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34|回复: 0

[健康贴示] 老拳谱该怎样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 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老拳谱、拳论的原始资料,皆来源于口传笔录,以致一些论述失去了原来面目,本来意思皆非,有的根本失去原来面目,而不知真意为何。使习拳者不知如何遵从。

下面根据我多年习拳、读谱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举例说明读谱常常遇到的实际情况之处理方法。了解这些,或许对广大习拳者、读者朋友们习拳、读谱有所启发。
一、音同字异,一字之差,境界天壤之别。
中国字的音同字不同,常给我们正确理解拳谱之精华带来很多麻烦,当年随家父练“打展手”,“展手”二字从其口中说出,到我头脑里就变成了“斩手”。我那时年纪小,也不知深究,就想当然的“斩”了起来。下的工夫可就大了,几乎进入了熬功夫的状态。斩来斩去,总觉“斩”的不够狠,不够味。与父亲打出的劲势形态总不一样,认为是自己的功夫不够,还要加强多练。家父偶然见我打斩手之情景,也似乎觉得不对劲。有一次问我:这打展手是哪个“展”字?我脱口而出说:“不就是斩杀的斩?腰斩石人的斩吗?”父亲笑了,说:“怨不得你的气力是放在手掌上,而不见身上的展放之势。“打展手”是舒展开自身之展。又有“丹田”一口气放到四肢指梢及躯体皮毛,自觉丹田内气炸之势摧涨到全身、全身同时舒展放开,便是打展手的意境。此法与收束势,乃吞吐之法势。谚云:“束展二字一命亡”,“闪展无全空”。皆“展”字,乃各种拳招攻势之大法。而“斩”只是一个具体的攻防手法而已。虽“展”“斩”二字音同字不同。无“展”之“斩”,施招用手的拳艺境界可是天壤之别。以后习拳练艺,在拳学中一定要先清楚是哪个字,莫要想当然,才可不失其真呢”!自此以后,牢记家父教诲,习拳观谱、听人论拳,每字必究,至使许多音同字不同的拳学概念,得以分辨的清楚,实受益非浅。

例如“蠕蠕之动”和“如如之动”。前者是形容“形体的缓慢之运动”的状态,是拳术中外形的借喻之“蛇动、蚕动、蠕动、蛹动”的几种,大动如蛇之动、小动如蚕、如蠕虫、即蚯蚓之动。及根不动梢动的蛹动。皆是比喻外形运动状态的。后者是说明“拳道”的“道体”之运动状态的。即“以静用动”之法则的本质的。
而上述之“蠕蠕”二字和“如如”二字,亦是音同字不同的例子,然“蠕蠕”和“如如”根本就有天壤之别,两者不能替代,不能相等。如果不知道这点,谈拳论艺,就有可能混淆,而闹出笑话的。因为有人将“蠕蠕之动”来替代“如如之动”而论拳,今特此辩明。如欲深求者,可观我著的《“不动之动”和“蠕蠕之动”的差异》一文,则更会清楚。
   
二、传抄字误,搭配不当,意思全非。
曾见过一篇《三皇炮捶传抄老谱》,序文第三段:“唯有三皇炮捶表里精细,内中有情理,下步有圈筋。此拳以气为主,以理当先。气者君也,理者臣也,君臣相配,乃能制胜”。
本段文字论述的重点,是言“气”、“力”,君臣主从匹配的道理、法则的。只有“气”、“力”君臣主从匹配得当,才是制胜的关键。文中“以理当先”,明显是“以力当先”的笔误。虽然传统拳术理论中确有“一理二气,理者为君,气者为臣”的说法,但这是对理、气的主从认识,而序文中的这段文字显然讲的不是这种关系。在这段文字中“气”指内劲,因序文中还有“气道”一说可证。“力”是外形的代名词,因序文中尚有“身法”一说可为证。可知“气”、“力”二字,实际上讲的是“内气为君,外形为臣”的匹配,也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艺境。这也可由古拳论的“神、意、气、力”由内致外的主从匹配顺序之说法得到佐证。
试以上述观点改动原文,则成:“惟有三皇炮捶,表里精细,内中有情理,下步有圈筋。此拳以气为主,以力当先。气者君也,力者臣也,君臣相配,乃能制胜”。这样是否更顺理成章且使练法有准则了呢?
如果进一步,细致的想证明“拳本一家”,需要再细致的分析认识、考证。对于文中“表里精细”中之“细”字,可能是“粗”字的笔误。传统拳术各家历来认为,“内气功夫为精,外形的功夫为粗”。故应为“表里精粗”才是。既然有“气”、“力”的君臣内外主从之匹配,必然是“表里精粗”才合情理。这可在《杨谱·太极轻重沉浮解》中:“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的说法,得到证实。各家的认识是何等的一致,于此可见,各家论拳不一,然其功夫意境不二。即拳本一家之事实,已不可质疑矣!

