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39|回复: 0

[健康贴示] 做不到这三点,练武术充其量算锻炼身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2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市场经济下当今社会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这是一个追求快节奏、高利用率的时代,人们迈着急匆匆的步伐不停地追赶,生怕被时代拉下;人们绞尽脑汁地榨干人或物的一切价值,生怕不能物尽其用。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武术素来讲究慢工出细活,所谓“入门先站三年桩”,更甚者“十年太极不出门”。总而言之,武术练习过程的主旋律是慢,要耗时间,因此也就有了“功夫就是工夫儿(时间)”的说法。不幸的的,工业时代的我们最缺的就是“工夫儿”,正因如此,人们既然没有工夫儿来磨练功夫,就索性把武术只是当作健身项目。这也就不难理解,24式太极拳为什么能成为有史以来中国武术中传播最广的内容了,它的本质和麦当劳一样是当代人满足健身需求的“快餐”。

但人不能一直吃快餐,况且只是把武术这样一门营养丰富的技艺当作快餐式的健身产品浅尝辄止大有浪费之嫌,更背离了当今社会效率至上的价值追求,可算是暴殄天物。在此,我们提倡那些不满足于把武术当作快餐的人(包括提供武术产品和习练武术的人)充分吸收武术的营养,以使武术在促进个人完善方面发挥更大效能。我们认为,武术至少可以提供给人以下三种营养元素供人吸收、转化之。
1、功夫。这里的功夫有两层含义,一是掌握真正能够应用于攻防的技击技巧,二是具备充分应用技巧的能力。技击技巧也就是招式,在中国武术中普遍以拳势的形式存在,一个拳种不论有多少套路,或者套路有多复杂,其实不外乎数个核心拳势的排列组合,掌握这些拳势的技术规范、应用变化、发劲窍要是练习武术的第一步,也是成为武术人的基本要求。武术这门技术活,说到底是搏人的方法,因此衡量一个人功夫的高低,最终看的还是实践中应用技术的能力,虽说拳谚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但能做到“耄耋能御众”的必定是能够灵变、巧妙运用技击技巧的高手。

从武术之术的掌握层面讲,只要肯用功、肯实践,这一部分其实不难做到。反过来讲,当今社会上流传较为广泛的传统拳种大抵都可所能提供的这部分营养。

2、勇气。宋代调露子在《角力记》讲“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并有“使观之者远怯懦,成壮夫”的功效。明代戚继光在选编三十二势拳法时,把懒扎衣放在首位,并配口诀“懒扎衣出门架子,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前,空自眼明手便”,首先强调了胆气的重要性。

人们总说武术最讲究精气神,在我看来,武术的精气神不是摆头瞪眼、不是拍脚砸拳,也不是呐喊作势,而是习武人长期畜养起来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勇武气质。

习武能培养人的勇武之气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勇武之气的培养要靠比试较艺,要靠实打实地肉搏,单练和对练的套路都不具备“宣勇气”的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我说的“勇”不是不知道害怕。害怕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一种先天本能,面对危险而不知害怕,要么是对危险视而不见的莽夫,要么是对化险为夷有十足把握的高人。鲁莽行事自然不可取,高人面前危险不成其为危险不是高人无惧心而是危险的剂量不足。因此,只要不是无知者无畏,克服危险就必须一个勇字。

对于习武之人来说,勇的品质和技艺掌握是同等重要的事。这种勇表现在武术学习中敢不敢上场一战,即便明知要挨打甚至打不赢也要奋力一较高下;表现在生活中则是个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敢不敢站起来为自己争取权利,即便明知争取不下来,也要拼力一搏。

在习武过程中,如果按照“每得艺,必试敌”的原则掌握技艺,那么对手较艺就是家常便饭。试想一下,一个人在明知会被对手击中的情况下,压制住内心对肉体疼痛的恐惧,仍然毫不退缩,用身体迎上去,以求将对手击退,这难道不是对勇气最好的诠释吗?世间还有什么事能让人如此切身体会到勇气为何物呢?长此以往,恐怕想要一个怯懦之人都难。

3、智慧。在重文轻武的文化大背景下,加上文艺作品的渲染,使得习武之人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形象,但是必须要说,这是一个严重偏离客观事实的刻板印象。

武艺高、胆气足的武术家在追求技艺精进的时候确有勇武好斗的一面,但是在生活中这个具备了荷戈而武实力的群体往往最终所追求的却是止戈为武、武而不武,他们谦逊低调、文质彬彬,尤其是在真正处理纠纷矛盾时都在竭力避免使用武力,即便不得已要出手,也是点到为止。

生活在法治社会的当代人,如果学习武术学到了其中勇猛、好斗的一面,只能算是合格,远远达不到优秀。一个新时代优秀的武术人,除了应该具备格斗的本领和战斗的勇气之外,还应该具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这其实要求习武人在处理争端时,一方面要向对方展示出自己确有奋力一争的实力和魄力,使对方知难而退,或者不敢肆意妄为;另一方面则要保持必要的克制,将武力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这就要求人必须动用智慧来处理矛盾,在矛盾不可调和时,或采取“你行当面,我行旁”式的“以横破直”,或者“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式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彼身”。当然最高境界还是武而不武。

需要指出的是,武而不武的实现需要调用智慧,需要讲究策略,同时也必须以荷戈而武的实力和正面较敌的勇气做支撑,否则就会沦为阿Q式的笑话。

研习武术能够让人获得武而不武的智慧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智慧得自于对拳势众所蕴藏攻防机巧的悉心琢磨,更需要在不断的试敌切磋中玩味领悟。其中少不了老师的引门指路,在关键处点拨开示,更少不了个人在练武过程中且练且思,积极努力地探微通幽。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可把武术看作人在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教材,即通常所说的“以武化人”,也是“以武渡己”。

结束语

概而言之,以武化人具有三层含义,即人之身体操作层面化不能为能;人之性情层面,化怯懦为勇武;人之认知层面,化冥顽为通达。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以武化人绝不是停留在口头的说教,而是一个由外而内自我革命的过程,是一个反复锻打最终脱胎换骨的过程,是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

这样看武术,我们大体可以把王国维的三境界套用在武术上,即武术是一拳一腿,武术不是一拳一腿,武术还是一拳一腿。
20221216204151front2_0_84182_FsxJvh5RK0AVqPtE6t1z7rrEqAGc.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5 1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