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94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经常有机会受邀参加武术圈收徒活动,所以有机会“管中窥豹”,领略一些武术大家庭的风貌。有的人拜了师、递了贴,就认为登堂入室了,其实不然。在内行人的眼中,一些武术爱好者从师很久了,把师父都练老了,练没了,但功夫并未上身。为什么?我且胡邹几句:
一、学武术要经历三个阶段,在“递进”式的进化中达到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是超脱常人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门阶段。在这个阶段,训练的内容是用武术肢体语言取代人们本能行为,通过经常接触那些攻防意识和技击性较强的行为方式,锻炼自己,武装自己,置换掉那些先天的、含混的、盲目的、缺乏科学性的攻防动作。这个阶段,任何一个好的拳种、好的师傅,基本都能把弟子学生带出来。
第二个是超脱武术人的阶段,也即从练套路、重表演的学习内容中跳出来,开始潜心学习一些不像武术、不重姿势的训练内容。这个阶段,可不是任何拳种、任何师傅都能继续带好学生弟子的。这么讲,很多人不高兴。其实,我这种观点还是有针对性的。有一本叫什么武术概论的书发行全国,可权威了,是一所有名的院校有名的人写的。书中把武术圈在体育范畴,认为凡具有实用性质的,如军警的技击术、街头巷尾一些制服流氓小偷的技击行为,都不属于武术范畴(恕不点名讨论)。也有某些武术家,表演实在了得,但应用上并无建树。像个京剧的武生,华而不实,停留在练武术,而用不好武术的阶段。
第三个是超脱自己本人的阶段。通过长期学习,广泛涉猎,融会贯通,达到超凡脱俗、德艺双修,无门无派、如入化境的地步,练起拳来,无招、无式、无意之中见真意。考察一些武术名拳种的诞生史,一些祖师、宗师,无不达到前无古人地步。所以后人往往把先人的成就称作“创始”,也为今人楷模。
二、学武术要重视系统训练,在“分总”式的积累中扩展知识的总量。
上学要同时学许多科目,考试要看总成绩。武术训练也一样,要学许多科目,看综合素质。可实际中人们往往把套路练习作为评价标准,围绕会多少套路,套路练得怎么样评价一个人的功夫。有些师父视自己会的套路传给弟子多少做教学的梯级,像挤牙膏一样往外挤,挤着挤着自己都没底气了,这就把武术看得太浅薄了。武术是很系统的。套路作为一个拳种的识别和记忆符号,作用是很大。它就像优秀的唐诗、宋词、元曲,多学多诵多记肯定大有好处,日常在言语中引用一些范文、警句也相当精彩,但“熟读唐诗三百首”是不能替代讲话和写文章的,所以汉语学习有字、词、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组成的系统知识。
武术也一样。我结合自己涉猎的形意拳、程式八卦掌、绵张拳等武术拳种,从中体会到我的幸运。何哉?因为我深知自己在套路方面学的并不是太多、太全,只是较为系统。这个系统简言之,在学套路的同时,要学习以下几个方面:一曰理法;二曰步法;三曰身法;四曰手法;五曰劲法。如步法,不是指弓、马、匍、虚、丁,什么寸、箭、过、疾等步型。其实学步法是打法,是占位,像绵张拳中的之、玄、通怀、连枝、三角、叉子、靠山、梅花……等步法,一旦知道了,就找到了“手到脚到意念先,脚打七分手打三”的门径。如果没有经过这种分系统的严格训练,光靠到套路里“拆手”,就打折扣了。现实中,一些老师授徒,缺乏这个,是出于保守还是没有,不得而知。
三、学武术要重视“真打实操”,在“对抗”式的磨砺中积淀武学的精华。
武术不是一个人玩的东西。不要相信小说等文学名作中那些找到本秘笈,在隔绝人世的地方炼成高手的“故事”。武术像下棋、打球、赛跑等体育项目一样,要实操实练。这方面,传统武术要向摔跤、柔道、跆拳道学习,向散打学习,别老停留在师父拿徒弟说手的地步。先从自己的圈子玩起,逐步扩大范围。这里需申明,生人之间尽量不要过招。我的体会与生人很难做到点到为止。武术本身是个励志项目,生人之间不容易在争高低之中控制情绪,加之性情秉性不摸底,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打起来不好掌握分寸,加之意外因素容易造成伤害,还是尽量在熟人圈子里玩。因为武术确实没有比赛规则,尤其是民间武术人群,要多摸索,多体会,相信滴水穿石,铁杵成针这个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