三、谐音讹用,一种功夫,几成两家
拳术中有“靠法”。有一种功夫叫“金背铁山靠”。何为金背?何为铁山?教者讲不明白、习者难以体会把握。一说:背如金坚、肩似铁硬;一说:靠如铜墙铁壁,无坚不摧;一说:以金背、铁肩之势靠击,最具威力。如果习拳者还不明白,就干脆说:“此功夫失传了”。是否是这样呢?
其实,所谓的“金背铁山靠”就是“近臂贴闪靠”的谐音。而谐音讹传了。或误传夸大其说,成为了“金背铁山靠”。教者不知如何而教,学者不知如何而练。而拳家真传是“近臂贴闪靠”,其名所立,就是在讲靠法的练、用之要领的。此正是“名与实相符“的佐证。
靠法之用:当对手进到我的“地盘”范围内时,我之手、肘击打方法不便施展,必须用肩、胯之靠法击打,此法即时最敏捷而效果极佳,用时必近臂贴住靠击、或微闪蓄势靠击,属于贴闪连环、生生不已的靠击,或左右肩连环靠击。皆可迅速击败对手。又:我攻击到对手的“二门”内之范围时,亦要运用“近臂贴闪靠”的方法,才是最捷便、最有效的战胜对手的良方。但凡攻击或防守而实施运使“近臂贴闪靠”的方法,必须要“泼皮胆大功夫纯”,才能达到运用精熟的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的艺境,效果绝佳。故较技攻防中所实施运使的“近臂贴闪靠”,名与法叙述的贴切、清楚,明白,教者好教,学者好懂,容易领会,按法修练又容易掌握,是一直在拳家中承传的真功夫,何曾神秘的失传了呢?这就是“金背铁山靠”和“近臂贴闪靠”的事实之实情。
   
四、以误(讹)传误(讹),难明其义,知者能知
有幸得李紫剑先生寄赠《狂生谈拳录》,爱不释手,昼夜观读,情不自禁。当读到《续二》142页,记有《通背捶》歌诀:“因上盘昔宝自当,仙人背后把人匡,卧牛摆头身出力,金于斗林来本堂”。读后莫名其妙。李先生来电告诉我:“他手中原件即如此,虽知是当年记录之人笔误,但为保留原作,只字未改,广泛征求知者指证,以期恢复原谱之原貌”。于此可见紫剑先生治学态度之严谨。
承李先生之雅意,复读上文,隐隐约约有似曾相识之感,反复默读,不由的记起家乡留传的“八步近缠身”拳法歌诀的前四句,与上述四句颇相近。录出并分解如下:
阴手盘虚兹固裆,
仙人背后把人伤,
卧牛摆头神出力,
金鱼斗鳞在池塘。
歌诀第一句是“圈拦手”,即阴回保护自己少腹裆部不被对手击中、同时下身坐马、另一手立掌击打对手腹部。此招防中有攻、攻防同时存在,以防守手法立法,妙哉!
第二句是对手左直拳击我面部而来,我起右手内架拦,进右步插在对手左足前,同时左手由己右小臂外侧上摘对手左肘外,左足跟进落实,右手下回环至对手后背,击打对手背部,同时左手左踩,右足根后趟其左腿,使对手随我左旋身而跌扑在地。上述接手变势攻击动作瞬间一气呵成。招法剪打之妙,歌诀已自传神。接手变招之妙,在于“交手法”之纯熟。
第三句是对手拽我长辫(清朝以前,男人皆留长辫,故有是法),我缩身化力,侧身上步、有头击打对手胸部、面部。顺势借力,头击之巧妙,自显笔端。
第四句是对手右手直掌、立掌击我胸部而来,我起左手斜领其右碗外侧、同时上左步微右转身形起右手由己左小臂外反手接其右肘外侧,左手顺势入己右怀内,以左肘顺势横击对手右腕窝或胁肋部,此名“金鱼斗鳞肘”。如以右手领截,左手内反摘其右肘弯内,上右步,使右肘击打对手胸部,名叫“钉心肘”。一抢里、一抢外,招法名称不同。然“交手变招”之势相同,皆妙不可言。
以上即为四句歌诀的招法名称,实施运使的大概之解释,未必很准确。把这四句歌诀同河南竹林《通背捶》谱中那四句歌诀相对照,似可以推测出那四句难以理解的话,说的是什么了。似乎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四句歌诀。这样说,虽不中,亦不远矣!
同时亦可以知道,我河北家乡与河南竹林,虽隔千里之遥,但两地各自流传的“八步近缠身”拳法歌诀;“通背捶”拳法歌诀,其中四句歌诀极其相似。两者虽异地出现,但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今日不可知之而已!然“拳本一家”的说法,实不谬矣!

五、注意标点、句读之中、方见真谛
古文书写的老拳谱,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行文用字一气贯穿到底,如不明句读乱加标点,原本明白的话也可能念成糊涂帐。
如歌诀中有:“让中不让乃为佳”一句话。我们在练太极推手时,有的师父就说:“让中不让”或“让中有不让”。什么叫“让中不让”?人们不好理解。是说让的过程当中有不让的内容吗?让的是什么?不让的又是什么?师父讲不明白,只是笼统的说。不能理解的话,就不好把握,不知把握什么。修练时的概念模糊了,如何能按法出功夫呢?也就不知如何应用了。
原来,在推手,或动手较技过程中,始终贯彻的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法则,走化,粘逼两大攻守的方法。而具体到“掤、履、挤、按、採、挒、肘、靠、近、退、顾、盼、定,这十三势的施招用手的基本法则,就是“让,中不让”。“让”是不对争的顺势走化;“中不让”,说的是在顺势走化的过程中,而我的“中轴、中枢、自身的中心位置,不能让对手拿住控制,我才能得中用中而得中之用,我才不失主动权和控制权,才能时时处处我顺人背之粘逼势成。在“让中不让”这四个字的合适位置加上了一个“逗号”。而成“让,中不让”。其中练、用的技法,功夫之准确意思,立即就可以让人明白了,其中之技术、功夫的真谛立现。可见,在读谱时,标点符号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front2_0_FjonI0YWd2PblBSctyGrlmplAGys.162782800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16: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