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如果练拳整日只研究内功、内气而不去从人体结构上下手,是注定不可能练出什么高功夫的,我再次声明传统武术与气功是有区别的。有个拳师对学员说手时,他的与手顺边的胯前挺的动作,他的前臂挑翻对方,显然不是靠的臂部力量,而是整体。怎么个整体呢?怎么才能将整体力作用到手臂呢?郝少如在图解太极拳要领中说: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又说:以意将两胯松开竖直。
一说起整力,很容易联想到内三合与外三合。前人的说法固然没错,但这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呢?我在很长时期都十分迷茫。曾与人推手较力,我用半边身子通过自己的胳膊压在对方前臂上,对方居然能够缓缓的抬动前臂,催动我的整个身体。如果说,他快速抬动,那他是用了巧劲,这缓缓的抬动,显见不是通常说的巧劲,而被说成功力大。据说有人功力大到可以用前臂托起一个人的身体,这我没有见过,但可以托起用身体压过去的力还是见过的。
力大的超出我们的常识。有人用一个内劲来说明。内劲来解释倒是简单,但使学的人更如坠五里雾中。其实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一下“立柱原理”。一根我们抓住两头甚至可以弯曲的杆子,如果它是直的,把它顶在墙上,用力去推它会纹丝不动,这就是立柱顶千斤的原理。如果把杆子结实的固定在地上,我们可以一脚踢断,可以一掌打断。它有顶的力量,却没有左右的横力。人体远比这杆子复杂,但细想发现人与杆子有很相似处。人站立着正与杆子的竖立相近,缺乏横力。
不仅如此,关键在于人体不能像杆子那样是个整体。人有许多骨关节,这正像把杆子断成几节,然后用软物相连,这样的杆子就很难做到立柱顶千斤了。怎样使骨头之间巧妙的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立柱,这就成了武家探讨的方向。这个立柱,是骨骼之间的自然衔接,不是靠肌肉的衔接。用肌肉衔接,当力量作用下来时,衔接处的肌肉就要用力,肌肉一用力,就破坏了骨骼的自然支撑。反而像那截成几段的杆子,失去了立柱顶千斤的作用。王芗斎的女儿王玉芳说:发乃缩也。为什么要缩,使骨骼自然抱紧为一体。人的机体比杆子要复杂,有很多弯曲的部分,我们是无法使这些弯曲的部分像杆子那样直起来,于是人们想到了最佳角度,当弯曲的部分小于九十度,它的承受力量非常差,只有大于九十度,它的承受力才最佳。仅有此还不行,我国是最早发现了圆的原理,拱形的承受力是最佳的,在大于九十度的基础上,还要形成圆。圆上的任意一点的力量分布都是相等的,这就叫平均整体,也简称为均整,在太极拳中称为棚力。为什么要含胸拔背,无非就是个圆。还要有上下前后左右的六面力即浑圆力。
传统武术另一个秘密是“水银流动”,如美国警察所用的警棍,中间是空心的,并灌有适量的水银,当棍子上举时,水银在底部猛然下落时,水银一下子冲到了顶端,如将水银灌满,反而力量会弱的多。姚宗勋曾说大多数练拳的都是手握着锤头用锤把儿,应该是手握着锤把儿用锤头才对。肉体在放松到一定程度,人的意识就可以指挥力道向一个地方集中,有人认为这是内劲,也有人认为是肌肉纤维在意识的引导下向人体的某一个位置的群体指向。这个东西,凡是站桩日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好的练家在发力时,那“水银”是从后向前翻的,如果在其发力时摸其两肋后部下面的肉,会明显的感到皮肉的运动。
有位很有成就的拳师,说过这样的话:每一门每一派别的内家功夫,都以为自家得到了最高秘诀,引用一个盲人摸象的佛教故事,其实大家就像几个盲人在摸大象,摸到鼻子的说,真正的内家功夫是这个样子的;摸到腿的说,你说的不对,真正的武功在我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