大家伙,主人家却犯了愁,人少了抬不动,人多了靠不上,又使不上劲。幸亏这户人家中雇了一长工,人称纯阳子,是哪里人都不知道。他不但劲大,饭量也不小,一顿饭吃十个煎饼,喝两罐子粥还不饱。
这天晌午,纯阳子从地里干活回来,走到大门口就闻到一股子香味。一进门,碰见女东家正从锅里往“盖垫”上拾白面馍馍。庄户人家一年到头以地瓜、煎饼和菜团子充饥,平日里饭桌上难得见到白面馍馍。纯阳子感到十分奇怪,就问道:
“嫂子,不过年不过节的,你蒸馍馍干什么?”
女东家叹了口气,说:
“大兄弟,这不咱家新凿了石碾嘛,明天要请人把那个石碾抬下来,这些馍馍是做了给下力的人吃的。”
纯阳子听后吸溜了下鼻子,道:
“那个碾子有多重?”“听你大哥说,大概有吨数斤吧。”
“才吨数斤?”纯阳子听罢,心里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就跟女东家商议道:
“嫂子,要不你跟俺大哥说说,把这锅馍馍给我吃了,我保证自己就能把那个碾子扛下来!”
女东家听罢吓了一跳:
“就你一个人?俺知道你有劲儿,可是再壮的汉子也扛不动1吨重啊!”
“嫂子,我一年的工钱也值两锅子馍馍吧?要是我扛不下来,您扣我今年的工钱顶账。”
等男人晚上回来,俩口子一商议,觉得纯阳子不像是胡吹乱嗙,心里说:
‘’反正不就是一锅馍馍嘛,再说还有工钱顶着。要是万一他能扛下来,倒还省了好几个人的工钱呢。想到这里,俩口子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壮汉的要求”。
第二天早上,女东家将那锅馍馍端上来,纯阳子就着咸菜三下五除二的下了肚,直看得东家两口子大眼瞪小眼。纯阳子吃完,拍拍肚子说:
“多少年没吃这么顿饱饭了。”
他找了件破小褂往肩膀上一搭,双手一抱拳道:
“请大哥前头带路。”
两人便往山上爬去。到了山顶,纯阳子打量了一下,上前将碾子三滚两滚就滚到了一个石帮台上。他不慌不忙地把破小褂在肩膀上垫好,弯下腰喊了声:
“起!”上吨重的碾子就稳稳当当地立在了他的肩膀上,然后迈开腿,大踏步的往山下走去。不一会便来到了村南峪沟里,纯阳子将碾子稳稳当当地放在地上,拍打拍打手说:
“大哥,俺没说诳语吧?这不给你扛下来啦!”惊得东家光伸大拇指:
“神力!真是神力!”
这事传出去以后,一些人家都来找纯阳子去帮忙干重活,可是纯阳子谁也不应,仍然像往常那样早出晚归,好像从来没有扛碾子这回事儿一样。
过了些日子,纯阳子说要去看个朋友,连工钱都没要就一去不归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仙人吕洞宾,人们根据这个传说故事,故起名叫“石碾子沟”。
南仓峪村,在明清两代属蒙阴县黄庄区寨子乡管辖;1941年至1946年隶属新甫县颜庄区;1946年划归新泰县翟镇办事处寨子乡;1991年划归莱芜市寨子乡;2001年划归艾山街道办事处。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南仓峪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南仓峪村是艾山街道办事处最南边的一个村子,南与新泰接壤,莱新高速公路、磁莱铁路、205国道三条交通干线南北贯通。南仓峪村在群山怀抱之中,坐落在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山峪里。村南是南山、尖子山、普子山,西南有鹞子窝山,西面有小鹞子窝山,西北是张山子山。房子散落在山峪两边的山坡上,村中的一条大街与峪底的小河平行。小河上有一座小桥,连接着村两边的交通。河中建着道道拦河坝。河两岸有开垦的农田。
解放前,吃水十分困难,人们需到村东南转山子处的马刨泉排队打水。解放后,村里成立了打井队,在村西南峪里打了一眼井,深五六米,打水时井绳一大抱。即使这样,到了春末夏初也还得下井底去用瓢刮水。
1957年,村里调集劳动力在村中庙东边打了一眼井,深6米以上,虽然有水了,但水又咸又涩,不能饮用,当地人叫懒水,人们用来洗衣、洗菜、刷盆、刷碗,也可以和泥、浇菜,村民们也十分知足。 1973年,'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叫得响,党支部书记方得茂下大决心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经公社水利站考察论证,决定从寨子南河里打井提水,用水渠向南峪引水。引**程主要有水池、扬水系统、红旗渡槽、水渠、饮水设施等五部分。水池建在寨子村南河边,池长60米,宽20米,深5米。四周用石砌成。扬水系统,机房400千瓦电机两台,上山的生铁管道100米,垂直高度30米,每小时上水190立方米。红旗渡槽,在村西北两山之间,渡槽工程足双层拱桥总高18.7米长105米,用石砌成.环山水渠深l米,宽1米,长1900米水渠建成以后,南仓峪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水浇地,共400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农作物。
水到田间地头以后,南仓峪村人又在村里沿街修了6个水井,由地下管道连接,水流到了大门口,挑水最远的不过百米。1993年,村里打深井一眼250米,每小时上水30立方,1998年打一口井每小时上水10立方,自来水管到了家家户户,水终于到了锅头、缸边,南仓峪结束了无水吃的历史。
南仓峪村的“丰收渡槽”和“红旗渡槽见证了当年南仓峪人战天斗地,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历史。如今“丰收渡槽”和“红旗渡槽”早已失去了灌溉功能。却在默默地诉说着自己往日的荣光。它承载了南仓峪人无数的历史情感,是南仓峪人的精神坐标!
在解放前,南仓峪村有私塾,先生是本村的方义芝、方得修。1949年成立小学,教师刘延祥,邻村卞家泉人。第一个读初中的是方得莹,1951年到新泰一中就读,1954年毕业。第一个读大学的董仲奎,北京大学水产系。第一个攻读博士学位的是方恒忠,1996年青岛海洋大学毕业,2001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8月到北大攻读博士学位。
南仓峪地处山区,革命历史较早,1937年董玉彬在黄庄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蒙阴县黄庄区指导员,回村发展党员董仲举、董玉艳、董玉兰、方得典、陈西胜、袁庆礼、董玉炳等人,并任南仓峪支部书记,他是原寨子乡最早的党员之一。
南仓峪参加革命的人很多,其中董仲俊,1938年在陈粟部参加抗战,朝鲜战争时任营长,1953年,回国后任团长,1978年任烟台军分区司令员,济南守备区司令员等职。
董仲和1940年入伍,因读过国民小学入伍后任卫生员,1950年至1955年在哈尔滨军医大学学习,5年后毕业到齐齐哈尔实习,后到上海空军医院任职,医疗水平较高。上个世纪70年代初,国家派医疗队支援非洲,曾率医疗队到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三国为非洲人民治病。并与尼雷尔总统建立了友谊,先后任副队长,队长等职,董仲和诗文底子很厚,著有《新甫诗集》一书,书前边有对诗词格律的专沦,后有五、七言律诗20余首,回乡时曾遍赠亲友。
进入21世纪,南仓峪人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村民家家有闭路电视,有冰箱,有小汽车。村内人居环境得到了整治,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亮化、美化、绿化,使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如今南仓峪人,手里有钱、囤里有粮,百姓家日子红红火火,过着幸福的生活。
南仓峪全村有16个姓氏,分别为方、王、陈、董、袁、吴、林、李、程、怀、郇、刁、魏、马、吕、孙等姓。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