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94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形意拳是一个重视技击的拳种,在这个问题上值得多费一些口舌,如果是穿着白大褂在公园打太极拳的老太太,怎么打怎么对,说也没用。有人说,练时这样练,用时不这样用。差矣,当兵的有一句话:“练为战”,见过部队练刺杀耍花枪的么?习惯成自然,练就按实战练,打起来才能信手拈来。平时练花架子,打起来突然严密了,哪有那事?
在打形意劈拳起钻时,不要一只手向前钻出很远了,另一只手还放在肚子下边,应该前手一起钻,后手就紧紧跟在前手腕后面,在脸前合抱蓄力,然后发抖炸劲向前劈出,这是当年南京国术馆定的架子。1993年,曾在南京国术馆工作过的裴锡荣老先生秘密地对他的弟子殷庆珠说:“我的形意跟别人都一样,只有一点不同,就是起钻跟手,这一点是南京国术馆定的”。裴老先生一生写过不少书,也许上帝召走一个生命来得太突然,也许家藏宝贝不愿与人分享,他的著作里从未提及此事。
在搏击时后手放置的位置非常重要,不论拳击、散打,后手都在脸前眉侧,八卦掌后手在前臂的肘内侧,强调两手的合抱劲,形成一道弧形防线。据姜容樵老先生说,当年郭云深与董海川切磋武技后,决定把形意拳的后手提高,放到前肘附近。但是今天看来,这个位置还是过于低。人体最要害部位莫过于头,而搏击时头又必须处在前沿阵地,因此必须有重兵把守这个“司令部”。我进攻的目标也首选对手的头,从我的头到他的头距离最近,因此,把两手放在头附近,不论防守还是进攻,都是最佳选择。
形意早有“虎抱头”之说,食肉动物搏斗时,它的俩“手”就放在头附近并迅速向对手的脸、眼叨去。老虎捕猎,一下子抱住猎物的头,一口咬断它的脖子。可见“虎抱头”不但要抱(保护)自己的头,还要抱(击打)对手的头。前些年有些武术家还讨论过究竟是“虎抱头”还是“虎豹头”,那还用说吗,“虎豹头”是个名词,只是吓唬人的花架子,“虎抱头”才是技击。
古拳谱交手要诀说;“凡与人交手,两手务要抱住,慎勿散乱,如行兵与纪律”。这是铁的纪律,不管中国拳还是外国拳,都不能违反。实在累了,放下一小会,还得抱起来。实在抱不起来了,裁判就会终止比赛,你输了,再打就会出危险。
把后手还放在肚子下边,据说是为了“护裆”,这就把自己各“部队”的防区弄乱了。手护头、护心,肘护肋,膝护裆。形意步子一站,前脚内扣15度,后脚横开不超过45度,这样,双膝都是内扣的,他的脚即使在我两腿中间向上踢也会被膝挡住,根本踢不到裆。如果觉得不保险,可以向里合一下膝,抬一下脚,自可破解弹踢,“五行本十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何须用手?泰拳教程把人分为三段,上段用手防守,中段用手、肘膝相连防守,下段用膝、腿防守,因为用手防下段则头部空虚,很容易被击倒。
不但两手不能远离头,两手本身也不能远离。用兵布阵都讲究“紧缩兵力”,兵力分散就会被各个击破。两个兵团必成“犄角之势”,一手出击,一手看家。防守则互为救应,进攻则互相配合。一只手已经钻出去老远,与敌人接上了火,另一只手还在肚子底下按兵不动,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一手钻出,另一手必须紧紧相随,前手是侦察兵,后手是埋伏的大部队,前手是“惊手”,后手是重拳,前手破坏敌人的防守,后手就是致命的一击,瞬息万变,间不容发,两手距离稍远就失去战机。形意拳任何一个招法的实际运用都离不开两手紧紧相随,一只手击打时另一只手也不能闲着,不是控制敌手就是守护中门。形意拳谚早就说了“出洞入洞紧相随”,就是说的两手紧紧相随。
起钻并不是要把手钻得离头很远,而是两手在脸前拧钻裹抱,是身子主动向前贴近自己的双手,通过“人追手”,实现“缩”。在后脚向前与前脚踝相摩的一刹那,双拳拧抱收缩蓄力。形意拳讲究“一存、二践、三就、四钻”,“存”就是把腿弓起来,“就”就是向一块收缩。就是“全身百骸一齐收”。手向上起,身必向下缩,这是矛盾劲,矛盾劲是短打拳的理论基础,说来话长,不说了。有收缩才有弹发,任何动物在准备发起进攻前都要先“缩”,人也不例外,起钻就是劈击前的一缩,叫做“就如蛋,去如箭”。 所以起钻的要领是:腰向后弓,命门吸丹田,尾闾下垂,向前兜。全身象压紧了的弹簧,只要意念一动,就会吐气发力,脊尾抖颤,像箭一样弹发出去。两手在嘴前拧旋合抱具有横竖二劲,合抱是一个横劲,这个合抱劲催着两手螺旋前钻,就是用横劲把竖劲挤出来,在前钻时小臂的斜面在遇到竖劲时也会分离出一个横劲,于是,起钻就具备横竖二劲,像抱着一杆枪,见横破横,见竖破竖,把敌人的防守阵地撕开一道口子,“落翻”劈击就顺理成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