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773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大众文学之一。金庸武侠中的武打,带给我们的想像是空前的。之所以他的小说这么有魅力,在“武”这个方面,超越了前人。
在金庸笔下,那些使着奇奇怪怪兵刃的人,多数不是一流高手。看金庸的小说,你放心,只要这种人物一出场,拿着一个很奇怪的兵刃,你就可以断定,他肯定不是最主要的人物。上来一个老头,长着很长的胡子,手里拿着一对判官笔,这个人就不是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没有使这些兵刃的,或者这个人就是性格奇怪之人。比如说,《天龙八部》里面,南海鳄神,这个人物一出场,手里拿着一个鳄鱼剪,一个大剪刀,他动不动就“咔嚓”一下,把人家脑袋剪下来,这个人你可以断定,他不是一流人物。
再比如说,李莫愁,手里拿着一柄拂尘,武功很厉害,她这个拂尘,不是扫地用的,不是掸沙发上的灰用的,让她拂一下,人就没命了。但是她也不是最高级的武侠人物,不是一流高手。武功的境界,在金庸笔下,一个没有出场的大侠,这个人叫独孤求败,在他的身上,这个层次讲得极为清楚。他买了几把宝剑,给后人讲了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包含了武功的几层境界。
第一层,他年轻的时候,使用一把非常锐利的宝剑。这把剑所向披靡,可以斩铜断铁。那么,这代表一种少年气盛的境界,年少嘛,所向披靡,见谁跟谁辩论,都把人打败。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喜欢跟人家辩论,显示自己有学问,以打败别人为荣,回家很高兴——然后回家多吃两个肉饼。其实,现在想来那是很幼稚的。那是一个幼稚的阶段。而超越这个阶段之后,他第二个阶段用的是一把轻剑,比较轻的宝剑。这时候功夫长了,能够举重若轻,这个时候能够干一番大事业。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他改用一把重剑,重剑无锋,我们常说,能够举重若轻,是一个很好的境界。比这个更深,是举轻若重,举轻若重是更进一步。
那么,到了最后,他用一把木剑。木头剑,这个木头剑是没有刃的。木剑本身不能伤人的。但是,这个木剑其实只是一个代表,说明他已经可以达到不用兵刃了,达到无剑的程度了。也就是说,他最后武功练到大成,是不依赖于外物的。这个时候,他可以没有兵刃。也可以说,什么东西都是他的兵刃。
用金庸的原话讲,武功练到这个程度,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他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是兵刃,就练到这个程度。这其实是庄子讲的“不役于物”,不为外物所奴役,外物完全被我所控制。所以你看上去他是两手空空,其实他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而这个论述写的绝不仅仅是打架的境界和搏斗的境界,其实它是人生的境界。这种对人生境界的描述,中国人经常是用比喻的方式来写的。
孔老夫子曾经就用人的年龄来讲人生的境界:“吾十五志于学,二十而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讲的最后这个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像独孤求败最后那个无剑的阶段一样,做起事情来随心所欲。
金庸正是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武打,通过武功,探讨了这个人生境界,他把这个武功哲学,提高到人生的方法论上来论述。而很多青少年也都是从金庸作品中,从练习武功中得到了人生方面的领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