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94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原文】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阴阳为母,四象为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炁机。
此一段文字见于近年来问世的《姬际可自述》,虽有后人伪造的嫌疑,但拳学价值很高,故采用之。
“中”者,以道家论,最早见于《庄子》“枢得环中,乃托环以养中”,“环中”者,循环而无端也。
我理解的“心意诚于中”,是指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就心性而言,恰在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谓之“中”;就身体而言,具体位置在神阙之后的黄庭,谓之“中宫”。
《度人经》有云“中理五炁”,修炼心意五行拳,易获五气朝元之象,不能使之散乱,必归于中宫。
峨眉派有一式能通过手足的“十宣穴”将散于四肢的真气逼回中宫,心意门的同好可以借鉴。阴阳就是动静、虚实、刚柔,心意拳绝非一味的刚猛,所谓:刚柔相济方为治道。
原传心意拳的练法是揉筋搓骨,用法则是滚身而进,以柔化为先,发劲也是九阴一阳,所以心意拳谱中有云:“天地阴阳相合能降雨,武艺阴阳相合能胜人”,阴阳之道不可或缺。
“四象”者,即戴隆邦所传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戴二闾后,山西有人将“虎抱头”改为“猴相”。阴阳造化之母既是先天一气,至于“扭转乾坤之炁机”,即是以后天返先天,如《阴符经》所示:逆行盗取先天之真阳。
【原文】心肾交合,任意变化,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纵横。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心肾交合”是指心火下降,与肾水相交,这是玉液还丹的基础,是“地天泰”卦。此段见于山西流传的拳谱,属“六合心意拳遍身是法”一章,能敛炁入骨,关节各处会发出鸣响,自能“任意变化”、“周身龙虎任纵横”,龙虎者,铅汞也,亦是心肾之气在体内激荡。
拳谱有云:力发于根,所以“掌心力从足心印”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在这里要泄点真诀,昆仑穴上三寸的跗阳穴才是发力点。但真正的内家功夫还是讲究:掌心力由丹田发。
少年时,陈先生教我三体式,指点过其中的窍要:用食指领劲!久之,食指热、胀、麻,此后,似有电流通过。清末民初,有形意拳名家与人试技时,只用食指一点对方,即如遭电击般跌出,这就是“一指霹雳万人惊”。
【原文】人之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能产生不老仙丹,仙家专以此处锻炼而成正果。吾辈拳技家,如不明修养丹田,锻炼元气,将神意注于心意之间,既难入内功之道也,无内功者终属下乘拳技。
此段见于山西拳谱中的“十六格目”,看文风似清末民初时期的拳论,可能是出自宋世荣、刘奇兰和白西园等前辈或孙禄堂先生之手,但所言甚合内家拳理,故采用之。
“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这说的是形意拳的练门,丹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丹道各家和武林各个门派对于丹田都有不同的诠释。下丹田只是修炼的入手之处,真“能产生不老仙丹”的,是无形无相的先天真炁,此炁未必就产生于“脐下一寸五分”。
自古内外两家均以丹田处下功夫,但如果仅以此一处为究竟,则很难“锻炼而成正果”。可是“如不明修养丹田,锻炼元气,将神意注于心意之间,既难入内功之道也”,这是至理名言!所以内外两家“无内功者终属下乘拳技”。
【原文】起望高束身而起,落望低展身而落。身以滚而起,手以滚而出,身进手脚随,三节自可齐。
此段属河南老谱,有少林心意把的特点,强调滚身,既是揉筋搓骨的练法。至戴隆邦时改为“束身而起,展身而落”,这是强调用时要不拘一格,顺势而发。但自古以来内家拳的练法和用法就有差异,练习束身而起时,要走出蹬劲和纵劲;展身而落时,要打出扑劲和拓劲。身动如山飞,以身带步,是心意拳行动的准则,以丹田为周身的根节,则“三节自可齐”。
【原文】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天地交泰,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交接如神,静生光芒,动则飞腾。
此段引于山西宋家所藏的《内功四经》,据说原藏于沈阳故宫的工部库,“清始之初,总宪王公得之于水底石函中,上卷名剑丹;下卷名内功。百年之后?南溪子悟透,方知是宝,传与知己。”以上文字见于宋世荣先生的手迹。
我于一九九一年参与全国二十五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仅在沈阳故官就实地拍摄了一个多月。于是我特意就《内功四经》是否可能是金都流失的文物一事,请教了有关专家。
当时的铁院长说:不太可能,辛亥革命的时候,沈阳和东北基本没有发生动乱,流失出来的文物很少,顶多也就是清室成员和沈阳故官的守护者顺走了一些值钱的玉器和字画,怎么可能为了带出那么一本没有文物价值的书而甘冒风险呢?如果这真是一部清以前的孤本,又是“总宪王公得之于水底石函中”,也绝不可能放着北京故宫不藏,而另存于关外。这应该又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谜, 慢慢地破解吧!这是一种独特的武学文化现象。
《内功四经》的武学价值是不容否定的,我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读到这部经典,当时就感觉的它对中国内家拳学的影响非比寻常。单就这八句经文而论,著者的内丹修为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龟尾”即指尾闾,尾闾为内丹周天的三关之首。尾闾骨内有九孔,是敛炁入骨之处,敛炁之前先有升气。此气有两种,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学者不可不察:一是经过有为修炼的后天呼吸和脏腑及经络的混元之气;一是进入虚空后的先天真炁。前者可用于技击和健身,后者才是内丹修炼和超越的根本。
“丹田炼神”的真意就是:凝神入气穴。将真炁沉于气海穴,将神光聚于双眉之间的天心穴,即所谓“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这是修炼内功的窍要。
“天地交泰”既“地天泰”卦也,卦象是“水升火降,头足上下”。三家相见之后,才能“交接如神”,如欲“三家相见”则须做到:松、静、空。
丹道南宗修炼至“炼气化神”的境界,静坐时,会有光环沿任督二脉形成一个封闭的圈,此即“静生光芒”也。“动则飞腾”是指修炼到了改形换质的阶段,心身合一,身体可随心意运转自如,内家轻功亦由此而产生。
武学各门派均可以《内功四经》作为修炼之借鉴,但《内功四经》不能替代其它武学流派独具自身特点的内功体系。
近期有孤陋寡闻者把《内功四经》当做太极门秘不外传的内功窍要,在媒体上炫耀,贻笑于武学方家!
武、杨、吴太极门都有非常完整的内功修炼体系,像“无极歌”和“太极歌”足以奠定太极拳的自然大道体系,何必再画蛇添足?
窃以为《内功四经》中的“内功经”和“纳卦经”仅适用于形意拳和少林拳的修炼,不可作为太极拳、八卦掌的内功法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